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33016
 ju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貝多芬~莫札特~蕭邦~布拉姆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美麗又哀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奏鳴曲~交響樂~協奏曲~
作者: judy 日期: 2016.03.26  天氣:  心情:
從編制上來說:

交響樂是給樂團演奏的曲子
奏鳴曲是給單一樂器(鋼琴奏鳴曲)或是兩個樂器的(小提琴奏鳴曲)
協奏曲是給一個獨奏家(少數時候是兩個或三個)樂團幫忙伴奏的曲子。

~~~~~~~~~~~~~~~~~~~~~~~~~~~~~~~~~~~~~~~~~~~~~~~~~~~~~~~~~~~~~~~~~~~~~~~
奏鳴曲

奏鳴曲對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偉大的作曲家都用這種曲式創作。但要辨認一首奏鳴曲通常並不很容易,因為用這種曲式所寫的曲子可以有很多種名稱。例如若用五種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便稱為五重奏(quintet);用八種樂器來演奏的奏鳴曲叫做「八重奏」(octet)。交響曲本質上是為整個管絃樂團而寫的奏鳴曲。如果作品是為一個獨奏家和管絃樂口而作的,則稱為協奏曲(concerto)。
十八世紀期間,奏鳴曲發展出更加清晰的結構。而到了貝多芬時代,奏鳴曲幾乎部區分成三個或四個樂章(movements)。分樂章的好處,是可以使作曲家把音樂中不同的主題組織到單一的作品裡。以快板樂章來看,第一樂章往往最長,但速度也較快。第二樂章緩慢而抒情。第三樂章激動人心、輕鬆愉快。

交響曲

交響曲較長的第一樂章幾乎都是振奮人心、熱烈鮮明的,像嘹亮的號聲,促使聽眾端坐聆聽。其樂曲的範圍也比其他幾個樂章來得寬敞,因此同一個樂章中可以包含從強烈的戲劇性到抒情的哀傷等各式各樣的風格。
它所具備的複雜性結構,稱作奏鳴曲式。奏鳴曲式有三個主要的部分:分別是呈示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和再現部(recapitulation)。在呈示部中,作曲家採用兩個主要的曲調或旋律,稱之為主題(subjects)。而兩個主題通常在感覺上成對比,第一個主題表現得活潑有力;第二個主題則比較柔和。通常在兩個主題之間會有一個短暫的過渡樂段(bridge passage)。在發展部中,作曲家再進一步將主題發展陳述。進入再現部後,音樂又回到呈示部的主題,但稍有變更。許多作曲家也都會在樂章較簡短或結束之處,也就是尾聲加上一段緩慢的樂段。交響曲的第二樂章通常緩慢而抒情,最迷人的旋律通常就出現在這個樂章。第二樂章的結構非常簡單,但也比較冗長。這一樂章的結構像歌曲,以一個曲調開始,再轉為另一個曲調,然後再回到原來的調子,演奏第一個曲調。
第三樂章是舞曲,原來是一對舞曲,一是小步舞曲;一是中段(trio)。貝多芬把此樂章的速度加快,稱之為詼諧曲(scherzo),字面上的意義就是「戲謔」(joke),但它仍然是舞曲音樂。在貝多芬之前也有作曲家寫過「嬉戲」(fun)的音樂,但貝多芬是第一個把詼諧曲納入交響曲的人,他的作法非常成功。因而使得後來的作曲家,也都將詼諧曲納入交響曲式中。終樂章與第一樂章非常相近,通常是以一種簡化的奏鳴曲式完成。按照貝多芬當時的傳統,交響樂曲總是以快樂的曲調作為結束。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悲愴)(Pathetique)交響曲中那種悲傷的結尾是後來才有的。因而交響曲的最後樂章也與第三樂章一樣,往往以舞曲為基礎。
今天我們看這種複雜的結構不免覺得有些拘束,但是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的作曲家,用這種形式創作了極為豐富多采的音樂。貝多芬晚期的交響曲與海頓的交響曲有驚人的差異。布拉姆斯的交響曲與莫札特的交響曲也無相似之處。有些作曲家繼續用傳統結構進行創作,其他一些人則完全摒棄了這種傳統。交響曲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透過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而變得更加寬敞、多樣。

協奏曲(Concerto)

協奏曲最顯著的特點,即是由一位演奏大師在整個樂團中擔任主要的演奏部分。雖然有些協奏曲是為獨奏而寫,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把獨奏部分與完整的管絃樂譜編織起來,讓獨奏者承擔與整個管絃樂團對話的任務。
在早期的協奏曲中,是由一小組有才能的樂師(主奏部,concertino),與較大一組的普通樂師(協奏部,ripieno)對話的形式,並沒有獨奏家和管絃樂目,不過二者的效果相似。到了十七世紀,在柯賴里(Corelli)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中,才由主奏部樂段與協奏部加入的樂段,交替演奏而成一樂曲,其中「全體都參加演奏」的部分則稱為全體奏(tutti)。
在早期的協奏曲中,裝飾樂段是完全即興奏出的,作曲家僅提供一個簡單的大概。而後來的作曲家則完全寫出裝飾樂段的部分。以免靈性不高的獨奏家破壞了作品的平衡性。
就像交響曲一樣,協奏曲也落入了奏鳴曲(sonata)的傳統,但它只具有三個樂章(快一慢一快),而不是四個樂章。某些作曲家如布拉姆斯,在其第二號鋁琴協奏曲中,增加了第四樂章,此舉使得協奏曲幾乎達到了交響曲的規模。
在一般情況下,協奏曲是以一段全體奏的樂段開始,然而,在許多古典和浪漫樂派的協奏曲中,則以獨奏的樂段做為開始,以修飾全體奏主題。例如(第一樂章)就絕對以獨奏樂器為開始的協奏曲有二:一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一是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在柴科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中,一開始就直接用獨奏的部分修飾整個主題 然而前面還是有一小段短暫的管樂部的呈現。不過也有一些作曲家,其中以莫札特最著名,則喜歡在獨奏開始時引入一個全新的主題,他們把獨奏置於對立面,以弱小的音爭與管絃樂的雄厚音響相抗衡。
標籤:
瀏覽次數:77    人氣指數:67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貝多芬~莫札特~蕭邦~布拉姆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美麗又哀愁
 
住戶回應
 
時間:2016-12-15 08:53
他, 57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6-12-14 11:17
他, 57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6-12-14 11:15
他, 57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