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165954
 Ston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Walking Bus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飲食規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鯖魚的差異
作者: Stone 日期: 2024.10.26  天氣:  心情:
最近魚成為蛋白質主要來源食材,雖然比雞鴨魚肉貴些,但好吃且家人也喜歡吃,因而成為常見的盤中飧。
原本就很喜歡吃鯖魚,也曾花一些時間研究台灣常見的鯖魚種類,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特別是飽滿的好油脂。最近孫女對於魚類的喜好從鮭魚轉移到鯖魚,更頻繁購鯖魚。早上到街上買魚,老闆還特別提到你家人似乎特別喜歡吃鯖魚。
媽媽看到餐桌上的烤挪威鯖魚,總是稱呼它「鹹巴朗」,這是一種早期尋常人家經常吃的魚。她偶爾會談及過往家裡貧窮,祖父總是買一堆這種鹹魚,便宜又下飯最適合人口多的窮困人家。確實以前餐桌上會出現這種很下飯的魚,這是做成鹹魚的鯖魚。鯖魚一打撈上岸,內臟組織會快速腐壞,因此必須要立刻冷凍或做處理。冷凍需要有冷凍設備,而抹鹽是最容易處理的方法,因而有了這種鹹魚。日本料理店的鹽烤日本鯖魚,也是鯖魚的料理手法,但兩者的口感與觀感天差地遠。
食物下肚可提供營養,若有害物質也跟著下肚那就得不償失。既然喜歡且常吃魚,就會特別留意跟它相關的健康新聞。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水中浮游物,浮游物不只是天然的,也有人為產生的,例如塑膠微粒跟各種排入水中的有害物質。根據經驗,小魚身上的有害物質會比大魚少,因為大魚吃了很多小魚,因而會殘存更多有害物質。專家建議盡量不要吃大型魚類,比較不會吃到包含重金屬在內的有害物質。
養殖魚類可能會有抗生素殘留,一般認為野生的魚類比養殖的好。
不論是花腹鯖、白腹鯖或大西洋鯖都符合上述兩個標準,個體不大且為自然生長。
無意間得知美國FDA於今年(二零二四)七月針對懷孕或正在哺乳及十一歲以下幼童,發表一篇關於吃魚建議的文章。內容包含幼童每日建議的吃魚量,以及那些魚適合,那些則因為汞含量超標需要避免。
美國FDA當然以該國民眾經常食用的魚類為主,特別是所在海域捕撈的魚類,不過對於太平洋彼岸的台灣仍有參考價值。
該篇文章選出六十三種魚,並歸類為避免(Avoid),好的選擇(good choice),最佳選擇(best choice)三種。比較關心避免食用的魚類,該文列出七種魚:
國王鯖魚(King mackerel)、馬林魚(Marlin)、橙鯛魚(Orange roughy)、鯊魚(Shark)、旗魚(Swordfish)、方頭魚(來自墨西哥灣)(Tilefish (from Gulf of Mexico))、與鮪魚、大眼魚(Tuna, bigeye)。
國王鯖魚出現其中,這種鯖魚跟台灣捕撈的鯖魚與最常食用的大西洋鯖魚有何關聯?
查詢後兩者有相當差異,最主要的是棲息地特性,雖然兩者都是生活在大西洋海域,但國王鯖魚生活在較南的溫暖海域,體型似乎較大,而大西洋鯖魚則是在北邊冰冷水域,使得它油脂飽滿肉呈現白色。還好沒有誤踩地雷。
接下來查看最佳選擇魚類,果然在最佳選擇中出現Atlantic mackerel,這是也稱為挪威鯖魚的大西洋鯖魚。另外一種最佳選擇的鯖魚為Pacific chub mackerel,它是台灣撈捕兩種鯖魚之一的白腹鯖。看到這些資訊安心了。
最佳清單中出現常吃的牡蠣、蝦子、鮭魚等。很有參考價值的資訊,也可安心食用。
至於建議的每日食用量,個人認為依據台灣健康單位建議的食用量即可。
參考資料
https://www.fda.gov/food/environmental-contaminants-food/technical-information-development-fdaepa-advice-about-eating-fish-those-who-might-become-or-are
標籤:
瀏覽次數:38    人氣指數:23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Walking Bus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飲食規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