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印度遊之前,首先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印度的文化吧! 印度文化,說明白點有如一塊堅硬的岩石般,為何這麼形容?就是說這個文化並沒有擴張性,卻也頑強地 抵制任何外來的文化侵略。古印度時期雖有許多國王將佛教奉為國教,但是之後卻被信奉伊斯蘭教(回教) 的蒙古和突厥王公統治,近二百年來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國作為殖民地,好玩的是每個統治者離去以後, 他又能頑強地恢復自身傳統的印度教。 而伊斯蘭文化在印度進行幾百年衝擊下,卻只是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兩片較小的土地,反而撼動不了 印度主體文化,正是由於印度作為中流砥柱,迫使伊斯蘭教的擴張大潮分為兩支,使處於印度陰影下的其 他國家沒有受到伊斯蘭教文化的影響。
印度文化中的哲學觀念認為時間是一個無限循環,由一個周期轉入另一個周期,無始無終,而在這樣的觀 念下產生出空間是有限的。 印度人本身也不會主動去關心印度半島以外的世界,更不會去嘗試記錄歷史,弄到現在研究印度歷史的學 家必須去利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希臘人和英國人的記述來了解印度的歷史.....。
主觀的印度文化提倡輪迴說。他們認為死亡只不過是走向下一個輪迴,因此他們對死亡並不畏懼,對未來 充滿希望,對整個世界具有無比的信心,印度文化反對殺生,在他們的單純的想法中與萬物、大自然相處 會比較和諧,對任何的天災也不會發生全面性的恐慌,卻也不願意和命運進行對自己有利的抗爭,就算是 當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爭取到的獨立也是依靠和平方式取得的。
在印度,宗教的文化也不是單一宗教文化,早期就出現一些其他宗教如錫克教、耆那教、佛教等......., 這些宗教哲學觀念及理論實際和印度教義是有一致性的,也吸收印度教的神靈和傳說,只是反對印度教的 種姓制度,如同印度教一樣這些宗教都局限在於印度本土,只有佛教成功地向其他民族傳播,其中南傳佛 教國家都已經成為印度文化圈內的國家,北傳佛教則吸收儒教的哲學思想,和儒教合流。
所以會用岩石來形容印度文化不屈服於任何外來文化的壓力,當然也不進行激烈地抵抗,一路走來始終如 一頑固地維繫自己的傳統。印度文化圈還包括南傳佛教各國家,他們也同時具有統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背 景。(部分文字擷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