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如何修行
論起修行,凡是志趣於道業之行者,在初行及過程中,大多會有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並且也會有如何修行之迷惑。
因為現今法門眾多,並且有因外來眾多宗脈,以及由本地宗脈進而脫離原本教脈,而新興宗脈乃演變成五花八門,使眾生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遵循。
實則萬變不離其宗,縱然許多教脈截取他家之長而自創宗脈,但修行無它,只在自性而已。
因此,宗脈雖多,法義紛陳,行者只在修行自身能夠適合的法門,即能夠在修行過程中平順無礙。
當今之世,宗脈之多歷來無出其右,究其緣由,與社會人心之空虛有關。
在功利掛帥之風氣中,人們爭名奪利,用盡心機,機鋒盡出之後,若得若失,因而心靈更加空虛,精神無以寄托,而人心之不善乃形成魔紛猖狂。
有人利用人心之脆弱以斷章取義或藉神跡顯現吸引人們崇信,因而間接造成宗脈紛陳之亂象。
在行者的修行過程中,在初行之基最為重要,因為彼時對道業的認識不深,智慧的顯現尚淺,無從分判正信妙諦,僅在間接聽聞中對道業一知半解,憑藉對大道的真誠信仰而投入修行的行列中。
但是,卻因許多不是正確的宗脈,或者是正確的宗脈卻不適合自身修行的法門,因而時有徬徨或者挫折之心,甚至退了道心,實為可惜!
所謂「不正確宗脈」,當然是指一些崇奉神跡顯現或以偏激言論煽惑人心,不能有系統之教理作啟迪人心,而一時迷惑眾生。
所謂「正確宗脈」,當然是指各大教門,有正確之教理、有嚴謹之儀軌作濟世度人之普化。
但,不論任何宗脈卻有使人信仰之魅力,乃因任何宗脈均有其針對人心所需之處而吸引人生信仰。
今時眾生就在不知如何修行中,受到周遭親朋之影響,或生信仰,或生退道,而產生不知所從。
在修行者應該以自身在凡業中所能面對接受教脈之約束,而作為優先之考慮。
譬如:身在北地,而道場在南地,如此先天上已有不便之處;再如:道場教義須有每日功課,卻因在凡業中每日必須加班,如此適得其反之牴觸,即為修子考慮投入此一法門修行之優先因素。
再者,法義之適用性,譬如:佛道教義中有兩相逕庭之處,如:素食等戒律,都是修行者在考慮如何修行之前必須自我審酌之處。
修行者的精進心志,在初行的階段不易顯現,但在通過初行奠基之後,有精進增上心時,尤為容易受外來因素所干擾。
每一位行者在修行過程中,無可避免將與他宗行者有所切磋、有所接觸;而在各宗脈之法義中各有深淺以及方向;並且行者自身在行持中每一位階必有瓶頸或是考關。
一旦面臨這些現象,心志的迷惑將顯現無遺;一旦受到考驗無法通過,輕者又偏離自身道脈的行持,重者可能道心全退。尤有甚者,在此時入了魔道,完全敗壞根基,殊為可嘆!
綜此而言,凡是有志趣於道業之行者,對於他宗的法義應當抱持戒慎之心態。
而在初行之時對於要信仰之宗脈教義應深入了解,以完全之了解而增進自身智慧之研判;一旦深入明白教理所產生之信仰,可謂正信。
由此而修行,不但可減輕退道的因素,更可以避免受不正確宗脈的影響,更可以讓自身不入魔道。
(摘錄:拱衡寶庫之超越自然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