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5165
 救.放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受持菩薩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八就是二十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法是覺悟的人生學
作者: 救.放生 日期: 2010.10.27  天氣:  心情:

佛法是覺悟的人生,佛法佛經過去大多是用深奧的文言文寫的,不容易了解,如何能用簡單的通俗的語言或文字來表達,讓人能夠瞭達去過覺悟的人生。
世尊說法49年總是要改變人的心,了解因果與業力(宿世經驗的作用),去惡向善行為,使人民安樂世界和平。
大乘唯識既是要人了解因果與業力(經驗的作用),佛家講明心見性,心是無常剎那生滅,經常是依人們的過去經驗的作用而起(稱為妄心或妄念) ,心動或稱動心是有所求是與貪嗔疵相印應的,性是心的本體,是無貪嗔疵的如如不動的心,是善的是覺悟的,能開啟去惡向善行為,使人民安樂世界和平。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宣示世界的實相。既因緣因果的道理,從正報來說是心的作用,是經驗積存的引力,從依報來說是因緣成熟的結果,都是無常的。前者是唯識學領域,後者是中觀空的哲學領域。識分八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意)為作用識,第七識為執持識,第八識為種子識,是心王,是因因緣。
因緣有四緣,因因緣,所緣緣,增上緣,等無間緣。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一不異等。畢竟空無所有,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諸煩惱及業、是說身因緣、煩惱諸業空、何況於諸身。因果實有,業相本空,唯識學有與中觀空是宇宙實相的兩面說明。
唯識學是說一切行為均依經驗法則的一門學問。唯識學的種子既是已落入的過去經驗,唯識學講三性,『唯識論疏』說:「何故世尊處處經中說有三性。應知三性亦不離識。所以者何。頌曰。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如無常等性。非不見此彼。 此正釋三性不離識也。初云由彼彼遍計者。 謂能周遍計度。妄執我法。然第八識及前五識。非能遍計。第七末那。但計不遍。惟第六識。為能遍計也。 次云遍計種種物者。謂所遍計。即是依他所起色心諸法也。次云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者。謂彼不過即于依他所起心心所體見相分等。虛妄執為實我實法。如於繩上妄執為蛇。而實我法。離於心心所體見相分等皆無自性。如繩外別無實蛇也。此四句。明遍計性不離識竟。次云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者。謂此心心所體及相見分。皆由分別緣之所生。故名依他起自性也。心心所法。皆有緣慮。故若染若淨。皆名分別。即以此分別為緣。展轉復生染淨心心所體及見相分。此明依他性不離識竟。次云圓成實於彼等者。謂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即於彼依他起性之上。常遠離前遍計所執。故此圓成實性。與彼依他起性。譬如麻之與繩。水之與波。既非是異。亦非不異。」
簡單的說心動是依他起性,依性而起的是圓成實性,依心或稱依妄心或妄念所起的既是遍計所執性。心經既是佛經中最為簡短的告訴我們明心見性的方法的經論。學佛既是改變你惡習氣的一門學問,讓你擺業力的控制,也改變你的命運,願與所有善友共同勉勵。

王文雄文

標籤:
瀏覽次數:68    人氣指數:868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受持菩薩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八就是二十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