慈悲心為根本,而慈悲心的養成就在平時
(引用)
佛法是心法,時時刻刻都不離開我們自心。
雖然佛法講空、假、中的道理,
但都以慈悲心為根本,
而慈悲心的養成就在平時,
如五戒中的「不殺生」,就是慈悲。
做事情要本著慈悲的性德,講話要有口德,
若口出惡言傷害別人,哪裡還有慈悲心?
所以不要目空一切、膨脹自己,不要貶責他人。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在一個團隊當中,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每個人都有長處,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到很多道理。
人生是活到老,學到老,
所以要先把自己的身心放下。
儒家又說: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賢思齊」,
看到品性好的賢者,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他的智慧很高,我們要向他學習;
他的技能很好,我們要向他學習;
他對人很厚道、修行很好,我們要向他學習。
如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經常檢討反省,知道自己的過失所在,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