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530539
 等待飛翔的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回憶十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回憶十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回憶十四
作者: 等待飛翔的魚 日期: 2020.08.08  天氣:  心情:
月夜愁

作詞:周添旺
作曲:鄧雨賢

月色照在三線路
風吹微微,等待的人那抹來
心內真可疑想抹出彼個人
啊……怨嘆月暝

一首月夜愁寫實的刻劃出三、四十年代自由戀愛下的男女青年,月夜約會時內心暗藏的期待,等待愛人的時刻心裡的焦急和不安。這首曲子值得一提的是原曲其實是凱達格蘭族的民謠,且曾是馬偕醫生拿來做為傳教的聖曲。後來,經由鄧雨賢、周添旺的譜曲、作詞後,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民謠。

會提到這首曲子是因為詞中的三線路是我小時候極為深刻的記憶,當時住家前的大馬路正是這麼一條三線路。話說我出生時,就已經住在這個相當有”文化”的區域,而這是臺北早期的社區之一,它位於大稻埕和大浪泵(大龍峒)之間,是泉州同安人在臺北主要的居住所。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和同安人信仰的影響,附近的保安宮、霞海城隍廟是百姓們主要的精神寄託。每到了大道公的生辰,或是城隍爺的夜訪,都是地方的大事情,家家戶戶無不擺案焚香祭拜。(回憶三裡面描寫的大拜拜流水席,指得正是這個)

說到當時大拜拜的場面到現在仍令人振奮。先說說神明繞境時的陣頭,多到蜿蜒好幾公里,一趟看完非得花個一、二個小時。印象中看過的陣頭,除了大仙尪仔、旗陣外,南、北管團、蜈蚣陣、車鼓隊、老揹少、桃花過渡、蚌殼精、踩高蹺、舞龍、舞獅、文武乩童、西遊戲、三國演義…等等令人眼花撩亂,另外,城隍爺出巡時的前導,幫城隍爺降服妖怪的八家將一出場,一個踱步、一個架式,更是威武啊! (常有小孩子被嚇哭了)

迎過了神明,遠近不辭辛苦而來的客人就準備入席用餐,而這就是傳統的辦桌啦! 當年各地的大拜拜都是人擠人的盛況,想像一下,偌大的重慶北路上,毫無一部車輛(管制),盡是人頭鑽動烏壓壓一片,就可知人有多少了。另外一個想像,站在臺北橋上,看著來吃拜拜的人們前胸搭後背,擠著往臺北這頭走的場景,不得不說~~壯觀啊! 而這樣的景像會在三重大拜拜的時候再來一次,只不過方向相反而已!

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去參與大拜拜? 除了祈求神明多一份的保佑外,或許是因為有機會免費的,且是受歡迎的打打牙祭大吃一頓,對那時貧困的人們還真是一大確幸。這時不光是全家出動吃山珍海味,在大快朵頤後主人還會殷勤的將剩菜打包讓客人帶回,而這正是當時的風俗和民情。(辨桌的菜尾,也就是將味道相近、不同的剩餘菜餚放在一起,再次加熱,讓多種的味道融合,而那份獨特的滋味,能感動我們的味蕾,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

註:
1. 很喜歡看大仙尪仔,衪們是大型神像,內有竹簍支撐,需由孔武有力之人藏於其中,挺起神像行走。衪們的走步呈外八,兩隻手還要大力的前後擺動來保持平衡,那份帥勁總是百看不厭。再看看大仙尪仔全身上下繡功細緻、色彩艷麗的服飾,像將軍袍上的龍頭有時為凸繡繡法,立體有型,那雙銳利龍的眼睛是那麼靈活靈現的,還真怕牠會顯靈一飛衝天! 還有一樣東西,更是讓孩子願意接近衪的,就是掛在尪仔胸前一串串的繼光餅。大人們說這些餅經過神仙的祝福,可以保平安,這也就是為什麼大人會搶著摘餅給孩子們吃。

2.三線路指得是馬路由二個平行的安全島(上面常種有椰子樹),將馬路分隔成三個車道,中間是二線的快車道,安全島的外側各有一個慢車道。臺北開始有三線路是在臺北城城牆被拆了後,沿著城牆位置開闢出來的的新式馬路。它包括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其中中山南路段是最早有路燈,因此吸引了許多戀愛中的男女來此約會。後來,越來越多的三線路出現在各地。

3. 說到臺北城、城門和城牆,還真的為它叫屈。本來城牆、城門的用途是用來抵禦外侮,哪知臺北城的遭遇如此不堪! 它於清朝建立完成,頭次遇上可發揮用途之時,居然讓敵人(日本人)不花一槍一彈就從從容容的進了城。不久,還被他們拆了城牆和寶成門(西門)。如果臺北城有知覺,不用等他們拆,就已經先鬱卒而終啊!
標籤:
瀏覽次數:462    人氣指數:3202    累積鼓勵:13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回憶十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回憶十五
 
住戶回應
 
時間:2021-11-25 20:26
台北城門唯一完整保留至今的也只有現在最熱門的北門 承恩門
真的很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