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0935
 Pri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隱形的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好片推薦:另一個地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關於死亡的一點隨想
作者: Prinz 日期: 2011.11.20  天氣:  心情:



我經常想著「死」。我是指,經常思考有關死亡的問題。

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死是不是真的好可怕呢?其實不可怕嗎?還能談這個問題的人,都是沒死過的人;死過的人,沒意見。

沒死過的人談死,說到底就是猜想。猜也有兩種,一種是瞎猜,一種是推想。寫小說的或者神棍才需要瞎猜。

仔細想想,死這件事還挺複雜。首先可以分為「肉體的死」與「精神的死」。我這兒談的都是「人」,不包括「羅馬精神已死」之類的形容詞的死。

肉體會死。人是細胞構成的。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人體就是一堆器官的組合。細胞經常死亡,有時候是因為外力的破壞,甩一個耳光可能就死掉幾千個皮膚細胞。有時候是缺氧、缺養分,有時候因為中毒。大多數的細胞會自然死亡,也就是新陳代謝,然後分裂出新的細胞。

所謂「老化」,就是舊的細胞死得愈來愈快,新的細胞來不及取代舊細胞,於是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愈來愈衰弱。最後,某些重要功能停止了,人就完蛋了。

肉體的死其實並不重要,說起來只不過是細胞從有機物變成無機物的化學過程罷了,只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科學家比較關心這些現象。我關心的是,它帶來「精神的死」。

人之所以怕死,主要是因為死亡在精神上帶來了「痛苦」與「失去」。當然「失去」也是一種痛苦,但那是「思想性」的痛苦。肉體的破壞本身往往就會帶來直接痛苦。

無論你怎麼思想,肚子被捅一刀就是痛;喝下農藥導致胃食道燒灼;缺氧導致痙攣、嘔吐;跳樓與地球比誰硬,摔個肚破腸流、折手斷腳的,都得痛。即使思想多麼超然的高僧大哲,折手斷腳也照痛不誤。

我相信,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絕大多數來自這種肉體的直接痛苦;如果跳過這種痛苦,直接奔向死亡,死亡的可接受度就會大幅提高。因此大多數自殺者會選擇吃安眠藥或燒炭。

除了這種直接痛苦,另外就是「預期痛苦」所帶來的「恐懼」。跳樓就是典型的例子。

為甚麼許多原本打算跳樓的人,卻站在邊緣猶豫良久,甚至被人勸說後自動放棄?不是因為戀生惜命,要是戀生惜命就不會自殺了。事實是,站在高處的恐懼感讓他打了退堂鼓。

跳樓的「直接痛苦」是很低的,只要高度夠,幾乎在落地後一分鐘內就能圓寂。然而跳下去之前的恐懼讓人卻步,那種恐懼很大的程度不是畏懼死亡本身,就像高空彈跳,即使明知不會死也很少人敢玩。

以上那些都是由肉體直接引起精神上的痛苦或恐懼,要越過不難,只要選擇適當的藥物就能免除這些痛苦,快速奔向死亡。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思想性」,也就是「死亡的意義」所帶來的精神痛苦。


死亡最大的負面意義,我認為是「失去」。

也許有人認為應該是「結束」。甚麼是結束?結束就是停止、終止;原本有的,從這一刻起,沒了。一個窮瘋的傢伙,給他一億,他的「貧窮」就「結束」了,他會反對這樣的結束嗎?

結束不都是痛苦的。死亡之所以令人痛苦,是因為「生命的快樂」結束了;在這一刻之前是快樂的,之後,不再快樂了。所以我覺得把死亡解釋成「失去快樂」是適當的─────失去了「預期」「未來」將會有的快樂。

生命中有很多好東西。快樂、幸福、成就、感動、心動、擁有、滿足、愛…………這些好東西,死掉就都沒了。想到有一天會失去這些好東西,就教人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生命、貪生怕死、生命是多采多姿的、死亡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想死的時候請打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然而,這些都是錯覺呢!

生命中的確有很多好東西,當你得到了,就永遠不會失去。比如說,妳的戀人愛著妳,妳得到了他的愛,直到此刻。撇開欺騙不談(如果他騙了妳,等於妳從來沒得到過他的愛),曾經有過的愛會失去嗎?會因為妳今天死了,原本昨天的真愛忽然變成假愛?不會的,已發生的事實不會因為後來的變化而改變,就是上帝也無法改變。

可是昨天愛過,今天可能不愛啊!今天愛過,明天也未必繼續愛。如果明天他不愛了,仔細想想,妳失去了甚麼?

請注意,失去的前提必須是擁有。當我說,我失去了一億,我必須先擁有一億;我根本是窮光蛋一枚,怎能說我失去一億呢?

也許我買了彩券能贏得一億啊!誰敢說我一定不會中獎?那麼,「因為我可能中獎一億,但我去沒買彩券,所以我失去了一億」─────這種說法合理嗎?

精確一點說,其實我失去的不是一億,而是失去了得到一億的「機會」。

他明天不愛妳了。可是明天還沒到啊!明天還沒來臨,所以他「明天的愛」根本還沒發生。還沒發生的東西要怎麼失去?

明天來臨了,明天成了今天,他果然不愛了。於是妳失去了幸福、快樂、溫暖、甜蜜…………不,這些東西根本還來不及發生,「失去的前提,必須先存在」。

容我解釋得更清楚些。假設,他在七月一日變心了,六月三十還是愛妳的(這只是假設,不探討人會不會在一天之內變心),那麼,六月三十之前的「幸福、快樂、溫暖、甜蜜」既然已經發生,就必然存在,絕不會變化,除非坐時光機回去改變它。

七月一日之後的「幸福、快樂、溫暖、甜蜜」根本沒發生,從來就沒發生過,就跟沒得到過的一億元一樣,哪談得上失去呢?

所以說,愛是不會失去的。同理,幸福、快樂、滿足、感動…………凡是生命中的好東西都不會失去。即使死,也不會失去。

唯一失去的,只是「機會」,也就是得到「幸福、快樂、滿足、感動」這些好東西的機會。

活著,就有無限可能;死了,就毫無機會了。



再進一步想想,為甚麼我們會覺得活下去就有「機會」?真的有嗎?這種感覺是怎麼來的?我認為,很大的成分是來自「記憶」。也就是說,因為曾經擁有,才會覺得未來有機會得到。

因為他今天是愛我的,所以明天繼續愛我的機率非常高;這是個陌生人,從來沒愛過我,明天忽然愛上我的機率就非常低。失去「很低的機率」,也就不會難過了,所以這個陌生人不愛我,我一點兒也不難過。

不只是愛情,幾乎所有事都這樣。不曾擁有翅膀,就不會遺憾不能飛翔;生來就沒有眼睛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失去」視力;含著木頭湯匙出生的人,一輩子發不了財也不會覺得自己被奪走甚麼。人都是以記憶判斷未來的。

不只是未來和機率的問題。人之所以「認識自我」,憑的全都是記憶。

麥可貝有一部電影,伊旺麥奎格主演的。劇情是講一群複製人,從出生到現在的成年模樣只需要在機器中培養兩年,然後「植入」虛構的記憶。憑著被植入的記憶,他們確認自己是誰,每天開開心心生活在集中營裡。

此外還有好多好多電影有類似橋段,台灣的觀眾應該不陌生。

「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百分之百由記憶支配。我是劉德華,今年三十八,喜歡打球、滑水、跳舞、扶老太太過馬路。我個性溫柔、奸詐狡猾、愚蠢不堪…………為甚麼我這樣描述自己,只因為我記憶如此,不見得符合事實。

如果能夠複製李炳輝的記憶,植入李秉憲的大腦,李秉憲就會徹底認為自己是李炳輝,跪在地上痛哭感謝老天爺讓他重見光明。

現在,請仔細想想,我憑甚麼認為自己與「昨天的我」是同一個人呢?昨天到今天,我在床上昏迷了數小時,醒來那一霎那我想起了昨天做過什麼事,吃過甚麼菜,我記得很清楚。可是,假如「昨天的我」在睡夢中被綁架了、被謀殺了,把「他」的記憶植入「我」的腦中,再把「我」放在「他」的床上,我不也能在醒來後記得清清楚楚嗎?

以目前的科技而言,要複製並植入記憶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記憶與思維能力不是「軟體」,而是「硬體」,是大腦神經元的活動和腦細胞化學反應的作用,而不是大腦承載的「資訊」。要將一個人的記憶或思想「灌入」另一個人,必須像在硬碟上「燒錄」似的,以外科方法改變腦內億萬個神經元的「模樣」。

雖然技術上不可行,但理論上是可能的,或許將來有一天做得到吧?

或許,像《駭客任務》說的,全人類都是「桶中之腦」卻不自知,活在虛構的世界中。

好像扯遠了。我想強調的是,人的「同一性」與「連續性」,完全存在於記憶。當你睡著了,沉入無意識中,明天醒來的其實並不是你,只是一個與你有相同記憶的「另一個人」。

人每天睡覺,其實都在練習死亡,因為從精神上的意義來講,死亡與睡著根本是完全一樣的,都是陷入「無意識」狀態。

人之所以在通過無意識狀態後,還能維持同一性,不是今天的「軀體」與昨天是否同一付,而是因為今天擁有昨天的記憶。

你怕死,卻不怕睡,是因為你以為自己還會「醒來」,前提是「睡著」與「醒來」的是「同一人」。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造福著「下一秒」的自己。

我吃飯,我將飯送進嘴裡,是為了使下一秒的自己產生「吃」的滿足感;甚至,我努力存錢,是為了數十年後的自己能安享晚年。但無論是「下一秒」的自己,還是「數十年後」的自己,對「此刻的我」來說,那些不都只是擁有相同記憶的「另一個人」嗎?

不停造福著另一個人。人似乎都是徹底無私的阿!

假設,有個科學家告訴你,你將在一個月後徹底喪失現在的記憶,你的大腦將會被完整植入某人的記憶。你還會不會想為「自己」努力些甚麼?你打算怎麼過這一個月?會不會想自殺呢?

如果你在一個月後的最後一天,把自己的手砍斷;被植入他人記憶後的「你」,看見自己居然沒有手,又驚訝又憤怒,完全不覺得是自己砍手,而是被別人砍的,對吧?因為在那人的記憶中完全沒有砍手的記憶。

雖然在肉體上來說,你砍了自己的手,其實你是在惡整「別人」。

同樣的,一個考生不用功念書,成天睡覺玩耍,結果最後成績不及格。他害了自己嗎?睡覺玩耍不用功的小明,害考試的小明成績不佳。

很奇怪的說法?玩耍的小明與考試的小明不是同一人嗎?他是自己害了自己。

仔細想想,是否為「同一人」這件事,對「玩耍的小明」和「砍手的人」來說,根本沒分別嘛!對考試的小明和被植入記憶後發現沒手的人,才有差別。小明的成績差,他「記得」是自己整個暑假都在玩耍、不念書,所以他認為自己害了自己;被植入他人記憶的人,卻認為是被別人砍手,不是自己砍的。

而我們不都是「當下」的人嗎?何必在乎「未來」的那個人有甚麼記憶、有甚麼想法、感覺呢?那個砍手的人,無論他砍不砍手,在他記憶被抹除的一霎那,其實一切都與他無關了。因為他不會「自食惡果」,他砍手只是惡整了別人。

佛家說,人死後還會在輪迴中投身到另一個生命。你今世做的業,會影響來世的禍福。然而,我何必在乎來世的禍福呢?那不是另一個人甚至另一種生物嗎?我努力修行造福來世的「他人」,何必呢?

無論時間拉長到今生來世,或者短暫到這一秒下一秒,其實真實存在的只有「當下」罷了。死亡,只是「不停消逝的當下」的一種型態;死亡與睡眠的差別,只是不再出現一個「與你擁有相同記憶」的人罷了。別人擁有甚麼記憶,有甚麼好怕呢?




說到底,人之所以怕死,絕大部分的原因是「生理性」的,甚至是「生物性」的,沒甚麼高明的思想。

螻蟻尚且貪生,只不過人類會編織許多美麗的藉口,甚麼生命的美好價值、意義、理想、目的,本質上與螻蟻沒甚麼不同。

人類大多數的習性都是幾萬年累積下來的,只是進化的偶然結果。也許在遠古時代有些人類是不怕死的,但因為具有這種習性的人死得快,很快就在大自然環境的考驗中死絕了,於是他們的基因沒能遺傳下來;而通過環境考驗,存活下來的基因,都是貪生怕死的基因。

當然偶爾也會有「基因突變」的現象,出現不怕死的人。比方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類的。不過依然難逃進化的鐵則,七十二烈士大多還來不及將基因留給後代就革命血如花了。少數「烈士遺孤」或「忠良之後」,也因為基因不適應環境而凋零,要不然就是與強勢基因混血…………

反觀漢奸之流,貪生怕死之徒,往往能夠開枝散葉,家大業大。比方日軍佔領台灣的時候,有個姓辜的下流胚子給日本人開城門迎接,充當皇軍走狗欺壓同胞,結果他的家業一直發到今天還不見衰落,「強勢基因」不停繁殖擴散。他們的錢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他們的Family比奇萊山還要堅定,到處都是We are Family,號稱台灣n大家族之一。

不是討論道德問題,只是談生物進化的規律。

我覺得,絕大多數人對於生死、道德之類的大問題,並不是交給思想做決定,只不過依憑著生物本能罷了。

可以說,之所以活著,只是恰好還活著罷了,沒甚麼特別的。



標籤:
瀏覽次數:105    人氣指數:1665    累積鼓勵:7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隱形的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好片推薦:另一個地球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4-12 08:18
她, 51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4-11 22:56
她, 51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20 20:55
她, 48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