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主講 而且我們思考一下,范仲淹年輕的時候,在念四書五經是什麼態度?是要念出修身、齊家、治國的方法。而其他很多讀書人是要念出什麼?只是為了求功名利祿。所以對於經教上面的領會會不會一樣?絕對會有相當大的差別。范仲淹這樣念了十年、二十年,他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是非常的鏗鏘有力,而且可以針對國家的時弊,所以也順利在仕途當中步步高陞。所以立志要趁早。
我們也想到,文天祥有一句話提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也是個志向,就是這一生應該留取丹心,丹心是指一個人至誠的心,真誠的心;照汗青,汗青是代表史冊、歷史。諸位同修,照哪一本歷史?用我們的真心照哪一本歷史?「中國歷史」,這位同修志向非常高遠,馬上就想到中國的歷史。確確實實中國幾千年的承傳當中,第一次出現滅種的危機,滅聖賢種。因為中國的承傳,最重要的兩股力量是孝道還有師道。結果現在孝道還有沒有?岌岌可危;而師道又建基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我們有責任把孝、把聖賢學問要演出來,要傳下去,這樣才能夠承先啟後,這樣才對得起祖宗對我們的慈愛。
我在這幾年來,也是接觸了聖賢學問以後,人生才有很大的轉變,不然以前也實在沒有什麼目標。尤其自己的語文能力又學得不好,所以文言文看得相當少。剛好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師長講經,裡面提到說,四大古文明為什麼現在只剩下中國,原因在哪裡?是不是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面前抽籤,誰抽到了不用滅亡就不用滅亡?是不是這樣?絕非偶然!一定是祖宗有超人的智慧,才能夠讓文化綿延幾千年而不墜。因為老祖宗了解到,語文跟文字(寫文章)假如不分開的話,當一百年、二百年以後,人講的話改變了,寫的文章也會不一樣。時間再愈久,到一千年、二千年,語言變化又更大,假如文字(寫文章)跟當時候的語言一樣,那後面的人就看不懂前面人的文章。
因為我有個朋友他離開故鄉二十年,回去以後,跟這些親朋好友聊天,都已經出現一些言語還要解釋一下才懂。所以,寫文章假如跟言語一樣,二十年有個小變化,二百年有個大變化,二千年那更是已經看不懂二千年前人寫的文章了。老祖宗看到這一點,就把語跟文分開來,不管語言怎麼變,寫文章都用文言文。只要我們懂得文言文,就可以進入幾千年的智慧,你可以去領會,可以去受教。當我們會文言文,我們可以直接看《論語》,就教於孔老夫子、孟夫子,而沒有障礙。所以,文言文的設立是老祖宗給後代子孫最大的恩澤。
我們聽到師長這樣的說明,內心很慚愧。平常別人端一杯水給我們喝,我們都這麼樣的感謝,而老祖宗這麼大的恩澤給予我們,我卻視而不見,還把這些古聖先賢的教誨扔在一旁,所以內心非常慚愧,也掉下眼淚。我們說「知恥近乎勇」,要更珍惜老祖宗的恩澤,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開始讀文言文。說也奇怪,從那以後,翻開文言文的文章,好像覺得不這麼困難,格外的親切,從中也領會到「一切法從心想生」。以前為什麼看文言文障礙很大?因為自己覺得它很困難,自己的心障礙了自己;現在轉了念頭,不排斥,甚至於是珍惜、是感念,那個障礙自然就破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