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4274
 莫及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凡事自有安排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生的三種典型
作者: 莫及 日期: 2022.04.03  天氣:  心情:
夏威夷有一則傳說。有三個兄弟來到一座島。

在夢中,神說:「你們明天會看到三顆大圓石,可以各自滾動一顆到島上任何地方,越往高處,可以眺望愈遠,但石頭停下之地,就是永居之地。」

三兄弟醒來果然看到了石頭,開始推著走。

石頭太重,老三才推兩步路就受不了:「這裡雖然看不了多遠,但離海近,可以捕魚。我要住這裡。」於是老三便成為漁夫。

推到半山腰時,老二也受不了:「這裡果樹茂密,足以過活,我不用看到太遠的世界。」於是老二,便成了果農。

只有老大,一心想看更遠的世界,努力地把石頭向上推,路愈來愈陡,也愈來愈崎嶇,他仍堅持向上走,耗費了幾個月,他終於把石頭推上山頂。

那裡,光禿一片,既沒有長草,也沒有鳥飛,連水也只有冰和霜而已,能吃的東西,只有一些青苔類植物,不過他並不後悔,因為這兒可以眺望世界。

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黑夜之後》這本小說裡,所說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幾乎一舉囊括人生的三種典型。把人生中,「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著、迴擺著的樣態,濃縮在這個故事之中。

有人理想地想做詩人、想到非洲援苦救難,心中想一個願想,為了追求並實現這樣的願想,生活再艱苦,他也也甘之如貽,

就如同故事裡的大哥,千辛萬苦來到了一草不長的山頂,只為了看世界更遠。

有些人,則把生存當作最高法則,努力追求富裕無虞的物質生活,

至於所謂的理想,並不重要,或者說,富裕的物質生活,就是他的理想。

就像走了二步就放棄登高的老三,生活過得好就好了。

更多的人則是屬於老二型,折衷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心中有一些盼望,但也承認現實生活裡的許多不得不然,

一方面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另一方面,壓力太大時,會向現實低頭。

「理想型」、「現實型」與「折衷型」的人生,那一個比較正確?

我的答案是「都正確」。所謂的成功人生,是一個「相對」的法則,存在於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以及對自己的期許,沒有「絕對」的標準。
標籤:
瀏覽次數:160    人氣指數:1200    累積鼓勵:5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凡事自有安排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