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3,93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111484
詩人漫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世俗諦來論二與不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知識與意見若有衝突時如何處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
作者:
詩人漫步
日期: 2010.10.20 天氣:
心情:
【看得見的是看不見的所投下的影子!】摘自柏拉圖哲學思想蠻有名的「洞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在《理想國》第七卷當中,柏拉圖曾經以洞穴的比喻來描述人類知識的本質。
寓言大綱:
人類認識自然世界,好比住在洞穴裡的人,背向洞口,面向洞壁,只看見影子而看不見投射影子的實物。詳細寓言內容,請善用關鍵字查:柏拉圖-洞穴寓言。
典故解析:
柏拉圖在《理想國》舉出了幾個隱喻來解釋他的形而上學觀點:太陽的隱喻、以及知名的洞穴囚犯寓言、以及更直接的「線寓」。這些隱喻故事加起來便架構了一個複雜而艱深的理論,稱為:「至善的形式」(The Form of the Good)或「至善的理想」(經常被解讀為柏拉圖心中的上帝),這種形式便是知識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這種形式塑造了各種其他的形式(例如哲學的概念、抽象、以及屬性),所有形式也都是「源自」於這種至善的形式。
柏拉圖以這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日常生活所品嘗到的食物的甜美只不過是「甜美」的形式所反射的陰影,而我們所見到的光輝四射的太陽也只不過是「光明」本身形式反射的殘影……柏拉圖的「形式理論」指出了我們所感覺到的現實世界只不過是反射出了更高層次的世界的陰影。柏拉圖主張在這個更高層次的世界裡存在著最理想的形式,這種形式實現了真正的光明,而不僅是陰影!!(「形式」應該被視為一種永恆的東西,亦即它們是永恆不變的、完美的、最終極的!所有形式都分配到了一部分的至善狀態,而所有形式都在現實世界反映出了一部分的真理。)
個人最終總評:
該典故與東方的佛學《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及《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懂哲學思考的人,用感官能力去感受這世界以為都是真的,其實它們只是「真理部分投射」的影子,所感受到的--其實都是事物的「表象」(surface)或「形式」(eidos)!知曉哲學思考的人,能夠蒐羅多元化的質料(hyle),而掌握「觀念」(idea)的世界,才是真理的世界;甚至是摸索出「超越真理的世界」!!
標籤:
瀏覽次數:
67
人氣指數:
667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世俗諦來論二與不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知識與意見若有衝突時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