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教科書裡的 中国遠征軍第五軍200師抗日名将戴安瀾將軍 (非自動播放!請自行點播!) >升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
1925年,戴安瀾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翌年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冬,任第25師145團團長,率部移防抗日前線北平。1933年3月,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七七事變爆發後,戴安瀾已升任第73旅旅長,先後參加了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
1938年,在臺兒莊對日作戰中,因戰功晉陞為第89師副師長,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1月,升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奉命參加桂南崑崙關戰役,苦戰一月,斃敵6千,擊斃日軍前線指揮官第 5 師團第12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寫下了抗戰史上輝煌的一頁,各報記者在國內外報刊上報道大戰經過,盛讚戴安瀾師長頗具北宋大將軍狄青的風度。
1942年初,戴安瀾率200師西出雲南,遠征緬甸。2月25日,以8000人擋住了日軍精銳的第55師團20000余眾的進攻,取得同古(今稱東吁)保衛戰勝利,贏得中外讚賞。同年4月收復棠吉,再傳捷報。5月16日,戴安瀾于指揮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彈負傷,至5月26日時,因傷口感染嚴重,已糜爛穿孔,戴自知來日無多,命左右衛士將之扶起,隨後向北面高呼:“反攻!反攻!祖國萬歲!”後,故于緬甸茅邦村,享年38歲。
戴安瀾將軍殉國後,國民政府于1943年4月1日在廣西全州的香山寺為其舉行了國葬,並追贈陸軍中將;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為其賦詩《五律·挽戴安瀾將軍》:“外侮需人禦,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美國國會授權總統羅斯福頒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外國同盟軍將領之軍團功勳章給戴安瀾將軍,他是第一個受此殊榮的中國軍人。 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安徽省無為縣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