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60109
 魚缸沒豬公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原來是永久封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粒線體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哺乳類動物的設計
作者: 魚缸沒豬公 日期: 2014.02.25  天氣:  心情:
自從六億年前雪球地球結束,造物主
(老實說豬也不認為宇宙該是有意識有個性甚至該有心情的)

(或許該叫它:演化)

在創造生命的過程中,才有了第一次比較大的嘗試。



並不是說在艾迪卡拉紀(又稱前寒武紀)之前就沒有嘗試。實際上,生命在多細胞生物出現之前,已經做了很多嘗試。把化學物質之間相互影響的方式,用四種化合物TGCA當作位元,去記憶起來(核醣酸跟RNA),這件事情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都還沒有充分弄懂的事情,但是這樣就可以創造出一種類似生命的東西,叫做病毒。



然後,雖然豬也沒有弄懂RNA跟DNA的差別,但是聽說這樣就可以創造出細胞來了,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上,居然是一種垂直整合(胞器)。



而且光是單細胞生物,就可以有黴菌、細菌、黏菌、真菌...等等的差別了。你知道嗎?黴菌一定要在陰暗潮音的地方才能生存,這個原因是甚麼?豬也不知道,但是,豬猜,這跟黴菌的祖先熬過了雪球地球那段極其寒冷陰暗的日子,應該是有關係的。



好了,後來,到了艾迪卡拉紀,據說就有了多細胞生物。



(所以阿豬你前面講RNA那段根本是廢言就對了



好啦,到了寒武紀以後,各式各樣的多細胞生物都出現了,有身體對稱的,有身體不對稱的,有長三隻眼睛的,有長四隻眼睛的,有莫名其妙長一條腿的(奇蝦),只能說,生命還在嘗試該設計些甚麼樣的器官來用,所以便有了很多後來被淘汰的早期設計。例如說LPT列印埠,還有滑鼠跟鍵盤專用的RS232,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都是用USB就算了。



到了五億年前的奧陶紀,珊瑚跟軟體動物出現。到了四億年前的志留紀,腕足動物(章魚烏賊魷魚鸚鵡螺筆石菊石類屬此)興盛,到了三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昆蟲出現,而人類的老祖先魚類,也是這時候出現,但是昆蟲一開始,就接近是完美設計。可是魚類到人類,卻又花了三億年去演化。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螃蟹好像是沒有脂肪的?很多昆蟲踩爛了以後會留下來一堆黃黃綠綠的體液,但是好像也不算是脂肪?對,他們都是節肢動物,算是三葉蟲的子孫,使用外骨骼,想要移動,只需要很少數的肌肉就可以了,對能量的消耗,其實很有效率。其實昆蟲類有脂肪,但是只有昆蟲學家才知道這些脂肪在哪裡。



而且昆蟲類對付飢荒,尚有其他方法,例如休眠,或者自己不休眠,而是讓蛋去休眠。

(飢荒?待會就會講到)



反而是魚類的子孫,脂肪就好像開始擺在比較明顯的地方。例如鮭魚,就是很明顯會有胖瘦變化的魚類。魚類的直系子孫,第一代是兩棲類(好像看不太出來),第二代是爬蟲類,似乎都沒有很明顯有脂肪跟胖瘦的問題(?是嗎)



直到第三代子孫,鳥類跟哺乳類,才開始有了很明顯皮下脂肪層。爬蟲類到底有沒有皮下脂肪,本豬不是念生物的,不適合在此妄下定論,但是就現代生物來看,皮下脂肪層最明顯的,居然就是哺乳類動物。



其實脂肪的好處很多。中原自古就是三年一旱,五年一澇。把時間尺度拉長到千年萬年以上時,你會發現,沒錯,天下唯一不變事情的事情就是,這個世界隨時都在變。既然您是生物,不是非生物,那您就必須為了維持您的小命,風塵僕僕四處奔走,據說這叫做討一口飯吃。



討到一口飯吃,叫做幸運(因為討不到飯吃,就會餓死)。但是,討不到飯吃,似乎是常態。



Discovery 還是哪一台的紀錄片去非洲拍過一群獅子,本來都是母獅跟小獅,但是小獅長大以後,懶得打獵,只靠母獅,抓不到足夠的獵物來吃,於是群中經常吃不到食物,挨餓個幾天是常有的事情。後來小獅們的爸爸兩頭公獅回來了,發現這個狀況,先把小公獅趕出去(沒錯,貓科是母系社會),又帶頭盯著母獅跟小獅去打獵(靠,跟盪生哥軟爛人好像都很有拚)但是這兩位獅大爺們跟盪生哥軟爛人完全不同的一點是,當母獅跟小獅打半天還沒法把水牛打下來的時候,這兩位獅大爺會慨然親自出馬給水牛補刀,於是眾妻妾眾兒女都有得吃。運氣好時,每天都有晚餐吃。於是養得獅肥驃壯的。



好啦,獅子的故事講完了,從獅子的故事裡我們學到了甚麼呢?小朋友你來說說看。甚麼?大丈夫當如是?你以後也要當吃軟飯的嗎?錯,換下一個。被趕出去的小公獅好可憐?您行行好,別又理盲又濫情好嗎?



結論是,脂肪是很有用的。脂肪在必要時,可以轉化成血糖,讓你在飢餓時,仍然有力氣工作,去籌措你的三餐,以便吸收足夠的糖分來維持你的生命。



所以,唐代,是以肥碩為美的象徵。



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太肥,其實會帶來很多弊病。



話說回來,這篇廢文探討的是哺乳動物的設計,所以肥胖到底好不好,不是本文主題,稍後再談。我們先回來看,演化很清楚的知道(僅探討動物),要活就要吃,想吃就要動。所以,演化替哺乳動物設計了恆溫,不必像鱷魚或海蜥蜴還有蛇那樣,起床要先曬個兩小時日光浴,等身子骨暖了,才能出動出獵。所以,恆溫是一種很高級的生物設計。哺乳動物裡最優雅的獵食動物貓科,醒過來以後只要伸個懶腰,就可以開始抓老鼠或者玩逗貓棒,就是恆溫好處的明顯證據。



但是恆溫動物的能源消耗量,也比冷血動物要高很多。但是天底下老鼠雖多,卻也不是天天都可以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於是乎,演化就給了哺乳動物另外一樣大禮,叫做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的好處前面已經說過,在你三年一澇五年一旱的時候,可以讓你走上幾百哩路(周代一里只有兩百公尺,所以百里也不過現在二十公里而已,健康的年輕男人一小時五公里不成問題,就算是逛街散步,人類仍然可以維持每小時一公里的速度)



於是在旱年,二十公里,硬走個兩天下來,也到了,而且那個發賑的服務人員如果稍微傲慢一點,您老還有力氣可以說,嗟!俺不食嗟來之食!



但是要注意的是,身體另外還有自動調節系統,聽說是叫做內分泌還是生物時鐘之類等等的,很多是現代醫學仍然不明瞭的。



但是還觀察得到的是:人,如果餓過,(尤其指經歷過飢荒)身體裡的一些機制會啟動,例如,復胖得很快。



復胖的設計機制,其實是為了讓經歷過飢荒的哺乳動物快速回復到原來的健康狀態。



嬰兒一定要胖,起碼八個月大以前必須是。胖的嬰兒以後會長得快。瘦的嬰兒後來會長不高。這話似乎還沒有醫學家出來強調過,不過你家婆婆媽媽大概都知道,尤其是年紀越大的越清楚這項規則。



而成年人對於脂肪,其實似乎也有類似的機制。



但這項機制卻是,你挨餓,瘦到了窈窕美麗的體型,於是你很快樂,大吃以示慶祝,殊不知,你體內的復胖機制正在醞釀著復仇(你覺得是復仇,但是它其實是為了你的健康著想)。



你吃下去的養分,都立刻被飢餓的身體充分利用,如果還有剩,身體還會趕快把它存起來。國共戰爭的時候外省人為了逃命,不曉得帶了多少金子過來,到現在為止,很多外省家庭仍然比本省家庭更勤儉,因為他們時時擔憂著不知何時還會有另一場戰爭,必須逃命。你的身體也一樣,剛剛經歷了一場劫難,想得到的就是趕快存一些脂肪,免得哪天大腦又發神經,又不吃東西了,所以現在,絕對絕對,要趕快發胖,替下次逃難(你的下一次節食)做好準備。何況身體的敵人,根據生物史,往往不是大腦,而是天災或者人禍。不管那麼多,你的身體只知道,要替下一次逃難做準備。



這當然跟內分泌有關,但是內分泌,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人體最最複雜也最最難懂的機制。



補充一句危言聳聽的廢話,長期挨餓又復胖,會讓你的胰臟提早耗損,結果就叫做糖尿病。



所以,醫生都會告訴你,減肥或者讓體態窈窕的最佳方法,是運動,練出肌肉來,肌肉會增加你所要的熱量,所以你只要維持同樣的胃口,有運動,就會把你的肥肉消耗掉。



很多貴人佳人,例如很有氣質的奧黛麗赫本,賈桂琳甘迺迪,或者很多其他的名美女們,所奉行的飲食方法,不外是,吃得健康,吃得定時。



這個原理是,當身體剛剛開始飢餓,你就讓身體獲得立刻的補充,讓你體內的復胖機制,永不啟動。



等各位讀者您看完了這篇廢文,知道了復胖是哺乳類動物與生俱來的救命機制,就請您不要再節食了。只要定時吃掉您的三餐,您復胖的機會,會比節食而減重來的更少喔。



如果您還要抱怨當哺乳類動物真是命苦,那你還是去死一死好了。然後,本豬祝您下輩子改當爬蟲類,尤其是當蛇最好了,您甚麼時候聽說過有胖胖的蛇的?



補充一點,不要以為你的身體就該很有彈性。請問你是橡膠做的嗎?還是你姓魯名夫還吃過惡魔果實?拜託~就算是橡膠做的,久了也會彈性疲乏好嗎?尤其是你的胰臟。


標籤:
瀏覽次數:86    人氣指數:906    累積鼓勵:41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原來是永久封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粒線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