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7245
 建龍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有哪些習俗迷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風水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我想請問艾條的使用方法
作者: 建龍 日期: 2010.06.18  天氣:  心情:
艾 條灸是常用的灸法,也是一般民眾最容易掌握,並且可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使用的灸法。

艾條,分為普通艾條和藥條兩種。普通艾條是用純艾絨,捲成條狀製作而成的;藥條是在艾絨中摻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蒼朮、沒藥、乳香、川椒等其他藥物製作而成的。藥條加強了艾條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艾條灸法就是點燃艾條後,在施灸穴位上燻灸。施灸方法以懸灸為主。懸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置於距皮膚約3厘米處,灸5到10分鍾既可。灸後,皮膚有溫熱感,皮膚會紅暈但不會被燒傷。懸灸能溫通經脈、散寒祛邪,可以用於風濕疼痛、預防保健及養生等多方面的運用。

同時,施灸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專注精神,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在施灸穴位上,細心體會熱氣隨經絡的感傳。

二、準備一個煙灰缸,隨時抖掉燃過的艾條上留下的艾灰,以免艾灰掉在身上灼傷皮膚。

三、灸完以後,要把艾條插入大小適度的瓶中隔絕空氣,以確保燃燒的艾條完全熄滅,防止諸如火災之類的意外事故發生。

在針灸學的領域中,以灸療法的方式最為多樣。灸的起源很早,在內經之前已有灸的存在,如:

1、孟子離婁篇:『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

2、靈樞官針篇:『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而內經【異法方宜論】中,明確指出了灸法的來源是來自北方。根據後人推斷,灸法起源的時間應在針術之前,發明取火之後。經過先人一代傳一代,由經驗中創制出豐富的施灸方法,也發現形形色色的施灸材料。灸法種類儘管繁多,但仍可分成兩大類:一為艾灸法,一為非艾灸法。現在臨床上,則以艾灸法為主。

灸法的定義

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透入肌膚,通過經絡的作用,以溫通氣血,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艾之性能

一、艾葉,又名冰台,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乾燥葉。其性能為:

1、艾葉:味苦,微溫,無毒,主治百病。(梁,陶弘景【名醫別錄】)

2、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內服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清,吳儀洛【本草從新】)

二、艾絨品質鑑別法

艾絨越陳越佳。艾葉中含有揮發油,其新製艾絨,所含揮發油較多,灸時火力過強,病者灼痛感較大;而陳者,油質揮發迨盡,質更柔軟,灸之火力柔和,痛苦較少。經驗中以新艾灸氣喘病患,常易使病人聞其氣味而氣喘突然發作,而陳艾較無此弊端。茲將艾絨品質優劣之鑑別,列表如下:

優 青黃者為上 陳艾為上 細如棉絨者佳 質純淨者佳 柔軟者佳 乾燥者上,易燃而中途不熄者為上

劣 黑褐者為下 新艾為下 纖維不清者劣 有雜質者劣 粗硬者劣 潮濕者為次,灸時易熄者為次

艾絨以陳者為上,故需經久保藏。因其性質易於吸收空中溼氣,故保藏不善,每易霉爛蟲蛀,而影響燃燒,灸時中途熄滅,增加病者痛苦。故平時宜將艾絨置於乾燥箱內,密加封蓋,遇有風和日麗天氣,應取出曝曬二三時,日常使用者,則取出一部分,放置玻璃瓶中,仍加密蓋,以防潮濕,或少加硫磺末,既防生蟲,又可增加灸時功效。

艾灸之效用

臨床上,對於虛寒和陽氣衰弱的病症,單純施用針法,效果就不及灸治顯著。【靈樞】:「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就是此意。因此,灸法的適應範圍一般以陰症及慢性久病為主,也用於一些急性陽氣虛脫的病症。

1.溫經散寒:藉灸之火力,深透肌膚,溫經行氣,加以艾的生溫熟熱、通諸經、逐寒濕三特點,兩者相合,更加強其溫經散寒的作用。

2.扶陽固脫:臨床上,往往以艾灸來溫補虛脫之陽氣。

3.通運氣血:艾灸可行氣活血,用於氣虛下陷如脫肛,久泄,可灸督脈百會以升提陽氣。中氣不足之胸悶,可灸五柱穴(巨闕、中脘、下脘、左右梁門),以補中益陽。

4.防病保健:常灸足三里、關元、氣海、命門,可增強抵抗力。易患感冒者,可常灸大椎、身柱、五柱穴預防之。

灸法之適應症

一般以陰証,即慢性久病及陽氣不足之症為宜,如:虛弱、水腫、久痢、胃痛、經痛……等,皆可用灸。其他如中風、昏厥、脈絕、大汗亡陽、氣虛暴脫等兇危之癥,亦用灸法急救。此外,要防病保健宜長期施灸。

灸法的種類

直接灸—瘢痕灸、非瘢痕灸

艾炷灸 間接灸—隔薑灸、隔蒜灸、隔鹽灸

艾灸法

灸法 艾捲灸—艾條灸

針上灸(溫針)

灸器灸

日光灸

其他灸法 電灸

天灸(藥物發泡法)

艾灸法的種類

一、艾炷灸:

(一)直接灸:

直接灸是將艾炷一壯(一枚謂之一壯)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一種方法。施用時,可先在皮膚上塗少許凡士林或大蒜汁,以防艾炷滑動或傾倒。臨床上,又因其對皮膚刺激程度不同,分為無瘢痕灸及瘢痕灸。

操作方法:

1、將艾炷置於選定穴位上並點燃。

2、當患者覺得燙時,用鑷子夾去,另置一新的艾炷。

3、如欲施行瘢痕灸,則是等到艾炷燃盡,再換新的艾炷。

4、如有水泡,一般不挑破,其會自然吸收。如範圍較大,可以消毒針挑破,塗上碘酒。

(二)間接灸:根據襯隔物品的不同而命名,在此介紹最常用三種。

(1)隔薑灸:將生薑切片,約厚三分,以針穿數孔,放於腧穴或患部,上置艾炷灸之。如病者感覺灼痛,須將薑片稍為提起,薑片焦枯則另易一片,灸至局部皮膚紅潤為度。因生薑性味辛溫,有溫中散寒之功,能助艾力溫經行氣,逐寒定痛,對一般虛寒病症,如嘔吐、腹痛、泄瀉等脾胃虛寒,關節酸痛、痺痛等風寒濕痺,均可採用。

(2)隔蒜灸:用蒜泥作成圓餅或用鮮蒜頭切片,約厚一二分許,施灸法同上。每灸4~5壯換蒜片。因大蒜液對皮膚有刺激性,灸後容易起泡。臨床上多用來治療腹中積塊及未潰瘡癤等。

(3)隔鹽灸:本法只適用於肚臍處施灸,他處均不能用。以食鹽填平肚臍孔,再放上薑片及艾炷施灸,假如不用薑片,將艾炷直接放在食鹽上灸,則食鹽受火容易爆起,以致燙傷。隔鹽灸對傷寒陰證或霍亂吐瀉,中風脫證等,有回陽、救逆、固脫作用。但需連續施灸,不論壯數直至脈起,肢體回溫、證候改善為止。

二、艾捲灸(艾條灸):

用桑皮紙包裹艾絨,捲成圓筒形狀,稱為艾條,也有在艾絨中滲入一定劑量的藥末,稱之為“藥條”。艾條是從古代「太乙神針」、「雷火神針」簡化而來,因其使用簡便,沒有艾炷灸那樣麻煩,便於掌握熱度的強弱及灸時的長短,故為近代臨床常用。依操作法分:

(1)溫和灸:將艾條一端燃著,先靠近皮膚,後慢慢提高,直到病人感覺舒快時就固定在這一部位(一般距皮膚半寸處),連續燻5—10分鐘,至局部發紅為止。適用於風濕痺痛等症。

(2)回旋灸:將燃著的艾條在皮膚上往復回旋燻灸,用於病變面積較大的風濕病、軟組織勞損、皮膚病等。

(3)雀啄灸:將艾條點著的一端,對準皮膚孔穴處一上一下如麻雀啄食似地擺動,用於需較強火力施灸的疾病。

三、針上灸:

又名「溫針法」或「燒針尾」。溫針乃針刺與艾灸合併使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須留針又須施灸的病患。操作時,先按疾病虛實施行補瀉,然後在適當留針深度,將艾絨搓團捻於針柄距皮膚2~3公分點燃,通過針體之導熱將熱力傳入穴位,產生治療作用。溫針適應範圍較廣,如痺證、痿證等均可適用。

四、灸器灸:

本法是特製的金屬灸具(名為溫灸器或灸療器),內裝艾絨及艾條,燃著後,置於應灸部位來回溫熨,以達到局部紅暈發熱,起調和血氣,溫中散寒的功用。本法不致灼傷,不起水泡,不留瘢痕,但費時費艾甚多,且效力甚微,倘與前述直接灸法相較,實不可以道理計,為施用於婦女、小兒,及畏懼灸者最為適宜。

非艾灸法

一、電灸

利用電熱代替艾灸,稱為電灸。操作時,在特製的電熱器先通電,達一定溫度後,即在施術部位進行灸熨。一般可灸10—15分鐘。

二、天灸(自灸)

名稱見【針灸資生經】,近代又稱「發泡療法」。以對皮膚有刺激性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有如灸瘡,因而得名。如敷貼時間短,以達到局部充血、潮紅為止,不致起泡。又可根據藥物的性能來掌握刺激量。其用藥有多種:毛茛、斑蝥、白芥子、旱蓮草、蒜泥。

施灸要則

一、艾炷的大小:頭面四肢,皮肉淺薄處宜小,背腹以下肌肉深厚處宜大;幼弱者宜小,大壯者宜大;風濕、虛勞者宜小,水腫、臌脹、頑麻固冷宜大。

二、壯數的多少:小孩、女子、虛弱者、血壓高、發熱、脈數者均不宜多。男子、壯年、體實者及麻痺、癱瘓者,壯數要多。頭頂宜少,腹背、足三里可多,由數十至數百。元陽欲脫者則不計其壯數。

※ 艾炷的大小和壯數的多少,須從病人的體質及部位來考慮:

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

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

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壯。

在腰背、腹部施灸大炷多壯無妨。

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肩背和兩股皮厚而肉多,艾炷可以較大,灸壯可以較多。

※老幼宜少些,總之,臨床應用須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應用。

三、施灸之先後:先上後下,先灸少後灸多,先陽後陰。【明堂灸經】:『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宜慎之。』先上後下者(先頭身後四肢),欲防血氣被灸火引導上行,致眩暈、頭昏、口乾;先少後多者,欲使艾火由弱增強,以便病者易於耐受,不致望而生畏。

施灸程序

A.選擇體位和取穴:體位對取穴有直接關係,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療時間較長,特別要注意體位的平正和舒適。

B.安放艾炷和點火:安放艾炷前,宜在穴位上塗點大蒜液、蔥涎或甘油,可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用。

※施行艾條灸時,以手指置於穴位旁,感覺是否過熱,以免患者被灼傷。

灸後處理

一、灸後之調養:注意飲食(如生冷食物),避風寒,慎房事。灸後注意消毒,發生癢感時,絕對不可抓擦,偶爾不慎擦破,應嚴密消毒裹紮。

二、灸瘡之處理:施灸以後,局部發生紅暈現象,可不作處理,停灸後很快自會消散。如果皮膚灸起水泡,小的經過幾天自然吸收及結痂;如水泡較大,吸收較緩慢,可用消毒過的針刺破,除去水液之後,塗敷消炎軟膏。

三、灸瘡之防止:欲防止灸瘡化膿,艾炷宜摶緊而小,或多壯分灸,則所起水泡亦小,灸後以薑汁塗灸處,可免起水泡。

四、灸後何時再灸?

1.如隔日有發熱症狀,口苦、咽乾,則停灸一日,若無,可續施灸。

2.如有疲勞感覺,則休息一二日再灸。

3.起水泡不宜再灸。

注意事項

(1)根據體質和病情選用適合的灸法,並做好與病人的溝通。

(2)體位要求平正,施灸中,防止艾火掉下,誤傷其他部位或衣物(3)對昏迷或局部感覺麻痺的病人,施灸不可過量,防止不必要的 燙傷。

(4)灸治過程也可能發生昏厥現象,處理方法同「暈針」。

(5)在面部、心區、大血管部、肌腱和皮膚皺紋的部位不可用直接灸,避免造成疤痕和攣縮等。孕婦腰腹部及外感熱性、陰虛發熱、脈象數疾者,不宜施灸。

6)瘢痕灸法,在化膿期間不宜作重體力的勞動。如背部的灸穴,多用力之後容易增生腐肉(肉芽組織),高出皮膚面。

施灸禁忌

一、禁灸腧穴:共四十五穴

1.頭項部:啞門、風府、天柱、承光、臨泣、頭維、絲竹空、攢竹、睛明、素髎、迎香、顴髎、下關、人迎、天牖。

2.胸腹部:天府、周榮、淵液、乳中、鳩尾、腹哀。

3.腰背部:心俞、白環俞、脊中。

4.上肢部:肩貞、陽池、中衝、少商、魚際、經渠。

5.下肢部:隱白、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陰市、伏兔、髀關、申脈、委中、殷門、承扶、地五會、陽關。

二、禁灸部位:

1.重要臟器及大血管所在,禁灸。

2.婦女妊娠之腰腹部諸穴,亦應禁灸。

3.延髓部、心臟部、眼球附近、睪丸部,應注意。

4.頭面部、四肢末梢部,以及筋肉結聚處、皮膚淺薄處,慎灸。

三、禁灸病症:

1.凡一切陰虛火旺之體質與病症,皆不可灸。如陰虛癆、喀血、吐血、心悸怔忡、口燥咽乾等症。

2.一切陽症,亦不宜灸。如身發高熱、神昏譫語、血壓過高,及中風實症、陽明胃實、脈象洪大弦數等症。

3.法定傳染病禁灸。

4.瘡毒已化膿者,禁灸。或先行穿刺,放出膿血,然後施灸,以免膿向內流,為害匪淺。

5.病者身心疲極、酒醉大飽之後,不可施灸。

6.濕疹及有妊娠嫌疑之下腹部,皆禁灸。

http://chinamed.club.kmu.edu.tw/paper/04.htm

天然環保 對你「艾」不完

(高宗桂) 現在正處小滿與夏至之間,陰陽季節交接之時,也正是許多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恰巧此時艾草枝葉最是茂盛,最適合採來防病!在此舉出一些以艾葉為主的處方,其功用與組成如下:

 ˙艾葉熱敷湯:治療肌肉注射後硬塊。取艾葉洗淨,加水煎煮,待稍溫之後,將毛巾浸藥液敷於患處,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以2至3 塊毛巾勤加更換。

 ˙艾葉煙薰方:室內廣用抗細菌,煙薰室內消毒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β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等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取乾燥艾絨每立方公尺一克,放在蚊香盤內點燃,不要燃成火苗,只需不斷產生煙霧狀氣體擴散到房間內即可,直至燃燒成灰燼為止。

 ˙蒼艾煙薰劑:取乾燥蒼朮艾絨煙薰劑(含蒼朮55%、艾絨45%)點燃濃度為1g至5g/m3,點30分鐘即有抗流行性感冒病毒之作用。

 ˙艾葉疏經方:主治急性關節疼痛,類風濕關節炎。取蘄艾絨與生薑各二兩,食鹽半台斤,將食鹽炒熱再與生薑、艾絨和少許高粱酒合炒,用紗布包好外敷,每日敷三次,療效頗佳。

 ˙艾葉外洗方:治療風疹、溼疹,婦女懷孕期間皮膚瘙癢或陰部癢。用新鮮蘄艾三兩,加水一公升,文火煎30分鐘,待水溫降至攝氏35 至40℃,取汁薰洗患部。每次15分鐘,每日二次。

 ˙艾條煙薰方:主治皮膚乾燥龜裂。取品質極佳之蘄艾艾條,每晚一次,每次薰患部20分鐘,薰後禁止水洗直至清晨,以使藥力持久。

 ˙艾灸預防感冒:對體弱患者或流行性感冒區灸足三里穴,可以減少發生並且防止流行。其方法是:每日晨起灸一側足三里20分鐘,兩側輪流懸灸共一週。

 民眾可參考中國古來應用艾灸的經驗,建議在密閉空間短暫點燃艾條或艾柱煙薰,每日10 分鐘,或可對防疫發揮功能。

艾草入浴 抗菌防煞

(吳明珠) 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揮發性膽鹹腺素,維他命B和C、菊糖樹脂、鞣酸、氯化鉀等。清朝名醫吳洛儀說:「熟艾能溫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除寒濕…」。性溫芳香。經由艾葉純陽之性能,藉由水的熱力穿透皮下組織,將藥效導入來增強微血管循環,使苦寒、辛熱、辛溫之功效透達全身十二經絡,進而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也能調整免疫功能。

 材料:艾草1兩、茵陳蒿一兩、清水10碗。

 方法:將藥草洗淨放入不織布袋中,入鍋中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煮15分後,將藥包取出,將藥液倒入洗澡水中,調好適當的溫度,將身體洗乾淨後,入浴缸中泡5至10分鐘即可,不必再沖掉。剩下的藥包還可再重複煎數次,直到藥汁已無色才丟棄。

 說明:茵陳蒿性味苦,微寒,可抗菌、抗病毒,民間還用來防蚊蟲叮咬,含精油 ,茵陳炔(Capillene) ,茵陳素(Capillarin)。有清濕熱,治風癢瘡疥,通關節,除頭痛的作用。

艾草薰香防疫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高宗桂(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小中醫部主治醫師) 端午節在家門前插艾草辟邪,是我國民間盛傳已久的習俗。艾草是國人所熟悉的植物,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離騷》中也提到:「盧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可見艾葉在當時的知名度很高,除了它的清香溢人之外,對人體更具有重要的醫藥用途。

 艾絨穴位針灸 防治病邪

 艾很早就用於外治灸法及內服藥用,此與艾葉較早地應用於巫術、祭祀、占卜等方面有關。《山海經》中有扎芻草以像人形,扎草人而療人疾病的巫術記載,極可能就是使用艾草。唐朝著作《千金方》也指出艾絨在人體特定穴位灸法,可以預防與治療環境外來的病邪。在大陸許多地區流行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可見民間對艾葉治病作用的肯定。

 現代化學成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尚含有鞣質、黃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其中艾葉油是艾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平喘、祛痰、鎮咳、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藥理活性。其揮發油成分複雜,所含成分達數十種,尤以蒿醇、品烯醇-4、β-石竹烯、α-品烯醇和反式─香葦醇等成分的平喘作用最強。

 艾灸治呼吸系統疾病 療效顯著

 另外,藥理實驗證明艾灸具有增強免疫、抗腫瘤、抗休克、護肝、防治腦血管疾病等功能,還具有抗潰瘍、助消化、鎮痛、解熱等藥理作用,藥理實驗還發現艾灸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陽虛證、腎上腺皮質萎縮等病症的機轉。艾灸的臨床應用更是廣泛,應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婦產科疾病、心腦血管類疾病、骨傷及風濕類疾病、皮外科疾病等多種疾病有顯著療效,真可謂「灸治百病」也。

 目前中國大陸和台灣已有許多單位根據艾葉的消炎止血作用研製出艾葉牙膏,對於牙周炎、牙齦出血、牙齦腫痛及口臭等口腔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台灣地區以艾葉為原料製造的生活用品如艾葉麵條、艾葉香皂、艾葉洗髮精、艾葉痠痛膏也受民眾喜愛,值得推廣應用。此外,在湖北省蘄春縣還有以蘄艾為主藥,配以其他驅蚊藥製成的蚊香(蘄艾蚊香),用於驅蚊及空氣消毒,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藥古方 苦艾 可治療乳癌等癌症

美國研究員發現,中藥常用的苦艾(Wormwood)含有一種天然化學成份,十六小時之內就可把輻射線都奈何不了的乳癌細胞殺死,研究小組希望能夠製成藥丸,治療乳癌等癌症。

華盛頓大學研究小組在十一月號「生命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說,苦艾素(Artemisinin)對癌細胞具有高度的毒性,不過對正常細胞也有影響。

中國人早就知到提煉苦艾素用來治療瘧疾等疾病,不過失傳了很久,一九七0年才被「重新發掘」出來後,許多亞洲和非洲地區的人民拿來治療蚊蟲傳染的疾病。

研究小組發現。苦艾素能治療瘧疾,是因為它對鐵分集中的細菌特別狠毒,能夠集中力量殺死受到感染的細胞。

研究員賴亨利(譯音)等人發現,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癌細胞。他們把癌細胞的鐵分增加,再讓癌細胞與苦艾素接觸,結果癌細胞很快就被「毒死」。

乳癌細胞實驗之前,他們曾經對鐵分含量高的血癌細胞做過實驗,效果很好,下一步打算對動物做實驗。

藥草中的一棵閃亮小巨人

是你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健康的守護神 。

端午節時逢農曆五月,正是蚊蟲特多、瘴氣最重、人易生病的季節,端午插蒲艾、喝雄黃、帶香包的民俗活動,其實是有根據的。

傳統上在這天,家家戶戶會插上艾草、喝雄黃酒、目的即是在於避毒、驅邪與健身,這些對於醫藥不發達的古代的確深具意義。周莉蕙中醫師表示,艾草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所以驅蟲的效果是想當然耳,而且是屬性辛溫,能淨化空氣、有芳香通竅的功用,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聰耳明目、記憶力增加,甚至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所以端午節學學古人在門前放一束艾草,有那麼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

長庚醫院中醫部郭忠禎醫師也指出,由於艾草性辛溫的屬性,適合用來活絡通筋,因此在中醫經常以艾葉或艾條來做針灸或草薰,吸進體內的艾草味道,可通暢全身的氣血,讓血液循環變的更好。而一個人的氣血通行無阻,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將「邪氣」如感冒、病毒驅離。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藥師歐光國也指出,艾葉性微溫、苦味、無毒、有香味,可製煎劑對女性月事不調、吐血、下痢、婦科大量出血有止血作用,既安胎也治不孕,如拿它煮水洗澡可治婦女陰部皮膚病,以艾葉燉雞或豬肉,則有治婦科病作用。不過,周莉蕙醫師也強調,在中醫上,艾灸適用於寒性疾病者如手腳易冰冷,不適合體質易上火的人使用,比方說,經常口乾、口苦、臉熱、便秘、口破、痔瘡、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等都不宜,以免病情加劇。

艾草青青 迎端午

日常生活的平安、健康守護神

端午快到,除粽子外,艾草也頗受注目,自古習俗相傳艾草可以避邪、除瘴、消災、祈褔、招財,而其几G3馴峞B飲用、外用、浸泡、灸治、制菌、消毒、安神及舒眠等用途。

在民間的習俗中端午節時會將艾草、榕楪葉、菖蒲綁成一束懸於門戶,藉以驅除邪氣、招財納褔,並將艾草和菖蒲加入熱水中浸泡沐浴,以除瘴辟邪。此習俗真正的意義,乃因端午正值炎夏,病毒、細菌和蚊蟲孳生,傳染病易於散播,而艾草內含之獨特成份,可有效驅蚊除蟲、除瘴滅菌。

據浙江醫科大學藥理研究所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中指山,艾草煙薰用空氣中消毒可使菌落數減少95-99.8%。此與民間流傳使用艾草煙薰來「避疫驅邪」及用艾草治癬與下部騷癢的民俗療法之意義相同。最近在坊間流傳薰艾草提高防疫力,對此傳言,彰化縣藥用植物學會表示,薰艾草目前仍無醫學根據與相關證明對SARS病毒有療效,但可淨化居家環境、驅除蚊蟲。

居家懸艾草驅「煞」又環保

SARS席捲全球,疫情擴散,令人膽戰心驚。如何驅「煞」?端午節應用艾草的風俗自古就有,採艾懸門戶上,消除毒氣。人們為了居家避邪,便以菖蒲為劍,以艾梗為鞭,以大蒜為錘,懸掛於門窗之上,是「鎮邪三寶」。事實上,端午節過後,氣候日趨炎熱,蚊蟲病毒活躍猖獗,傳染病最易感染,而將端午節稱為毒日,而以艾草燻燒來祛蟲滅菌,也有「環保衛生」的概念。

艾草,別名家艾、艾蒿,若時亦稱冰臺。艾屬菊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日生,高約二、三尺,葉互生,,呈長卵形,羽形分裂,形如菊葉,表面深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的茸毛,葉與莖中具有油腺,發出特有香氣。遍生谷處,而以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故鄉湖北蔪州所產質量最優,故特稱蔪艾。微有氣味,入藥及作艾絨,乃用其葉。艾之莖葉含有芳香之揮發油,可作香料,亦可用來殺蟲和防治病毒孳生傳染。由於艾草在居家環境衛生應用價值高,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純陽之性,通十二經;艾葉(含揮發油),葉加工如絨,「艾熏法」。用在人口密集及氣候潮濕的地區,既無毒性和副作用,亦無二次公害的化學藥劑殘留問題。

艾熏法的製作,而取其葉,置於竹篩中,用手搓磨,再入石臼內,用杵搗之使爛,仍置篩中,去粗澤,如此反覆篩搗,務使盡去渣涬塵屑,僅存灰白色纖維,如棉絮者,稱艾絨,以艾絨、雄黃、硫黃為卷灸。用艾製的燻燒劑防治長時間與SARS病毒帶原者共處於密閉的空間,完全沒有任何的副作用,且可除臭味殺病毒。

由於艾草在燃燒時產生的揮發油能達到消毒殺菌一除害防病的芳香療法,所以民間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草的主要成分是揮發油,內含水芹烯、畢澄茄烯、側柏醇、膽鹼、腺素、鞣酸及氯化鉀等。此外艾絨燃燒時,還有一項特點,就是延燒緩慢,火力溫和,淨化空氣、抑制病毒生長,效果超過很貴的精油、香精療法。













































標籤:
瀏覽次數:91    人氣指數:9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有哪些習俗迷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風水錄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4-20 18:10
她, 51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