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934162
 March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多認識點大陸朋友, 為未來準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女關係的本質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此誠危急存亡之時
作者: March 日期: 2018.01.09  天氣:  心情:
前言:專業職最常遇到的問題, 就是他的專業只有自己知道, 但他的對外溝通介面, 卻沒有被他重視,

結果專業人員往往被認為專業不夠, 這不是很冤枉的事情嗎? 其實這是由於對外溝通介面的頻寬不夠造成

因客戶往往只能靠他的對外溝通介面去理解他的專業程度.

那該怎麼辦?

解藥為: 增加頻寬, 也就是知識的廣度, 靠廣度拉開對外的頻寬
-----------------------------------------------------------------
從去年底面試開始, 我一下子PO了很多篇日記(從11月底到現在約30篇, 平均1天1文), 其實我本來po文沒那麼勤快

不過有發現訪客比原來流量增加不少, 這也正常, 我常拜訪的網站, 也是每天更新我才會提起勁去看

勤PO的原因, 也是因為從面試前到現在, 我整個對未來的思維有不少調整.
-----------------------------------------------------------------
為什麼用這麼聳動的標題, 那是因為對我來說, 2018年將是很關鍵的一年

我必須改變原來專業職的思維方式, 否則不久也許會有危機(就稱之為中年危機吧)

依照彼得理論, 每個人都會爬到他不能勝任的位置

比如優秀的醫生柯P(專業職), 當上台北市長後, 靠的是不斷的網紅效應炒作話題

可大家知道他的行政能力是不足以擔任台北市長的

就像他台大的學長阿扁(雖然不同系), 台北市長可以勉強維持, 到總統這個大位

就不是原來的專業(法律, 醫學)就能夠應付的了, 他必須有更綜合的能力才能勝任更高的位置

否則就是國家的災害(德不配位)
-----------------------------------------------------------------
專業職的人, 在往管理職邁進的時候, 初期通常都很難割捨專業技術

過去十年, 無數夜晚, 我Study我的專業, 現在我還很懷念那段很純粹的學習日子

除了不能免除的例行重覆工作外,我把剩下的研究時間,分成3:7分
我自己稱之為三分抗日(對工作), 七分發展(對專業)的策略

其實這不衝突, 因為我的工作就是偏專業職, 我晚上Study得到的, 又可以增加白天工作時的效率.

可是看起來, 這個策略2018要調整了, 從今天開始, 我將會修改我的策略

剩下的研究時間還是三七分,但是是七分廣度, 三分深度.
-----------------------------------------------------------------
作為理級主管, 我目前一周會有五個會議左右, 會議中往往就是不斷的溝通和交流

在會議中, 可能會遇到不同背景的人

可能是其他系統的資訊人員(比如網管, 工廠製造系統, 產品發展系統等)

或是CIO, 或是其他事業處的主管或使用者

如果我僅在我的專業深化, 而不做廣的推演. 將會發生一種情況,

由於會議中, 不可能只討論ERP話題, 就算只討論ERP話題,

涵蓋的範圍也會比較廣而發散, 比如今天跟使用者討論報價系統的規劃

絕對不會在會議中討論到程式碼怎麼寫, 程式畫面設計的細節

而是會從報價系統的實務流程開始導引到系統的框架

範圍甚至可能廣到業務接單, RD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初版的材料清單, 採購在對供應商報價, 材料清單成本蒐集後,

業務再加成多少利潤對客戶報價.

假設同時有兩個資訊人員跟使用者做訪談, 一個知識面很廣, 使用者的業務也懂, 資訊系統也有概念

另外一個很會寫程式, 但知識面比較窄, 對流程的掌控比較弱

你認為哪一個資訊人員容易主導會議的進行, 當然是前面那個

而後面那個資訊人員, 發言機會將會嚴重的被限制住, 久了也會影響工作發展
-----------------------------------------------------------------
實際上比較高階的主管, 都是有一定規劃能力的

想要有規劃能力, 你就不能夠太偏科, 偏向某一個專業領域的結果, 會導致規畫出來的方案不夠客觀和整體性

想要規劃, 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廣泛的知識, 有了廣泛的知識, 就容易在腦袋中建構中一幅一幅的架構圖

一個現代組織的運作, 都是高階人員擬定戰略, 中階人員負責戰術, 低階人員執行作戰

我只是個初階主管, 日常最多負責的是戰術面和少數作戰面

但如果未來想成為專業經理人, 戰略規劃能力必須要很強, 也就是知識面要很廣

這樣就能往高階人員邁進, 因為影響力會變大, 你變成規劃的人, 影響下面的人去執行你的意志
-----------------------------------------------------------------
我在 2017-12-31 日記:外型重不重要?

有提過表達能力有三種展現的時候的時候, 一個是你的口語表達技巧, 一個是你的知識領域水平, 另外一個是你的外在形象

口語表達和外在形象都是比較吃天分的, 但知識領域卻是可以下苦功累積的

諸位一定能體會, 當會議中談論的話題, 如果你了然於胸, 就算你的表演能力普通, 你依然能夠很有自信的主導議題

這時候別人淺意識會以為你的口才很好, 其實只是你的知識面廣而已
-----------------------------------------------------------------
我認為我之前專注在專業面, 只是沒有跳脫之前專業職給我的束縛, 現在一念之間我已想通了

幸好我過去十年間累積的專業, 目前能讓我找到還可以的工作, 在這個基礎上, 我應該給自己一年的時間, 趕快做廣度的提升

我自己有一系列的方法論去實現這個能力, 在之後的文章, 我會逐個介紹我的方法論
標籤:
瀏覽次數:522    人氣指數:2922    累積鼓勵: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多認識點大陸朋友, 為未來準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女關係的本質
 
住戶回應
 
時間:2018-01-12 23:12
她, 67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8-01-12 23:37]:

我盡量把自己一些心得發表, 也請你持續支持

 
時間:2018-01-10 21:51
她, 67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8-01-10 21:53]:

你總是這麼支持我
謝謝

 
時間:2018-01-10 18:40
她, 50歲,新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8-01-10 20:22]:

恩, 台灣不是美國, 也不是德國鼓勵工程師文化, 也不是日本推崇工匠文化
台灣是單一標準下培養大量庸才的最典型範例, 在台灣, I型人才被視為異端
沒有這次的面試, 我不會體會, 上面沒有一個全才型的CIO
我不會有一個標竿可以讓我參照, 沒有這兩個因素, 我依然會躲在我的I型人才舒適圈內
這也是一個轉型的機會, 而且是我自發性的, 否則很難捨棄原本的專業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