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9785
 媛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好書推荐-『給蘇菲的信**兩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命教育:不是一個沈重的生命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小人物大故事-『也許這是一個最
作者: 媛柔 日期: 2012.01.29  天氣:  心情:

      小人物大故事-『也許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幫助與守候,而這份甜蜜與守候,卻溫暖與感動無數孩子的心。**不光偠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本文摘自聯合新聞網聯合書報攤




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

2011/11/22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張老師文化《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

 



















書名: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
作者: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內容介紹:


      光寶文教基金會推展認輔服務工作時,會詼諧地加一句:「我們……不『光』會耍『寶』喔!」


  14年來,這群志工以無與倫比的熱情和堅持,寫下讓專家們也讚嘆、動容的篇章!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創立於民國八十二年,由光寶關係企業三位創辦人宋恭源、林元生、吳安豐個人捐贈成立,以「培育人文素養,倡導公益活動,關懷企業文化,扶持兒童成長」為宗旨,自八十七年協助臺北市民族國小成立認輔志工團開始,不斷延伸觸角,於國小、國中、社區培訓一期又一期認輔志工,鼓勵多數是家庭主婦的認輔志工發揮愛心,協助學校、老師、父母共同關懷行為偏差或高關懷孩子──多一位志工伸出愛的膀臂,就可以再多協助一個孩子,透過長期輔導、關懷和陪伴,引導孩子建立自信,健康成長。目前正在運作的學校有四十餘所,有數百人隨時在服務線上,十四年來累積訓練過的志工近兩萬人次。


 


 


新書內容搶先看:


 


回家的路,姊妹的路
沒有一個人需要孤單!
作者:林玉裕


 


 


  秋天的午後,教室裡只有李老師和秋惠,老師抹抹臉上的汗,焦慮地說:「妳的孩子動作太慢、太退縮,講話聲音像蚊子一樣……」這時,一腳踏進教室要找兒子的我好尷尬,真不知要進去還是退出來才好。孩子們都放學了,我那留下來吃營養午餐的兒子早已胡亂塞完食物,馳騁在遊樂場上。上完廁所的小安慢慢地走進來拉拉秋惠的手,很緊張地看著老師,好像站在大法官面前受審;而秋惠臉上的表情竟然跟兒子一模一樣。


  跨出校門,我趁著兩人同行之際,邀請秋惠來上認輔志工的課,她竟然一口答應,讓我好意外,就這樣,秋惠走進了我們學校的認輔團隊。在「傾聽內在的聲音」的同理心訓練中,秋惠像一塊海綿般專注地吸收,我看到她時而皺眉、時而沉思,更多時候她緊繃著臉,卻掩不住內裡的波濤洶湧。在老師、夥伴們敞開的氛圍中,秋惠也一點一滴地統整自己,試著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每一次,她分享完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臉上就多了些柔和的光彩。


  每週五的晨光時間,秋惠跟我同一組,在小團輔活動中服務孩子,她成長得好快,像一隻蝴蝶脫去羞澀、走出自己的框架,去觸摸孩子們心中的彩虹。


  同時我也帶秋惠到教會的媽媽班,在輕鬆愉悅的聚會中,她憂鬱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她說好像回到了家。我彷彿看見陽光照進塵封已久的小屋,幽暗的生命,漸漸有了光彩。更令人開心的是,小安在班上的學習和適應,竟也隨著媽媽的成長,越來越順利。


  認輔團隊中跟秋惠心情相仿的夥伴還真不少,大家都有潛在的親子無助感,結婚生子之後,知心朋友少有聯繫。好在這群夥伴有保密公約,大家在課程進行時可以很放心地開放自己,並藉著課程所學,讓自己和家人的關係更和諧。小團輔的服務,更讓大夥有共同的使命和任務,這種奇妙的革命情感和彼此的了解、信任,不僅產生深厚的情誼,也成為牢固的支持系統。


  有夥伴這樣形容:「我們是一種搏感情的夥伴關係。」還有人說團體中的夥伴,比自己的家人都還要親,能夠講一些不敢對別人說的心聲和秘密。更有夥伴戲稱自己是團隊的「應召女郎」,若有病痛、解不開的心結,只要打一通電話,姊妹們隨時可以陪伴。我們相約到老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


 


如果她們能被認輔媽媽的愛拉一把……


  不料,到了學期尾聲,秋惠欲言又止地告訴我,她血尿、兩腰疼痛已經有一段時間,打算退出認輔團隊。我的醫檢師專業直覺告訴我:「不妙!」當下催促她去醫院檢查。更意外的是,開學第一次聚集,秋惠又出現了,她用顫抖的聲音說:「我看到公園角落有個女孩被一群少女凶狠地輪流打巴掌,被霸凌的女孩嚇得不敢抵抗……,如果她們能在小學就被認輔媽媽的愛拉一把,現在就不會是這樣了。」在公園裡,她牽著兒子的手,毅然決定再回認輔行列。


  幾個月的檢查後,秋惠臉色蒼白地告訴我,醫生診斷出她罹患腎臟惡性腫瘤,癌細胞已擴散,需要立即住院。此時,曾在醫院工作十幾年的我,那種面對死亡的無力感又開始縈繞心中,我好想逃避秋惠,其實我真正想逃避的是內心的沮喪。


  秋惠的先生白天要上班,家人又在南部,不方便到醫院照顧她,認輔團隊和教會的媽媽們自動輪班去陪伴、送食物和精神糧食,幫她接孩子下課和盯功課……。我身在其中卻數度想逃走,因為知道自己即將面對失落和傷痛,害怕情感投入太多,會陷入無法自拔的悲傷漩渦。所幸上帝及時藉著空中大學的「臨終關懷與實務」課程,帶領我用嶄新的眼光來看待死亡、失落,此時,我對死亡竟有了新的認識,並找到更積極的意義。我鼓起勇氣陪伴她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希望她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在秋惠出院喘息的日子,電話中傳來她虛弱的聲音,說好想再去參加教會媽媽班,當下我就答應要騎車去載她。我把車騎得慢慢的,小心翼翼地讓她在後座緊抱住我的腰,一路上我們又說又笑,這是她最後一次跟姊妹們團聚。在臨終時刻,秋惠積極地表達對家人的愛,甚至要求擁抱婆婆,與她和好,我好感動,上帝親自教導她為人生畫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每一次的失落,不是失去,而是擁有


  「秋惠的追思禮拜好美!」姊妹們都這麼說,大家像在舉行一個歡送會,把秋惠送到天堂,姊妹們組成詩班為她獻唱,我站在詩班的前排,歌聲卻沙啞而斷續:「回憶過去日子裡,縱有歡笑,也有淚滴,捨不得要告訴妳……,在主裡祝福妳,我在主裡思念妳。」想念的眼淚卻帶著盼望,不壓抑自己的悲傷,也絲毫沒有遺憾,我發現上帝藉著秋惠教我好多功課。成長過程中,歷經長輩、恩師、親戚、好友及感情深厚的寵物過世的傷痛,每一次都是元氣大傷。藉著陪伴秋惠,上帝一步一步帶我走出未處理的哀傷,深知每一次的失落,不是失去,而是擁有。


   更棒的是,伴隨著姊妹們親密的友誼,失落的悲傷不再孤單承受,我們自詡是「向日葵媽媽」,迎著陽光的精彩和熱力;又比喻這個團隊像塊大磁鐵,把夥伴們牢牢地吸住,同甘苦、共患難,沒有一個人需要孤單!我計畫有一天在天堂遇見秋惠時,要緊緊地擁抱她,跟她說:「看!好姊妹,我們真的是永遠的朋友。」


 


推薦/令我感動、更令我欽佩的志工媽媽
文/吳英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光寶文教基金會董事)


  銀玉囑咐我為這本書寫序,我一篇篇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一股濃濃的感受瀰漫浸溺了文字的搜尋,難下筆,就像很感謝、很感謝患難中不吝傳輸關心與實質幫忙的好友,心中充滿了想要告訴她我有多麼感激,卻也只能擠出「謝謝」兩個字,滿滿的感動讓語言的原創性降低許多。「唉,年紀大了很容易掉眼淚」,是自言自語的自我解嘲。


  其中有作者引用向日葵象徵朝向陽光的努力,讓我聯想到一幅處在貧瘠荒地間雜著荊棘阻撓的葵花影像,掙扎著突破重重惡劣環境,堅持面向陽光向上生長。


認輔媽媽記錄下本身遭受惡劣環境挑戰下的奮鬥、朝向陽光的努力、曬在陽光下的喜悅,也記錄了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的擔心、焦慮,期待、堅持,安慰、寬心。


  參與認輔志工需要有決心,也需要通過一級又一級的認輔心理專業課程。這條還需要長時間耐心的路程並不容易走完,但它的誘惑是途中有豐富的關於「人」的知識可以映照出我不熟悉的、忽略的或隱藏的「我」。除非我不認為我是人,否則只要有心,就有機會進一步認識「我」,而能依照知識中關於改變的敘述,嘗試一趟「改變自我」的實習,體會改變過程中「脫殼」的猶疑、焦慮、自責、生氣,以及放下舊習慣的困難;也有機會體會建立「新殼」的成就感以及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滿意與舒適,當然還有達成自我實現的充實感。


  然而,有些人將這些專業知識看待成如同與自己本身不相關的客觀知識,只能用在「個案」身上,所以不會用以反觀自己,自然也不會形成自身的成長,令人有入寶山而空手回的遺憾。另外,有些人的確用以反觀自己,但是卻無法面對原來「舊殼」的不完美或醜陋,而選擇逃避,甚至自我防衛式的視若無睹(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甚至醜陋,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與決心啊!)所以,這群記錄自己的改變與成長的志工媽媽作者們令我感動,更令我欽佩!


  有了自我改變的實習與體會,通常較容易將這分寶貴的經驗式學習轉移到認輔的孩子身上,只是更需要全心地付出、耐心與堅持,另外還需要在瞭解了孩子所承受的不公平與苦難,忍住心中的痛,陪伴著孩子,繼續保持朝向陽光的盼望。


  期待志工媽媽們的現身說法能讓更多人抓住機會、增添勇氣走向更好的「我」;更多人能夠陪伴受苦難的孩子們得到較好的、本來應得到的人生機會;讓我們的社會更適合大家一起好好地生活。


 


推薦/不光會耍寶──更會發光發熱、成為社區認輔的寶貝!
文/張德聰(「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志工」是一個平凡的名詞,做的是平凡的事,但如果持續關懷,心中有愛去做,做得無悔、做中成長,那就不平凡了!


  很早就接觸光寶的志工們,每次為她們上課時都感覺到她們是一群陽光美媽媽!認真投入社區認輔志願服務工作,不斷學習成長、相互支持,而這不就是讓志工願意繼續服務的動力嗎!「成長與相互支持」!她們的臉上時時展露出認真與愛心的美麗光采!


  其中有許多位是我在國立空中大學任教的學生,包括銀玉,她天生具有關懷與領導的魅力,認真學習,投入光寶志願服務工作團隊不知有多少年?但感覺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由空大到研究所,做中學學中做,愈做愈起勁!


  此次美麗的認輔媽媽們,嘗試將她們從橡皮擦媽媽到向日葵媽媽的心路歷程,認真記下認輔歷程的點滴心得,不僅是媽媽們成長的心得,更是愛的美學實踐,如同其中〈破繭而出的喜悅──懂得心疼自己,才懂得疼惜女兒〉,就是深刻同理心的展現;〈愛,讓人有無限可能──我生命中的天使〉,讓每個人覺察從服務、關心人的陪伴中,自己因而實現潛能,讓人有無限可能;〈當鍋鏟遇見電腦──尋覓人生拼圖的時代歐巴桑〉,讓我們看見一個歐巴桑也可以由鍋鏟中走出來,遇見人生的一道彩虹。


  而第二部「給所有不得不提早離開父母的孩子」,每一篇服務陪伴故事不僅認真記下她們陪伴認輔同學的輔導手記,例如〈認輔媽媽校園手記──幫助孩子找到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同時每一篇都有「督導回饋」,如〈後現代的陪伴精神〉,提供了未來陪伴認輔同學的輔導心得與方向,讓後續的輔導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往前看,不必流同樣挫折的淚水,深具意義。


  每一篇文章都是每一個光寶認輔媽媽的愛心與實踐,真是不光會耍寶──更會發光發熱、成為社區認輔的寶貝!樂為之序。





全文網址: 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 - 心理.勵志 - 漫遊書海 - udn閱讀藝文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53093#ixzz1klqBrEbv
Power By udn.com

標籤:
瀏覽次數:64    人氣指數:26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好書推荐-『給蘇菲的信**兩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命教育:不是一個沈重的生命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