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甜美的收穫不來自於機率渺茫的樂透彩,也不會來自於突發奇想的逢低買進,更不可能來自於富人的施捨,真正收穫總來自於不段付出的耕耘.通身汗水與酸痛才換來登頂的快意,苦列的劇痛才有新生兒的喜悅,百思不解才會產生一瞬間茅塞頓開的契機.
想在生命的旅途上享受成功的收穫,應該努力耕耘自身的修養,積極耕耘紮實的學識,更該為了眾人理想的福祉而耕耘.耕耘自身的修養,應該由[靜]字下苦工,一如諸葛亮戒子文:[夫君子吃之行,靜以修身,簡已養德,非淡泊無已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印度釋氏也提出:[由定而生慧]一位中日意識繁亂.心如猿猴的人,怎能期望她有良好的修養呢?又怎能期待她能忍受收穫前種種耕耘的淬煉呢?一顆常保平靜的心靈,才能從容解決困難,而不致錯亂腳步;一顆寧靜的心靈,才不會沉溺於挫敗中且終日嚎啕.而是穩健的向下一個標的邁進,澄澈靈明的心境難道不值得下點功夫耕耘嗎?
為了紮實的學識而積極耕耘,一位公務員,若不熟悉專業法規,怎能熟練的解決人民所提出的疑問?一位機械師不清楚機身結構,怎能確保上百位乘客的性命安全呢?紮實的學識,從刻苦的練習誕生,從反覆的思想辯誕生,從深刻的記憶誕生,從精微的學習誕生,從勞累辛苦而誕生,從契而不捨而誕生,紮實的才能學會,難道不是種耕耘後的收穫嗎?
爲了眾生的福祉而耕耘,愛因斯坦說:[當一個人不再只想到他自己,才算是真正活著].自身成就的收穫終究是有限的,眾人的福祉才是無窮的,許多事業有成的人更努力投入於志工,富有的企業家主更樂於捐善款,心靈滿足的收穫是無與倫比的喜樂,難道不值得做為人生耕耘的最終收穫目標嗎?
因為寧靜而有修養,因為有修養而能紮實累積學識,因為充足的學識而能為眾生人服務,大學所論意識而至天下太平過程,不只是完美收穫總來自耕耘的最高理想嗎?不正是可以作為人人奉行的準則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