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 老師主講 「或飲食」,我們也要學的通權達變。因為我們這幾天都過著天堂般的生活,大家都互相夾菜,還有同修夾給對面的,這樣怎麼樣?要通權達變,你這麼一夾過去,所有的人都很緊張,還要幫你看衣服有沒有被菜給弄髒了,我們就心意了了就好,太遠就不方便。再來,你拼命跟旁邊的人夾這個菜,結果這個菜他又不大喜歡吃,你夾了他又不得不吃。通權達變就是我們有這個心意,夾了以後夾一點,之後就每個人想吃什麼自己夾,這樣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剛好您是跟師長坐,或是跟一些長輩坐,而這個長輩正忙著,可能在吃飯過程還要跟很多的朋友做溝通。當然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主動服務,幫長者把菜夾好,因為他可能連夾菜的時間都比較少。所以任何時候都要伺機而動,觀察一下時機。所以「或飲食」。
「或坐走」,坐的時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有一個小朋友,他們學了以後,剛好跟媽媽到朋友家裡去。他母親在打電話,用行動電話打,他就跟他母親說:媽,你坐。他媽媽說:你趕快坐。他接著又說:媽,你坐。他媽媽說:叫你坐就坐,你怎麼都講不聽?他說:媽,你沒坐,我不能坐。學聖賢學問首先要老實,所以孩子這樣老實,很容易有成就,我們當長輩的要成就他這種學習的心。所以當孩子讓你坐,孩子給你夾菜,你都要歡歡喜喜接受。
有一個老師他們剛好出去旅遊,結果很多年輕的老師都衝在前面上車,因為沒學過《弟子規》,都坐在前排。因為這個老師已經學過《弟子規》,她一上去就想勸一下這些年輕老師往後坐,把前面的位子應該讓給長者。這個時候怎麼辦?她也是「怡吾色,柔吾聲」,她馬上說:女士優先,你怎麼都不讓我們坐?用比較緩和的語氣跟他們講。這位老師她又馬上坐下來,坐在前面一點,然後有一位年長的老師一起來,她馬上站起來:這位老師,您坐這兒!就引這位老師來坐。沒有用言語勸,用什麼?用行動來勸。所以我們處處要善巧方便。
結果到了旅社去,她一些同事馬上就把整個房間的燈都打開,為什麼會這樣?人覺得我花錢是老大,所有的電,所有的水,我就盡力去把它花。其實不然,電是不是我們的?地球的能源是不是我們的?不是,地球的能源應該是屬於世世代代的人都應該可以擁有。假如在我們這一代我們這麼浪費,統統把它花掉了,可能後代子孫不知道會怎麼看我們。所以做人要對得起上,對得起下,水也要節儉,不可以浪費。假如人對於這些能源不珍惜,對於水源繼續浪費的話,那往後最後一滴水將是什麼?將是人類的眼淚,因為到頭來,可能因為水而打起仗來都說不定。這些對於所有事物應該珍惜的態度、勤儉的態度,一定要從小藉由這些生活情境去教導。
很多孩子學了以後,坐電梯他也都讓長者先走。但是孩子才三歲、四歲,年紀都還小,這時候能不能我們先走?不行,到時候那個電梯門關起來,就有危險。所以,他比較年長的時候,可以服務長者;當他比較年幼,在坐電梯的時候,還是要讓小朋友先走,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