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89495
 Cappuccin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肉食族謹記! 一三五豆漿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基本工資7月起調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遭撞能說話 7旬嬤2小時後不治
作者: Cappuccino 日期: 2014.06.17  天氣:  心情:
遭撞能說話 7旬嬤2小時後不治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4年6月17日 上午6:10

〔自由時報記者黃欣柏/新北報導〕新北市76歲王姓老婦前天下午過馬路時,遭85歲林姓老翁騎車撞上,王婦當下鼻血不斷流出,但神智清醒,送醫途中還不斷與救護人員對話,看似並無大礙。不料,送醫2小時後卻不治,肇事者林翁也因此吃上過失致死罪嫌,他忍不住驚呼:「怎麼會這樣?」
林翁前天下午騎車行經中和區景安、南山路口,不慎撞上過馬路的王婦;林翁肇事後立刻下車欲攙扶對方,附近民眾大喊:「先別動她!」隨即協助報案。救護人員將王婦送往雙和醫院時,她仍意識清楚,對於救護人員提問的年籍資料等問題也能流暢回答,看似並無大礙。
不料,送醫後2小時,院方傳出王婦不治的噩耗,醫師診斷王婦除腦震盪外,左鎖骨、鼻骨、頸椎及骨盆等處均骨折,研判王婦可能因年事已高才導致傷勢急轉直下。
警方發現,林翁未飲酒,車速也僅30到40公里,發生意外後也覺得很難過,「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大家健康 2006.09 文/張文華】

藝人堂娜27歲那年,因一場大車禍肋骨全斷,
出院後揮之不去的是嚴重的腰痠背痛、神經痛。
當你騎機車或開車上下班時,是否也深怕意外忽然上門?
當意外真的發生時,下一步該怎麼做?要做哪些檢查?
才能確保車禍遺留下的「後遺症」不跟你回家!


在貿易公司擔任業務的陳崇凱,兩個月以來常感到莫名頭痛,原本以為是壓力太大所致,為抒發壓力,他還特地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出國旅遊。回到台灣後,壓力消失了,頭痛依在,讓他忍不住懷疑,是否與半年前騎車發生車禍的頭部撞擊有關,為了找出原因,他決定上醫院好好做一次腦部檢查。

從事媒體工作的郭雅潔亦有類似情況,幾個月前她為了趕採訪,騎機車發生擦撞,整個人被撞倒在地、膝蓋受傷,由於傷勢不重,沒有馬上就醫,而是買藥自行回家塗抹。傷口結痂後,原以為就此沒事,沒想到一段時間後,膝蓋開始酸痛,時間愈久,疼痛次數愈頻繁。求診後,醫師告訴她可能與之前車禍遺留的後遺症有關,雅潔聽了,後悔當初為何不乖乖到醫院接受治療。



輕微擦撞亦能
隨時間發酵成健康隱憂

像崇凱、雅潔類似的例子並不少見,身處地狹人稠的台灣,不只人口密度高,機車和汽車的數量也很驚人。每次到上、下班尖峰時刻,大街小巷總是車擠人、人擠車,交通情況之混亂被外國人「蔚為世界奇觀」。

不僅如此,台灣人愛把「交通號誌當參考、狂踩油門往前衝」的個性,更讓街頭不時上演「大車禍、小擦撞」等狀況。車禍嚴重者,當然直接上救護車送急診;對不太嚴重的小車禍來說,不少「勇敢」的台灣人即使摔得鼻青眼腫,卻還是拍拍灰塵,起身繼續騎。不以為意的態度,讓人不禁捏把冷汗,殊不知不少車禍所產生的後遺症,往往是當下不自覺,之後才開始發酵,成為健康的另一種隱憂!

「無論是大車禍或小擦撞,都不能輕忽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台灣大學醫學院復健科教授張權維有感而發地說,有時候他很佩服台灣同胞「勇氣過人」,只要傷勢不太嚴重的車禍碰撞,往往懶得上醫院就診,大都選擇自己回家當醫生,忽略當中可能引發的後遺症。以台大復健門診來說,有部分病患就是因車禍傷勢未痊癒,導致舊疾復發,必須回醫院做復健治療。



安全帽非腦袋「金鐘罩」

「即使戴上安全帽,也不代表頭部就是百分之百安全。」國泰綜合醫院汐止分院神經外科醫師姜周禮表示,強迫佩戴安全帽政策還未推行前,醫院每天總會送來許多因車禍導致頭部外傷或是顱內出血的病患,自從政策上路後,比例已經降低許多。因為如此,卻也讓民眾心存僥倖,誤以為安全帽是保護腦袋的「萬靈丹」,即使腦部受撞擊,也認為還能爬起來走路表示沒事,反而延誤黃金治療時機。

儘管有些民眾自信滿滿認為,車禍不嚴重不必就醫檢查,但也有許多人是車禍發生時,對後遺症感到憂心,卻不曉得該如何判斷傷勢的嚴重性?是否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而感到一頭霧水。對此,姜周禮提醒,車禍若發生碰撞,最擔心腦部受損而導致後遺症,因此,當務之急是「瞭解腦部受傷的分級標準」,有了基礎認識,才能為健康多設一道關卡。



頭部外傷分級表

目前常用的頭部外傷分級表,共可分為5級。

1. 些微外傷(Minimal):昏迷指數15,傷者本身意識清楚,沒有陷入昏迷或失去記憶的情況。

2. 輕度外傷(Mild):昏迷指數為14 或 15 ,傷者出現了5分鐘以下的短暫意識喪失或記憶受損情況。

3. 中度外傷(Moderate):昏迷指數為9~13,傷者出現5分鐘以上的意識喪失或局部神經受損情況。

4. 重度外傷(Severe):昏迷指數為5~8,此時傷者已經不太能言語,甚至陷入昏迷狀態。

5. 極重度外傷(Critical):昏迷指數為3~4,傷者頭部傷勢十分嚴重,可能已瀕臨死亡邊緣,需馬上急救。



腦震盪無法用藥預防
把握72小時關鍵期

姜周禮指出,「頭部外傷分級表」主要是用來判斷病人頭部外傷程度的依據,目前可分為5級,由於部分慢性顱內出血的病患,可能在受傷後的3個月或半年才出現症狀,如何及早發現頭部外傷潛在性的危險,也成了避免傷勢擴大的關鍵。

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車禍後的黃金72小時,持續觀察傷者的「意識情況」,在這期間,傷者要避免抽菸、喝酒,少喝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同時保持充足睡眠與正常作息。

當傷者意識清醒且言談清楚時,醫生通常會建議傷者回家休養,由家屬觀察傷者情況,此時家屬需每隔1小時就和傷者對話,至少持續12小時,才能真正瞭解傷者意識是否清醒。

一旦家屬發現傷者出現「意識逐漸不清楚」、「頭痛程度明顯」、「大量嘔吐」、「呼吸困難」、「嘴角或手腳抽筋」、「四肢無力」等情況時,就要趕緊送傷者回醫院就診。

曾經有病患或家屬在車禍發生後,為避免腦震盪發生而自作聰明先服藥,姜周禮強調,「這是錯誤觀念,從醫學角度來看,腦震盪無法透過藥物來預防」,根本之道還是得透過正確觀察與判斷「卡安全」。



24小時內先冰敷再熱敷
避免隔天筋骨酸痛

除了擔心車禍造成腦震盪外,相信許多人也有類似經驗,在車禍後的第2天醒來發現自己這裡痛、那裡酸,只要「輕舉亂動」就痛得哇哇叫。張權維解釋,車禍導致身體遭受碰撞、肌肉韌帶拉傷,但所造成的腫脹發炎情況,得等到12~24小時後,才會逐漸浮現,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總在車禍隔天才出現「全身酸痛」的情況。

若想減少疼痛,張權維建議,可在碰撞發生後的24小時內,先冰敷腫脹部位,每隔2分鐘再冰敷5分鐘,大約持續5~6次。2小時之後改用熱敷,藉此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韌帶,患者可用38~40度的溫熱毛巾熱敷腫脹部位,一天大約熱敷2~3次。

至於傷口處理方面,為了避免傷口感染,張權維提醒,一定要把握「乾淨、乾燥」原則,先以清水洗淨,再用棉花棒沾優碘塗抹,並以紗布包紮,1天換藥1次,同時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碰水。不過,他也強調上述處理原則,都是針對傷勢較輕、可自行回家照護的患者,一旦發現傷口發炎或腫脹程度愈來愈嚴重,就要趕快就醫。



作對檢查 釐清傷勢

除了把握正確照護原則外,還是有不少民眾弄不清楚車禍發生後,究竟該做哪些檢查才能提早發現異常處?

張權維說明,常見的包括「腦部X光檢查」與「腦部斷層掃描」,主要是用來觀察患者是否有腦震盪、腦出血、腦腫脹等情況。

而「身體X光檢查」與「超音波檢查」則是判斷是否骨折、韌帶斷裂;若受傷部位在胸部,則可照「胸腔X光」觀察是否肋骨斷裂、肋膜破洞、出血。



中醫首重理氣活血袪瘀

相較於西醫,中醫則對車禍造成的身體損傷有不同看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傷科主任葉裕祥指出,以中醫理論而言,損傷程度較輕的車禍會傷氣血、較重的則可能傷臟腑,但無論損傷程度是輕還是重,都有可能產生氣滯血瘀或氣血不足的情況。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導致筋骨酸痛、關節活動功能變差,甚至皮下組織鈣化等後遺症。

中醫對於車禍造成的損傷首要之務是,針對患者體內「氣滯血瘀」情況加以治療,初期會採取「理氣活血袪瘀」治療;中期除了繼續活血化瘀外,若患者筋斷或骨折,再輔以「接骨續筋」治療;後期則視病人體內氣血的損耗程度,給予適當的「強壯脾胃、補氣養血、滋補肝腎」等治療。

以車禍造成的常見性骨折為例,葉裕祥認為,無論是單純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都會造成氣血損傷,須先採取活血、袪血、理氣止痛的治療,正所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一旦氣血循環不順暢就容易導致後遺症。



避免推拿導致二度傷害

「病人診療時,最常問我的就是是否需要推拿。」葉裕祥說,對於車禍引起的瘀青腫脹,不少患者看中醫時,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請醫生先「推一下」,以為只要經過醫生的推拿按摩,疼痛腫脹就會減輕許多,其實中醫和西醫一樣,認為患者在24小時內的「急性發炎期」須避免推拿,以免血管擴張,反而更加重紅、腫、熱的損傷情況。

治療期間,患者除了要減少走動外,還要少吃寒涼性食物,如冷飲、冰品、西瓜、水梨、橘子等,以免在體內產生濕氣,阻礙氣血運行。



馬路如虎口 行車小心走

車禍發生後,除了擁有正確急救觀念,葉裕祥表示,無論採用中醫或西醫治療,民眾都要乖乖聽醫生指示,按部就班接受診治,不要操之過急,才能真正恢復元氣。當然,最重要的是避免車禍發生,出門在外,唯有「小心謹慎」,才是確保人身安全的最佳護身符!



安全帽非萬年帽
6步驟,挑頂保命「安全帽」

儘管安全帽無法百分之百避免車禍傷害,但也是保護頭部的重要配備。如何挑選一頂適合自己的安全帽,也成了「機車一族」不可不知的「保命常識」!為此,台灣大學醫學院復健科教授張權維特別提供6項建議,作為民眾選購、使用安全帽時的參考。

1. 確認安全帽上是否貼有國家認證安全標章。
2. 選擇「合頭」、避免空隙過大的安全帽。
3. 建議選擇全罩式安全帽,較能完整保護頭部。
4. 佩戴時要扣緊環帶,別讓安全帽只是「裝飾用」。
5. 當安全帽遭受過外力撞擊,即使外觀沒損壞,內部卻可能已破裂、有縫隙,應避免再佩戴,以免影響安全。
6. 安全帽使用期限約為2~3年,如果使用頻繁要定期更換、別讓安全帽成了「萬年帽」,才能真正確保安全。
標籤:
瀏覽次數:37    人氣指數:23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肉食族謹記! 一三五豆漿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基本工資7月起調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