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233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890811
Alin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67.口白人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69.噗&Fi你們要快好起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68.公主追殺令
作者:
Alina
日期: 2007.02.05 天氣:
心情:
本片為2006坎城影展導演雙週開幕片,在2006金馬影展限制級午夜場參展,場次銷售一空。敘述一個人對抗一整個色情產業幫派世界的故事,而這個人原本的身份竟然是個傳教士!
傳教士的妹妹「不小心」踏進了色情影業,隨著她的急速暴紅,「公主」的藝名也跟著襲捲了全丹麥,但她卻也很快地因為藥物濫用而暴斃身亡。傳教士知道這個消息後,經過多方蒐証,發現「公主」的死乃是整個色情影業所造成。因此他脫下神袍換上戰袍,帶著妹妹的女兒,一路追殺這批色情電影人。 32歲的傳教士帶著5歲的小女孩,除了一路對抗各種惡勢力,傳教士不凡的武術身手,以及小女孩對功夫片的著迷,都令人想起當年尚雷諾與娜塔莉波特曼聯手演出的《
終極追殺令
》,但其最後的悲壯結局卻比《終極追殺令》,更教人感傷與憤恨不已。
導演安德斯摩根泰勒向八○年代日本卡通手法致敬,以經典《輕井澤風情畫》動漫與真實影像交錯手法,置入大量真人情色影像,營造出絕望殘酷的暴力高溫。
《
公主追殺令
》是一個關於一個人對抗一整個色情產業幫派世界的故事。他認為這群人的色情世界要為他妹妹的早逝負責。教士奧古斯特失去他摯愛的妹妹克莉絲汀娜,克莉絲汀娜是知名的色情片女星「公主」。奧古斯特認養了她五歲的女兒米雅,陷於痛苦與罪惡感造成的低迷情緒的狀況下,他開始了他洗刷克莉絲汀娜死後名聲的聖戰。亂,並且迫使他做出一個致命的決定。
安德斯摩根泰勒表示本片是近期社會逐漸色情片化以及色情片產業消耗個人生命的一個註腳。在過去十年內,色情片工業以爆炸性的成長速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產業。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加入色情媒體產業並且迅速地從普通人被轉化成色情片明星,通常還伴隨著悲慘的後果。
同時也是動畫電影的一項復興,導演將日本動畫的概念當作激發他靈感的來源。安德斯說「我最初的想法是,我們要怎麼樣依循我們既有的準則來創造出最好的電影?我們透過擁抱既有但未被使用於歐洲的動畫技法來達成這點」。
藝名「公主」的A片天后汀娜死後,留下不到10歲的孤女米亞,由汀娜的弟弟奧古收養。奧古對於姊姊的遭遇和悲慘下場深感自責,畢竟當年姊姊能從「慾望天堂」成人電影公司順利出片、在A片界闖出響亮的名號,他這位負責掌鏡的弟弟功不可沒。因此後來姊姊染上毒癮、無可自拔陷入雜亂的生活以至英年早逝,令奧古深覺自己也是幫凶之一。
強烈的懊悔與內咎感更讓他下定決心要好好照顧外甥女。然而事情並沒他想的那樣簡單。財雄勢大的「慾望天堂」斥資將汀娜的墳墓改建成性暗示濃厚的圓形墓園───被幾根雕成巨大陽具形的「柱子」所環繞、墓誌銘上刻著「願天使為妳張開雙翼,就像妳為我們張開雙腿」;報攤、書店等公共場所舉目可見汀娜撩人的清涼雜誌封面,教他不知該怎麼向年幼的米亞解釋關於媽媽的事情。
汀娜生前的同居男友───「慾望天堂」的老闆查理───不僅繼續販賣汀娜的遺作大賺死人錢,奧古與米亞相處一陣子,發現米亞的行為有異,才明白原來在汀娜與查理同居的那段日子裡,查理連米亞這個無辜純潔的小女孩都沒放過。
盛怒之下他要求「慾望天堂」立即由市場上回收並銷毀「公主」系列的所有A片、不得再發行,否則他就要「親自」前來銷毀它們。「慾望天堂」當然不肯照辦,逼得奧古毅然決定隻身對抗資源雄厚的「慾望天堂」公司,以暴力破壞的方式為米亞悍衛她亡母在自己女兒面前僅存的一絲名節。
《公主追殺令(Princess)》
是一部風格特殊的成人動畫片,敘事的主體以八○年代風格的「動畫」來表現,遇上關於汀娜生前的回憶時又切換到「真人演出」的畫面───凡是描述成人世界現實醜陋的段落就切換成真人演出,跳回故事的主線時又換回動畫構成的人和景。
儘管劇中的警察在「慾望天堂」向他們報案時,擺明了「惡人活該遭此惡報」的態度,對這間「誘良為娼」的A片公司愛理不理,做了相當「卡通」化的「選擇性辦案」───順便給予正欣賞這部卡通片的觀眾們帶來一絲絲微弱的希望,覺得或許在卡通片的世界理,公道總能伸張、好人總能全身而退───故事最後仍以非常「玉石俱焚」的方式、臣服於現實世界「好人不見得就能贏」的殘酷法則作了悲劇的收尾。同樣是丹麥的電影(由Anders Morgenthaler執導),本片與
《復仇之血(Bleeder)》
有著相近的調性和收尾方式。記得上個世紀七、八○年代,台港兩地的「社會寫實片」也喜歡走這種戲路───主角與反派在法治環境外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最後甚至不惜同歸於盡。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做法絕不可取,然而純粹以戲劇欣賞的角度而言,這樣的劇情還真讓人看得蠻過癮的,也難怪丹麥的編導都對這類題材樂此不疲。
劇情推薦觀看指數:
場面推薦觀看指數:
標籤:
瀏覽次數:
181
人氣指數:
1781
累積鼓勵:
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67.口白人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69.噗&Fi你們要快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