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113710
 觀心無常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聖阿含經卷二.第51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聖阿含經卷二.第54、55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聖阿含經卷二.第52、53經
作者: 觀心無常 日期: 2023.12.04  天氣:  心情:

(五二)[0012c02]    陰相應-五陰誦


鬱低迦①修多羅②,如增一阿含經四法中說③。


[註解]


① 鬱低迦:比丘名,原為外道,曾向佛請益「世間有邊無邊」等問題(參見卷三十四第965經),後隨佛出家,證阿羅漢(參見卷二十四第624經)。這裡指以鬱低迦為主角的一經。


② 修多羅:契經;佛經。「修多羅」是音譯,原義為「線」,比喻佛經能貫穿法義、使法義不散失。


③ 如增一阿含經四法中說:如同《增壹阿含經》講述「四法」的經中所說內容。依據現存的《增壹阿含經》,難以斷定是指哪一經,一個可能性是《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31〉第4經所說的「四法本」: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滅盡為涅槃。




(五三)[0012c04]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①國人間遊行②,於薩羅聚落③村北申恕④林中住。


爾時,聚落主⑤大姓⑥婆羅門⑦聞沙門⑧釋種⑨子,於釋迦⑩大姓,剃除鬚髮,著袈裟⑪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⑫,成無上等正覺,於此拘薩羅國人間遊行,到ⓐ薩ⓑ羅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又彼沙門瞿曇⑬如是色貌名稱,真實功德,天、人讚歎,聞于八方,為如來⑭、應⑮、等正覺⑯、明行足⑰、善逝⑱、世間解⑲、無上士⑳、調御丈夫㉑、天人師㉒、佛㉓世尊㉔。於諸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中,大智能自證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為世說法,初、中、後善㉕,善義、善味㉖,純一滿淨㉗,梵行清白,演說妙法。善哉應見!善哉應往!善應敬事!作是念已,即便嚴駕㉘,多將翼從㉙,執持金瓶、杖枝ⓒ、傘蓋,往詣佛所,恭敬奉事。到於林口,下車步進,至世尊所,問訊安不ⓓ,却坐一面,白世尊曰:「沙門瞿曇!何論何說?」


佛告婆羅門:「我論因、說因。」


又白佛言:「云何論因?云何說因?」


世間因緣集滅佛告婆羅門:「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㉚;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云何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佛告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愛樂於色,讚歎於色,染著心住;彼於色愛樂故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惱、苦,是則大苦聚集。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婆羅門白佛言:「云何為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佛告婆羅門:「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於彼色不愛樂、不讚歎、不染著、不留住。不愛樂、不留住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惱、苦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滅世間,是名有因有緣世間滅。婆羅門!是名論因,是名說因。」


婆羅門白佛言:「瞿曇!如是論因,如是說因。世間多事,今請辭還㉛。」


佛告婆羅門:「宜知是時㉜。」


佛說此經已,諸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足而去。


[註解]


① 拘薩羅: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北部,其首都為舍衛城,佛陀晚年常在此國。另譯為「憍薩羅」。


② 人間遊行:遊歷各個地方,隨緣度化。也稱作「遊行人間」、「遊行」、「行腳」。


③ 薩羅聚落:名為薩羅的村落。「聚落」即村落、部落。


印度黃檀


④ 申恕:印度黃檀,為豆科黃檀屬的落葉大喬木,原產於印度。又譯為「身恕」、「尸舍婆」、「尸攝惒」。


⑤ 聚落主:村長。


⑥ 大姓:世家大族。


⑦ 婆羅門: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⑧ 沙門:出家的修行人。古代印度原泛指傳統婆羅門教以外的出家修行者,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⑨ 釋種:姓釋迦的一族。


⑩ 釋迦:釋迦牟尼佛的族姓,古印度剎帝利種的望族,義譯為「能仁」。


⑪ 袈裟: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須經染色,以別於在家人所穿的白衣。又作「染色衣」。


⑫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基於正信從家出離,出家修行。


⑬ 瞿曇:佛陀俗家古代的族姓,後分族稱釋迦氏。又譯為「喬達摩」。佛弟子稱佛陀為「世尊」,而外道則以佛陀的俗家古姓「瞿曇」或「沙門瞿曇」來稱呼他。


⑭ 如來:依於真理而來成佛,即指佛陀。「如來」是古印度對覺者十種常見的稱號(如來十號)之一,如來十號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古來對於如何斷句為如來十號,有不同的看法。一個合理的看法為,「世尊」是佛弟子對佛陀的尊稱、對佛德性的總稱,因此算十號之外的總稱。)


⑮ 應:應受人、天的供養。另譯作「應供」,音譯「阿羅漢」。


⑯ 等正覺:完全契於真理、遍於一切的覺悟。另譯作「正遍知」。


⑰ 明行足:智慧(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三明)與行為(戒、定等)皆圓滿具足。


⑱ 善逝:徹底地到達彼岸,不再退沒於生死之海。


⑲ 世間解:瞭解世間一切的事理。


⑳ 無上士:至高無上的人。


㉑ 調御丈夫:能調御一切可以度的人,讓他們修行。「丈夫」指勇健修行的人。


㉒ 天人師:天與人的導師。


㉓ 佛:覺者;自覺覺他的人。又譯為佛陀。


㉔ 世尊:世間所尊重的覺者。梵文原文音譯為「婆伽梵」、「婆伽婆」,是佛陀德性的總稱,一字多義,經中常單譯為「世尊」、舊譯「眾祐」。


㉕ 初、中、後善:開頭、中間、結尾都是善的。


㉖ 善義、善味:意義正確,文句正確。


㉗ 純一滿淨:完全清淨。


㉘ 嚴駕:整備車馬。


㉙ 多將翼從:帶許多隨從。「將」是「帶領」的意思。


㉚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這兩句話有二種解法。第一種解法為「有因緣(條件)聚集而生起了世間,有因緣(條件)使得世間已聚集而生起」,第一個「集」作動詞,第二個「集」作形容詞。第二種解法為這兩句話是同義、換句話說,解為「有因緣(條件)聚集而生起了世間」,兩個「集」都是動詞。


㉛ 世間多事,今請辭還:我在世俗中還有許多事要處理,現在便請辭先回去了。


㉜ 宜知是時:現在是適當的時候(回去)了。


[讀經拾得]


在十二因緣中,本經舉例的為其中的第八支至十二支:


愛 → 取 → 有 → 生 → 老病死憂悲惱苦


也就是說,貪「愛」,而執「取」,執取而「有」了善惡業,而產「生」後續的身心變化。以下舉幾個例子:


花瓶打破了


家中一個精美的花瓶打破了!由於對這個花瓶的喜「愛」,執「取」(我語取)認為這花瓶是「我所有」的卻毀壞了,因為「有」這業力而產「生」憂悲惱苦的感覺。


如果有智慧,就知道花瓶是身外之物,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會心痛。


執著於美味


對於喜愛美味的人而言,由於對美味貪「愛」,因此執「取」(欲取)想要保留或持續美味,由於執著在美味上,就「有」了必須要美食的纏縛,產「生」的心已變成美味的奴隸,擔憂沒有美味、吃到難吃的食物則會苦惱。


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斥了十二因緣,這些因緣也造就了人的一生,以及無盡的輪迴。


 出處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標籤:
瀏覽次數:162    人氣指數:16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聖阿含經卷二.第51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聖阿含經卷二.第54、55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