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無限—一
1.關心別人是一種意願,承擔助人得樂的負荷。
2.真正的慈悲是體認所有的眾生都應該從痛苦中解脫。
3.什麼是大慈大悲的特點?如同蓮華戒大師在《修習次第》中說:「如感覺慈悲自然流露,想為眾生除盡諸苦,就像母親一般,想為愛子解除病痛,那你的慈悲達到圓滿,稱為大慈大悲。」
4.當你的內心深處自然浮現愛心,希望跟所有眾生一起享有真正和永恆的喜樂,這就是大愛。保持足夠的慈悲,當你遇到困難的環境時,你投入的程度自然就會增加。
5.圓滿的證悟代表你常懷抱大慈大悲心,因此你不會停留在孤獨的平靜,而會充分參與謀求別人的福祉。就像成熟的作物應該由眾人共享,慈悲的重要性也是在成果。
6.當別人對你很刻薄、很惡劣時,很難保持慈悲。憤怒需要控制,但不要對自己隱瞞。了解自我反應,不要否定它。如果否定自我反應,慈悲就變得膚淺。
7.當你的怒氣搭配上言語和行動,就好像給一個孩子一堆稻草和一盒火柴一樣。一旦點燃,憤怒就像爆炸一樣充斥在空氣中,怒氣就一發不可收拾。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憤怒,實行的方式就是思考。
8.有時為了遏止別人做蠢事,也許說一些難聽的話,怒氣自然就會隨著出現,但這時的憤怒不應該是主要的動機,愛和慈悲才是。
9.因為從憤怒所引發的行為一點用也沒有,了解這點有助於加強抵抗憤怒的決心。人毀掉自己不是出於外在的原因,而是出於內在的無明。同理,成功也存於心中。
10.透過自我修持、自我察覺,徹底明瞭瞋怒的缺點,慈悲的正面效果就會出現。
11.愚痴自私的人總想到自己,果報當然不好。有智慧的人會為別人著想,盡力幫助別人,結果自然歡喜。
12.如果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如果沒辦法解決,煩惱是多餘的。這其中的差別,在於自己內心的觀點。
13.如有一法通,則萬法皆通。此法為何?利益眾生。——佛陀
真愛無限—二
1.當你看到眾生為痛苦煩惱,應該明白他們的苦是因為業力所致,才知道你能幫的忙有限。然而,你可以做到從內心深處熱誠地、自願地,運用強大的意志力發願,願為眾生承受痛苦與煩惱。
2.在內心發願,希望能用我的心力去除眾生的苦和造成痛苦的原因。這就是用慈悲心內化他人痛苦的修習。
3.也可以發願:我願意給眾生我累積的善業,沒有遲疑也絕不後悔,讓他們得到好運。這就是用愛心外送自己福報的修行。
4.在訓練利他思想的過程中,當快樂時,不要太過頭,要用你的善業祈求眾生的福祉;當痛苦時,要用你的苦代替眾生的苦。
5.別人佔你便宜,應該對那個人產生尊重和慈悲心之後,你再根據他製造的事端反應。無論多大的反應,都不要忘失慈悲心。
6.因為,慈悲才是唯一應付問題的方法,生氣和憤怒只會阻礙行動的效果,使問題更複雜。
7.就像慈愛的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一樣。為了教導子女錯誤的行為,父母有時用罵的,有時用處罰的,但不會失去慈愛的心。這就是處理問題的方式。
8.觀想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痛苦,能淨化前幾世因惡行所累積的業果報應。透過這個觀點能幫你看清惡業輪轉不息,你愈能看透這點,就愈能遠離造作惡行。同時,困境也會幫你看清解脫的好處。
9.當你完成這種安忍的修習,你會心懷更多的感恩,不只對生生世世的朋友、親人,也感恩來自敵人、不相干的人的無心恩惠。
10.練習把敵人或是令你痛苦的人,當成是過去世的養育者或是曾對你有恩的人,用這樣的方式思考每個敵人,直到你感覺他們都是你最親近的養育者。
11.既然現在對你好和以前對你好的人沒有差別,你就可以認定眾生在生生世世的過程中,對你一樣好。
12.重新定位你和他人的關係,可以賦予生命新的意義。這個觀想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努力。
13.在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即是獲得最寶貴的知識和經驗的時候。經過困難期,你會學到發揮內在的力量,用決心和勇氣去面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