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收:
在西雙版納普洱茶的採收,海拔高度低於1000公尺的茶區,一般可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採收,高於1000公尺以上的茶區則一般採收以春、夏、秋末三季為主。茶葉的採摘與茶葉的生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如不按生長期採摘則會直接影響茶樹的生長發育與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一般3~4月間可採收春茶,以24節氣中的穀雨至清明間所採的春茶為最佳。夏茶則是5~7月採收,在版納地區此時為雨水期,此期間所採的茶稱為雨水茶。一般雨水茶的茶湯與香氣的表現都比較淡,茶性也較為粗澀。秋茶於9~10月間採收,也是正值當地的稻穀滿穗而金黃成熟時,因此於此期間所採的茶稱為穀花茶。穀花茶的茶質有點類似於冬茶,但茶質亦次於春茶。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茶區冬茶很少採收,我也曾要求過當地的茶農適量採收,但茶農的反應都是怕會影響到明年春茶的採收。
普洱生茶的製作
普洱生茶在製作上一般分為初製與複製,初製是將採回來的鮮葉直接經熱鍋殺青→手揉→曬乾→曬青毛茶。
複製是將已製成的毛茶,經過分級篩選後→蒸揉→壓製成品。
傳統普洱生茶在製法上因為沒有經過太高溫的殺青及完全乾燥,致使殺青過的茶菁中依然留有許多的活性在繼續進行發酵及氧化作用,也因此情形使得普洱茶在日後的儲存過程裡,其口感的變化上依舊保有其香氣且利於長久存放。一般經過高溫殺青與完全乾燥的茶,初期表現雖然較香甘柔順,但如果沒有給予適當保存,在很短的時間內極容易產生質變,此點則是普洱茶與其他茶類最大的差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