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魔
所謂「著魔」,佛道二家之釋義略有不同。佛家所謂「著魔」乃為人性之偏差,亦即人性湮失而成魔性。
道家則有以練法、煉氣有所閃失,招致入魔現象;若再加上外力所干擾,譬如受靈界干擾,包含累世冤親以及無祀遊魂等;昔日更多受符法所害。
諸如此類偏離人性之常軌而成著魔現象,因而佛家、儒家大都以不言不語怪力之事而專注于智慧之修涵。
時至今日,諸家法門林立,已不似昔日修行者簡單區分佛道二脈而已。修行法門之殊異,雖然蔚成鼎盛道氣,但也因為法門繁多,行者易受影響,乃致修行路上反多荊棘,隨處可見。
如今之行者,因目炫神惑於法門之眾多,稍有不慎,輕者退失道心,重者著了魔象,因而在修行過程中,必須慎重于心志以及理解教義,遵循正確方針而行,如此可以避免不必要之閃失。
「著魔」,不論是佛家之所謂自性成魔性,或者道家之練法、煉氣不慎而造成,人身的健全是修行的必要條件。
在修行任一法門之前,必須善保有用之身,因為人身有如保護罩,使靈性無所受損,一旦保護罩有所缺失,靈性受侵襲自然難免。
(摘錄:拱衡寶庫之鸞音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