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愛麗絲C短調 Bagatelles in A minor, "For Elise"
Bagatelle的意思是短的文學風格鋼琴小曲。這首小鋼琴曲可能是作給叫Elise的小女孩、但事實如何沒人知道。輕快、親切、歌曲調旋律好美的這首小曲是1810年貝多芬40歲時的作品。
=====================================================================================================
輪旋曲G長調 Rondo in G major
比C長調晚了大約四年、1801年左右的作品。原本答應要獻給愛人桂佳第、卻突然改獻給利諾夫斯基伯爵夫人。然後另將「月光」獻給桂佳第。這是一首規模大的輪旋曲、內容和結構都超越C長調、曲調美而熱情。
=======================================================================================================
彌賽曲「莊嚴」D長調 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貝多芬的作品中、宗教音樂很少有大曲。
這首「莊嚴彌賽曲」可以說是唯一的大曲。從下面的故事可以了解貝多芬對當時的宗教的看法。1819年左右為了大聲說「反正基督也不過是被釘在十字架的一個猶太人而已」還曾引來警察的跟蹤。由此可知貝多芬對當時的宗教的腐敗非常反感。根据這種宗教觀而作的就是這首彌賽曲。貝多芬為了魯道夫大公獲敘為歐密克大司教、準備要在其受敘儀式演奏而開始作。結果沒有趕上1820年的儀式、到了1824年才完成。1824年5月7日、和「第九交響曲一起公演」獲得大成功。當時的慣例對皇帝的現身衹會拍三次手表敬三次。可是對貝多芬步出舞臺謝幕、聽眾卻熱烈地encore了五次之多。
=======================================================================================================
交響曲第一號 C長調 Symphony No.1 in Cmajor
被稱謂「田園詩」的這首交響曲可以窺見年輕的貝芬。全曲到處都可以聽出受著海頓和莫札特的影響。初演是1800年4月2日、可能是在前一年完成。
當時海頓68歲還在人間、一年前才剛完成「天地創造」。但莫札特己逝世了九年。初演這首交響曲時的貝多芬正在嗜試排脫海頓和莫札特的影響。
第四樂章:音樂如洩洪、旋律高揚、低音大提琴的斷音奏、變幻不停的音彩、華麗的和弦擁抱著全樂章。
=======================================================================================================
交響曲第二號 D長調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羅曼‧羅蘭說「這首交響曲反映著他的青春和戀愛。他的意志力打敗了悲傷、在其曲尾現出了他沸騰著的生命。貝多芬熱烈希求幸福、健康、戀愛、超越了絕望。曲尾的快板呈現著充滿戰斗精神、強有力的行進節奏」。是超越絕望、進入崇高的解脫境界的貝多芬在寂靜心境下寫成的傑作。
這首第二號交響曲是1802年、前往海利根施塔特療養耳疾時期、在大自然的擁抱的孤獨生活中的作品。是將要失音樂家的生命「聽覺」、失戀的痛楚、終於想自殺而寫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的時期
第四樂章:與第三樂章同、等於是重疊的第二詼諧曲。
=======================================================================================================
交響曲第三號「英雄」 降E長調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Eroica
在燃燒著自由精神、擁護民眾權利的貝多芬的心目中、拿坡倫是理想的英雄。他在剛完成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總譜封面寫下拿坡倫及他本人的名字、準備獻給拿坡倫。由於拿坡倫自封稱帝非常失望的貝多芬、將總譜的封面撕下、另寫上「英雄交響曲」以留念英雄。這首交響曲完成於1804年、在第二年1805年4月7日公演。全曲到處都有很美的旋律、但稍嫌長一點。華格納評說這首交響曲的四個樂章分別為活動、悲劇、寂寞及愛。
第四樂章:是勝利的樂章。以華麗樂音開始的弦的總合奏、接著由如驚濤般強力的管弦樂總合奏達到顛峰。
=======================================================================================================
交響曲第四號 降B長調 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
這首第四號交響曲是貝多芬一生中最平靜無風無浪時期的作品。馥郁花香如春霞般包著全曲、呈現歡喜、幽默、純真、流暢全曲。在這首看不到聽不出其他的作品哪種詠嘆或悲劇的影子。徹底幸福快樂的內容與「第三」及「第五」成為很有趣的對照。舒曼對這首第四號評說「夾在北歐神話中的兩巨人中間的希臘少女」。
1806年36歲時之作、1807年3月初演。同時期的作品有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及三首Rasmovisky弦樂四重奏曲等。當中這首第四號特別開朗、理由是他正與布倫斯維克在談戀愛、大呼「我的天使」。
第一樂章:除了靜靜的序奏部、如山洪般的喜悅。
第二樂章:高雅清婉的旋律。清純魅人的曲調。
第三樂章:精彩的小步舞曲。暢滑起落著的樂音中也有幽默。
第四樂章:如亂舞的雷射光、活潑如在跳舞的樂音、全曲只有歡樂。
=======================================================================================================
交響曲第五號「命運」 C短調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命運如此叩門」、貝多芬這樣說明最初的四個音。他勇敢地對恐懼、悲劇的命運開始。他極強的氣魄及不屈的精神戰勝了殘酷的命運。
這首「命運交響曲」從1805年開始作到1807年前後經3年才完成。到1808年12月才在維也納初演。在歐美對這首第五沒有冠于「命運」的習慣。但這首第五交響曲是最為人喜愛的交響曲、甚至他的其他八首交響曲都比不上它。
第一樂章:開始的四個音就是所謂的「命運如此叩門」。主題的這四個音在樂曲的表背自由跳動。
第五樂章:牧人之歌。暴風雨過後的歡喜和感謝。
=======================================================================================================
第七號交響曲 A長調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羅曼‧羅蘭說這首交響曲是「酒鬼的作品….」、是最表達出這首的真隨之言。他說、「伴著哄堂大笑的激情興奮、閃著迷惑人的諧謔、出乎意料的恍惚喜悅、是酩酊醉客的作品。自稱是『我是奉獻美酒與人類的酒神。賜予人類神聖狂熱的就是我』」這個人的作品。
1813年12月8日、貝多芬親自指揮初演這首第七號交響曲。以手法、構成、表現、內容、樂器編制等來說、這首第七號交響曲可以說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曲中的第一名。
第一樂章:接下莊嚴的序奏、由雙簧管奏出第一主題、然後進入有點哀愁的第二主題。不久後變成所謂「舞踏交響曲」的民俗舞踏般的小主題、變化多端地發展下去。
第二樂章:管弦樂演奏的主題沉寞、嚴蕭而憂鬱。但另一方面卻有帶著充滿希望的主題像一絲微光在展開。
第三樂章:充滿活力、富于彈力的律動、粗獚的快樂地現示生的喜悅。
第四樂章:高歌狂舞、粗暴野蠻的歡樂、燃燒著潑棘的生命。
=======================================================================================================
第八號交響曲 F長調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這首第八號交響曲是1812年10月、貝多芬去維也納附近的水鄉林茨復健時的作品。有「F長調小交響曲」之稱。其實一點都不小、祗是為了與同時期的第七號區別而命名的。不過話說回來、在九首交響曲當中、這首第八號的確最短。既沒有「第五」那麼強有力的熱氣、也沒有「第七」那麼偉大、但其內容卻充滿歡喜和幽默、愉悅情感。有人說「第八」是貝多芬為了調整其創造情緒而作的小品。
當時剛好梅爾茨發明了拍節機。據說對拍節機產生興趣的貝多芬就用它寫了第二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