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直都處在被消費狀態,像是茶餘飯後話題。而當只有那一個人不 在現場的機會就大上許多,消費談論。情緒是一個點的衝動,消費一個人 得到滿足抒發,像是對OOO或XXX。 語言與實境傳遞本身是件複雜的事情,僅能用幾個文字表達,經由聽和人 心(成熟度)解讀再轉述,其真正正確性為何?媒體與狗仔擅長捕風捉影誇 大事實,滿足觀眾窺伺的好奇心,政論名嘴每一個都好像是半仙,能未卜 先知,屁的跟真的一樣,(林益世貪瀆案與李宗瑞迷姦案名嘴搞烏龍就是 好例子) 事件真實性往往被勁爆聳動的報導所蒙蔽,即便非名人如果不小心做一件事 被發現,傳聞很快傳播出去招來蜚短流長,當事人承認也不是,辯解也只會 越描越黑,既難堪又難過。 聽說壹傳媒要賣掉旗下的蘋果日報、爽報、壹週刊、我猜那些藝人大亨們現 在心中應該暗爽不已,他們巴不得壹傳媒快點倒,省得狗仔一天到晚去煩他 們,窺探他們的隱私,對讀者而言壹傳媒倒不倒並沒多大差別,反正日子還 是要過,唯一小小婉惜的是,少了八卦灑狗血似的報導,生活還挺無趣的, 而一向靠"蘋果"扒糞吃飯的名嘴與媒體們,日後恐怕要絞盡腦汁想些新梗, 好餵飽胃口超大又吃重鹹的觀眾。 我們在消費別人的同時也等於消遣了自己,消遣他人只是在消費自己的內涵, 許多人喜歡裝內行扮先知,在朋友面前大肆吹噓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像 藝術家聚在一起聊的是企業經營。企業家聚在一起聊的是藝術批評。懷疑不懷 疑的懷疑。因為社會上充斥著這些裝懂的無知者為我們製造笑點,我們的生活 才不至於無聊乏味。 (島才這麼點大 ,新聞加政論節目卻要搞兩三個小時,真是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