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3,434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00912
禾秤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二十四節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二十四節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二十四節氣
作者:
禾秤
日期: 2012.12.21 天氣:
心情:
西元2012年12月21日 中華民國一百零年 農曆年 歲次壬辰年 十一月初九日 壬寅日 龍年 日出 : 06時36分 日沒 : 17時10分 今日冬至 星座 魔羯座 (1221-0120) 豐歉歌 {冬至天陰無日色 來年定唱太平歌} ☆ 節氣大搜尋-「大雪」
(國曆12月21日或1月5日)
入冬後,小朋友們一定覺得天氣越來越冷了。街頭上人們的大衣、圍巾紛紛出籠,氣溫越來越低,一波波的寒流也緊接而來。二十四節氣從「小雪」進入「大雪」,看到形容詞上由「小」變「大」,你一定也可以明顯感受到溫度方面的變化。
在台灣,「大雪」和「小雪」的節氣名稱與實際狀況不太符合。以中國大陸北方的大陸型氣候來說,進入這個節氣時已是大雪紛飛的景象,然而在台灣的一般平地卻是看不到雪的,除非在高山上。不過,在台灣想看高山雪景,可能要等到進入更寒冷的節氣,加上寒流來襲的助威,才有機會看到喔!
這個時候,「寒流」的來襲與否就和夏天的「颱風」警報一樣,普遍被大家所關注。寒流來襲所帶來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感冒病毒的肆虐、缺乏保暖而凍傷等都是天氣寒冷引起的,尤其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家更要注意保暖工作,才能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
◎ 節氣小農夫
在台灣地區,因為南部氣候較為暖和,所以此時可以進行一期稻作育苗;北部地區因為氣溫較低,結束二期稻作後,田區是屬於休耕時期。這時節適逢落花生的採收期,你一定會發現街頭多了不少香噴噴、熱騰騰的花生熱情的向你招手,喜歡吃花生的小朋友可要趁現在好好品嚐喔!
◎ 節氣小漁夫
有句俗諺「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它的意思是:從小雪時節,烏魚群就慢慢進入臺灣海峽;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迴流,匯集的烏魚群也越來越多,整個台灣西部沿海都可以捕獲烏魚,產量非常豐富。烏魚常被當作上等佳餚來招待賓客,有機會可要嚐嚐它的鮮美滋味喔!
◎ 節氣小園丁
從現在起一直到十二月底前,台東知本和太麻里一帶會有盛開的菊花田,這種菊花稱為「杭菊」。成熟的杭菊帶有濃郁的香氣,如果想欣賞杭菊美景,可利用假期來一趟台東之旅,體驗一下菊花之美。採收後的菊花經過乾燥處理,可以泡成菊花茶,具有明目、養肝的功效,還被當作中藥藥材呢!
◎ 節氣俗諺
「頂初三下十八,早潮晏退」這句俗諺的意思是:海潮在農曆十一月初三與十八日有提早滿潮而較晚退潮的現象。因此,從事沿海活動的人可要特別注意安全喔!
大雪,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6-8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55°,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
節氣與農業
大雪紛飛,此景象以中國北方可見。然而台灣南部仍可進行一期稻作育苗,北部地區因氣溫較低,二期稻作收割結束後,田區休閒。
節氣與漁業
本節氣中,自淡水、彰化、台南、澎湖、高雄、東港等外海先後均可撈捕烏魚。因此從淡水、新竹、彰化等可捕獲闊腹鰆,其他有白腹,土托鰆等,台南以下至高雄、澎湖均可捕獲白腹,土托、疏齒鰆等。
節氣與民俗
處在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寶島,平地雖然樹葉長青,多少也有幾分冬意;至於高山地區,則很明顯地可以感覺出來冬的嚴寒。十一月上半月民間的祭典,古有十一月一日的痘疹娘娘誕辰。相傳痘疹娘娘專司天花與麻疹兩種傳染病,昔日醫藥不發達,家有孩童的多半春有痘疹娘娘,求其庇佑。
節氣與諺語
大雪大到:烏魚群到了大雪時便大批湧進台灣海峽。
頂初三下十八,早潮晏退:海潮在月之初三與十八日,有早滿而晚退之現象。
朝看東南鳥,午前風雨急:早晨東南方天空罩黑雲,占上午風雨交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AAlYEhbDA&playnext=1&list=PL36FC941F20B17E1B&feature=results_main
☆節氣大搜尋-「冬至」
(國曆12月21日或12月22日)
小朋友,今天要介紹的節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冬至」,進入冬至後,代表北半球的冬天也真正來臨囉!冬至的「至」是「到來」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天因為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造成北半球白天最短而黑夜最長的情形,因此冬至日也稱為「長至節」或「短至節」喔!
過了冬至之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就越來越長,黑夜也越來越短了。古時候的人也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有句話說「乾冬至,濕過年」,它的意思就是: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不論是現在或從前,冬至對人們來說都是個大日子,因為民間的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喔!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冬節」。古時候的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且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可見冬至是十分受到重視的。
◎ 節氣小農夫
自古以來,農夫們一年的辛苦耕作就是希望能有好收穫,倉庫裡有著充足的糧食,能夠飽暖的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並且過個好年。此時正是農人們休養生息的時節,等到來春再開始為新來的一年做準備!
◎ 節氣小漁夫
冬至前是漁夫們捕捉烏魚的好時機,一直到冬至都可以有豐富的漁獲。此時,漁夫們還會製作「烏魚子」。在寒冷的冬天裡,「烏魚子」可是沿海漁民們一項重要的收入喔!
◎ 節氣小園丁
冬至時節也是聖誕紅的盛開時期喔!配合耶誕節的來臨,除了光鮮奪目的聖誕樹外,再加上聖誕紅的點綴,為寒冷的耶誕節更增添幾分色彩與暖意!
◎ 節氣生活
想到冬至,就想到湯圓。在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搓湯圓,煮好吃的湯圓讓大家大快朵頤一番。同時,家裡的長輩也會告訴小朋友,吃了冬至湯圓就代表著又長了一歲,所以要變得更懂事、聽話。過了冬至,也意味著快過農曆年了,小朋友不妨趁著現在,為未來的一年好好的作規劃吧!
◎ 節氣俗諺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這句話的意思是:冬至是古代的過年,所以才說吃了湯圓就算是長了一歲。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故亦終始之期焉,遂以為子。周建子,以之為歲首。夏建寅,以之為十一月。
恰逢仲冬時節,蓋始於公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間。日處黃經二百七十度,直射南迴歸線。是日北半球夜至長,晝至短。
冬至,陰氣之極也,極而致反,故有謂冬至一陽生。易復卦云:「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又,《後漢書》禮儀志:「冬至前後,加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或農曆十一月十五(滿月)前後共30天範圍內之1天。
天文
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白夜狀態,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降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農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可見冬至又代表著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於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農曆十一月又稱為「建子之月」。[1]
[編輯]物候
中國古代把冬至分為三候:
蚯蚓結:六陰寒極之時,蚯蚓交相結而如繩也。
麋角解: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糜,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糜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
水泉動: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今一陽初生,故云耳。
《卜壬日》條引《清臺佔法》曰:「冬至後一日得壬,炎旱千里;二日得壬,小旱;三日得壬,平常;四日得壬,五穀豐熟;五日得壬,小水;六日得壬,大水;七日得壬,河決;八日得壬,海翻;九日得壬,禾麥大熟;十日得壬,五穀不成。」[2]
[編輯]五行
在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日照多而白晝長是為陽,因此冬至是陰消陽長轉化的關鍵節氣,乃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冬至「一陽生」。易復卦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此日象徵太陽死亡,種植全面停止。
[編輯]習俗
[編輯]特性與稱呼
冬至日該日,北半球黑夜最長而白天最短,故又稱「長至」或「短至」(夜長至,或稱日短至),因此亦有「長至節」、「短至節」等節日。冬至日的前夜則稱為「冬至夜」。[3]
陰陽五行學說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曹植《冬至獻襪頌表》記載:「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又大概關係到所謂「陽氣起」、「一陽至」,加上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著「賀冬節」此一節日。
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諺「冬至交九」,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數九天」,以九天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後遂寒冬過去,稱為九九數盡,民間因而有「九九消寒圖」記錄數九過程。而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亦是歲之計算起迄點。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應節習俗繁多,且民眾會大肆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同新年/年節(春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曰「冬至節亞賽年節」);「冬肥年瘦」則指而在春節時各種飲食已消耗不少,「肥」不如冬至。[3]到了唐代,冬至由原本大於春節,發展成冬至與歲首(春節)並重。[2]
冬至節亦會舉行敬老尊師的儀式節令,分別稱為「履長節」和「豆腐節」。《歲時廣記》卷三十八《如元旦》條轉引《泗人月令》載:「冬至之日,薦黍糕,先薦玄冥以及祖禰,其進酒尊老及謁賀君師、耆老一如元旦。」[3][2]
鄂倫春族視冬至為「開始落雪的季節」(即冬季,鄂倫春語:托)的其中一關鍵日。[4]雲南獨龍族則在冬至左右準備其年節(獨龍語:卡爾江哇、卡雀哇或德里哇)。[5]
在斯堪的那維亞和北歐部份地區,冬至節稱為「儒略」(Yule);東歐地區則稱冬至節為「Koleda」。[6][7]
此外,作為時令與節日,冬至還有「冬至節」、「新正」、「如正」、「交冬」、「消寒節」、「小年」 、「除夜」即「冬除」(冬至日前一夜)、「守冬」等稱謂。冬至亦代表舊的一年快過。』
[編輯]氣象測量
據中華民國時期《雄縣新誌》所述,傳統華夏民眾會在冬至日豎立八尺表木以測驗來年水旱。漢代亦有「晷進則水,晷退則旱」此一標準判斷水旱。[8]
另華夏民眾會在冬至日觀察日出日落的雲氣變化,以雨晴預知判斷春節天氣之好壞。浙江農諺云:「晴冬至爛年邊,邋遢冬至晴過年。」表示冬至不下雨雪,春節時就要下雨雪而弄得道路濕滑泥濘;反之亦然。[8][3]
至於確定冬至日的方法,則是透過豎立表木測量至日中午時分日影長度,華夏民眾則稱該表木為「華表」:
對北回歸線或以北而言,日影往北最長者為冬至,日影往北最短者為夏至;
對北回歸線至赤道之間而言,日影往北最長者為冬至,日影往南最長者為夏至;
對南回歸線至赤道之間而言,日影往南最長者為冬至,日影往北最長者為夏至;
對南回歸線或以南而言,日影往南最長者為冬至,日影往南最短者為夏至。
[編輯]慶祝方式
傳統上冬至半月是喜慶氣氛濃重的節期,更是其中蘊含最豐富、最多不同節俗的節日,且最具繼承力。慶祝方式多樣,包括但不限於祭祀(祭天、祭地、祭神明、祭祖妣)、賀禮(拜賀、送寒衣)、飲食、文藝(數九)等。
《周禮.春官》云:「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魅。」古時華夏民眾按照天圓地方的原則,冬至圜丘祭天,夏至方澤祭地。[8]
《夢粱錄》卷六也提及:「十一月仲冬,正當小雪、大雪氣候。大扯杭都風俗,舉行典禮,四方則之為師,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饋送節儀,及舉杯相慶,祭享宗禮,加於常節……此日宰臣以下,行朝賀禮。士夫庶人,互相為慶。太廟行薦黍之典,朝廷命宰執祀於圜丘。官放公私僦金三日。東駕詣攢官朝享。」[9]
[編輯]朝廷與官民
早在周代,冬至就有國家祀典。《周禮.春官》提及:「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冬至節則是在漢代開始成為通行節日,並在往後衍生出越來越多節俗,排場與風光也漸甚。甚至會有不少文人因此大獻頌詩,例如漢代有一賀君作品《獨斷》則提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3]
《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東漢王朝對待冬至的情況:「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由此可知從漢代起冬至是國定假日。而歷代帝王亦會以冬至為盛大的國事大典,南郊祭天(取太陽要從冬至後從南回歸線「回歸」),北郊祭地,朝會群臣與鄰國使節等。《史記.封禪書》提及:「冬至日,禮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可見當時人們視「長日」當作喜福。[3][8]
河北《懷安縣誌》提及:「冬至日,縉紳拜闕,士人拜師長,子孫拜祖父,曰賀冬。」,當中「拜闕」就是指到皇宮中朝拜君主,赴拜闕者有本國臣僚,亦有外國使節。南北朝時代沈約《宋書》則記載了:「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朝賀,因小會,其儀禮亞於歲朝。」並有獻襪履之儀,表示迎福踐長。曹植《冬至獻襪頌表》記載:「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並獻紋履七緉,襪若干副。」[3][2]
魏晉王朝以後,時任朝廷也開始在冬至當日舉行朝會,其盛大僅次於元日(元旦)。朝會典禮中有一儀式為朝賀禮,皇帝在當中要接受各國與周邊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賀。[1]
宋王朝以後,皇帝更專門制定冬至節大朝會的儀衛兵仗,俗稱「掛冬仗」,宮城內外遍佈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騎兵甲,同時懸掛旌旗、擊鼓、奏樂。而入朝官員則必須穿著制服覲見皇帝,比照祭祀大禮。[1]
明清兩代則在北京南郊天壇祭天。清代皇帝祭天儀式每年都有,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並已發展到極為繁瑣、複雜、隆重:期間皇帝必須穿祭服、請牌神,太常寺官奏請行禮,典儀官唱讚「燔柴迎帝神」;更在東南煪柴爐升火,西南方懸望燈,樂隊齊鳴。[9]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亦提及:「長至南郊大祀,次日百官進表慶賀,為國大典。」[3]
官府亦會在冬至期間允許開放賭場供民聚自由出入。[1]
[編輯]民間
冬至是昔時各家庭團聚慶賀的節日,不僅家庭成員間相互飲「節酒」和吃佳節美食慶祝,更會走訪親友居所慶賀送禮和祭奠祖先與神明,其中河北《柏鄉縣志》就有提及:「是日士民祭始祖墓」。而民眾也會準備一套新衣服以求在冬至體面應節,哪怕是節衣縮食儲錢甚至問親友借貸也得購買新衣服。而冬至亦有時值一陽初至「扶陽」的信仰意義及相應習俗,取陽氣於冬至既小又弱故需扶助使其健旺,例如「擁爐會飲」、吃圓形食品等,雖則扶陽觀念的習俗在20世紀開始式微。[3][1]
早在商代,民間已有著年終祭祀「清祀」的習俗,祭祖妣兼祭百神。而早在周代,每年農曆十月,民間都會有年終「大蠟」(其中「蠟」解作「合祭」之意),祭一切神祇鬼靈;後於漢代正式採用農曆時將大蠟禮儀移到農曆十二月。這反映著傳統華夏人民善祭的一面──認為眾生皆由眾神靈庇護,且延續著祖先的歷史。[8]
《東京夢華錄》卷十就記載了宋都開封城每逢冬至節到處洋溢的節日氣氛:「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祝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1]此外開封特別普遍流行「守冬」習俗,乃趁冬至一陽復始之時人如能與大自然息息相應就會獲得新的生命力,表示兒孫添歲、老人延壽。同時因正值冬天及農務閒期,中國北方多在冬至前後有冰上,雪上遊戲,例如堆雪獅、雪人、雪山、雪燈、打滑?、打雪仗、溜冰、爬犁等,另外還盛行冬獵並攜帶獵物串親訪友,同時盛行閭里饋贈家慶瑞雪豐年。[9]
《清嘉錄》亦有一首詩描述送禮:「冬至家家講物儀,近來送去費心機。胸前盡收渾閒事,原物多時卻再歸。」[1]
清光緒八年刻本河北《懷來縣誌》:「冬至,拜節,或以羊、酒相饋送,謂之肥冬。」指肥冬乃指冬至正當糧入倉、豬已宰、酒正釀之時節,飲食豐饒,各家各戶皆酒肉飄香之餘亦會饋送酒肉予親朋戚友。[3]
《中華全國風俗誌.江蘇儀證》:「十一月冬至節,從火,祀家廟、福祠、灶經,拜父母尊長,設家宴,親戚相賀,與元旦一例。諺雲『大冬如大年』,即吳中『肥冬瘦年』之說也。」可見南北朝時冬至,民眾更有拜父、拜母之禮。[3][2]
冬至與春節同樣有「拜冬」、「賀冬」等習俗尊師敬老。東漢崔寔《四民月令》提到:「(冬至)進酒淆,及謁賀君師耆老,如正旦。」
冬至的飲食文化與規模更是豐富非常。
中國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
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麵」,認為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吃有營養的食品補充熱量。因此有冬至日有吃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而吃餃子又俗稱「安耳朵」(擠餃形似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吃餃子防為紀念藥王張仲景。而餃子、餛飩和包子等更會是家庭成員團聚圍桌而食,稱為「蒸冬」。[9][3]
南宋陳元靚在《歲時廣記》提及:「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3]
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提及:「享先則以餛飩。」;[3]
清代乾隆年間記載著一段歲時民俗:「冬至、祀先祖,食餛飩,取陰陽胚胎,包孕渾涵。」;[8]
河北《柏鄉縣誌》則提到:「冬至日,作餛飩為食,取天開於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聰明。」[3]
傳說在漢朝的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的樣子,給鄉民們治病補身,這個藥方的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嬌耳就是餃兒。
據最早在《荊楚歲時記》記載之風俗,陝西一些地方在冬至會食用紅豆粥,認為可以驅疫鬼以避疫與卜壬日,該疫鬼相傳乃共工之子在冬至日死亡後的化身。傳統華夏人民一直以紅豆、赤豆、桃木等有避災袪疫的「神物」來陪件節時,更有「剪草成馬,撒豆成兵」一說,屏山先生《至日詩》亦有描述:「豆糜厭勝憐荊俗,雲物書祥憶魯台」;隨後此習俗與冬臘節令的臘八粥融合,遂民間記憶傳襲出現了模糊。[8][2]
「擁爐會飲」:爐火與酒都屬暖,圍爐溫酒,團聚共飲,既扶陽又賀節。[3]
北方少數漢族和朝鮮族人還會吃狗肉,認為是大補食品。[9]
中國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湯圓、粉?粑等甜食的習俗:
冬至日會食用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圓」、「團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圓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圓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冬至吃過湯圓也象徵著年長一歲。[8][10]
有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南方民眾流行趁冬至時值農事換年之交的前夕夜吃豆腐進補,同時選種,稱為「豆腐節」。[9]
江浙一帶在冬至吃湯圓外,還要吃桂花酒釀,並祭祖。
蘇州習俗,冬至日家庭成員團聚吃團圓飯,如有家人出門也會留一套碗筷懸念,其中飯前祭祝祖先,飯菜有全雞、全鴨、大青魚、紅燜蹄膀等。此外還有飲冬至酒的習俗,酒水以酒和糖製作,一般是僅冬至面世的桂花冬釀酒,老少皆宜。[9]
福建的福州一帶則在冬至吃??。[11]
此外還有吃長線麵的習俗,喻意長壽及盼望冬至後每天白日長度逐漸加長而大地盡早回春。《夢梁錄》卷六則提及「一陽後日晷漸長,比孟月則添一線之功」。[1]
冬至節時掃墓叫「過冬紙」。這種風俗在閩南和莆仙地區有此風俗,藉此與先祖的靈魂共存。
江南也流行一種飲食占卜遊戲,以湯圓象徵人,通過占卜方式祈求生育[9]:
在竹篩放入米圓,每次取出兩個,最後如剩下1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男孩,如剩下2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女孩。
用火烤以糯米製作的冬節圓,如湯圓脹而不裂則認為宜生男孩,如湯圓脹而裂則認為是生女之兆。
臺灣的冬至飲食習俗:
閩南人在冬至節當日的下午,在祭祖之後將初搓成圓粒狀的湯圓黏在門窗上稿賞窗牖神及傢具神等守護,也稱為「冬節圓」,待乾燥後再給孩子們吃,有保佑健康成長之用;此在現代已經不多見。
《台灣府志》(1696)卷七記載:「冬至,人家作米丸祀眾神及祖先,舉家團圞而食之,謂之『添歲』;即古所謂『亞歲』也。門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謂之『餉耗』。是日,長幼祀祖、賀節,略如元旦」;
清代王瑛《鳳山縣志》記載:「十一日冬至,家作米丸,祀先禮神畢,卑幼賀尊長者,節略如元旦。有祖祠者,合族祭之,謂之祭冬,家團圓而食,謂之添歲,即古所謂亞歲也。門扉器物,各黏一丸,謂之餉耗」[10]
在臺灣冬至的湯圓有紅白兩色,另有較大的湯圓,內包有芝?、花生、或鮮肉等內餡。拜神明準備全副牲禮、四果、冬節圓和菜包,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禮、米飯、五味碗、湯圓、雞母狗仔、菜包等。其中冬節圓、雞母狗仔、菜包在昔日一般是在祭祀前一晚事先準備的,大人準備糯米搓湯圓時小孩則在一旁用染料染到圓仔糟(造湯圓的原料),而後巧手捏出頗具童心的雞、鴨、狗、貓等各種圖案的「雞母狗仔」,形似捏麵人,再蒸熟以祭祖;在現代則一般購買現成的湯圓代替,很少再有人親手捏雞母狗仔,除非在極少數的民俗才藝美術班特別聘請美勞老師教導小朋友製作現代的雞母狗仔時可一見。可見臺灣閩南人最少自清代起已經會在冬至日祭祖祠如同在春節,有些地區則習慣在下元節或冬至時演戲酬神謝平安。甚至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此一全家團聚節日外出不回家拜祖先,就是不拜祖先。[10][12]
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曬冬米」習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12]
滿族旗人在冬至時既祭天又祭祖:到了冬至晚上,家庭會在庭院內舖桌、擺供桌,掛「天地禡兒」,殺豬祭祀;同時祭祀祖兒,在院內立祖先竿子,其中竿頂為葫蘆狀,下有「刁斗」。參與祭典之親朋事後更獲分得祭祀用過的肉(稱為「白肉」)享用,是為「吃白肉」;而豬腸和豬尿則丟在刁斗上任雀鳥進食。[8][9]
而冬至前後亦是舊地主討債的時期,窮苦人往往外出討飯,各地社倉實行賑濟。民眾也喜歡掃雪煮茶,認為有助健身。[9]
標籤:
瀏覽次數:
43
人氣指數:
43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二十四節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二十四節氣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2-21 12:03
他, 55歲,台中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2-21 12:01
他, 55歲,台中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