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腦海總存着這樣的一個夢…… 踏着清晨的曙光,臉帶笑容的孩子們背着書包,步履輕快地躍進校園;活潑的孩子總愛與工友舞動掃帚,共同掃走地上落葉,卻不曾掃走細碎的美麗回憶;文靜的孩子總愛黏着老師,撒着嬌,分享他們的靑春故事;老師也愛挽着孩子,走到鳳凰樹下,摘下朶朶火紅的小葉片放在瓶裏,與孩子一起弄成標本,企圖讓快樂的時光永遠保鮮......
這是我當敎師前的一張美麗藍圖。然而,天眞的夢總會蘇醒,原來,這樣溫馨的鏡頭,只會一瞬間存活。當面對現實場景時,孩子們會被學習壓得擠不出半點笑容,老師們則被不必要的敎學工作弄得頭昏腦脹,想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時,恐怕已是三更夜半了。 其實,作為敎師,凡能讓孩子得到最大裨益的事情,必定全力以赴。不過,一些似乎對孩子有關痛癢,卻又無法得到認同的活動,只會令人聞而生厭。 就如那些所謂的公民活動,主辦單位總是大義凜然的說,讓孩子明白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必定要盡公民責任。沒錯,我絕對認同,不過,當發現參與活動時,大會只懂利用孩子的“肢體”來堆砌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為小城爭來一點齊心合力的國際形象外,社會人士又有否為師生們的訴求而開張聖聽?敎師的工作不斷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也每況愈下,試問,在這樣繁重的壓力下,大家還要放低敎學工作,為公民活動而賣力,看似是一天半天,或是十多天的事情,但卻要花上幾倍的時間來籌組,動用全校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換來公民責任的名聲。 如果,孩子們能透過這些公民活動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多一些、對公民意識強一些、對社會的關切目光增一些,那麼,我絕對願意引領孩子走向這條學習之路;不然的話,我只希望把孩子擁入懷,共同編織靑春夢的同時,也低訴着一個公民應有的責任。相信,由老師口中說出來的話,總比現實來得溫馨有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