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身體結構部位疾病分解析概念之三:
消化器官的主要疾病
【食道】
食道癌:
發生在食道的惡性腫瘤,症狀有胸部疼痛、下嚥困難及明顯的消瘦。以60-64歲的男性罹患率最高。
食道靜脈瘤:
食道黏膜下的靜脈叢腫大型成瘤狀,多數是因肝硬化所引起的門脈壓亢進症所導致此病。此一靜脈瘤破裂後,便是食道靜脈癌破裂而大量出血致休克,所以應儘快送醫急救。
【胃、十二指腸】
胃遲緩:
胃壁肌肉緊張發生鬆弛的狀態即是胃遲緩,以先天性肌肉虛弱者罹患率較高,通常也會同時引起胃下垂及胃蠕動不良,飯後胃部有滿脹感等,而且會常發生便秘。
胃炎:
胃壁特別是胃黏膜發炎的症狀,亦稱為胃粘膜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胃炎大都因暴飲暴食所引起,症狀是上腹疼痛、噁心、嘔吐。慢性胃炎則是偶而會有症狀,偶而沒有症狀。
胃潰瘍:
發生在胃部的消化性潰瘍(慢性潰瘍),胃的組織缺損深度超過黏膜肌板,便稱為胃潰瘍。致病的主因有機械性、化學性刺激、精神壓力等因素所引起。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也對此症有所影響,此症同時還會併發胸悶、消化不良症,主要特徵是上腹疼痛,也有無症狀的情形。
胃擴張:
胃部的食物很難送到腸內,導致胃內腔異常擴大的情況。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鬆弛等是導致此病的主因。
胃下垂:
胃伸展下垂到骨盤中的狀態,以女性較常罹患。常會因為胃鬆弛導致胃內食物停滯而導致此病。
胃癌:
發生在胃黏膜的惡性腫瘍。病灶達到黏膜及黏膜肌板、黏膜下組織者是屬早期的胃癌,若在此階段將患部切除,則復發機率很低。只是早期胃癌大多無症狀,所以最好能定期檢查。
十二指腸潰瘍:
在十二指腸黏膜上所形成的潰瘍與胃潰瘍共稱為消化性潰瘍,以男性較易患此病。其特徵是右上腹部疼痛與右背中疼痛。
十二指腸憩室:
所謂的憩室是指腸內腔面的一部份壁虛弱,而由於來自內側的壓力,導致腸內腔向外側鼓起,此症狀會隨年齡而增大,發生在十二指腸者即稱十二指腸憩室。憩室裡造成發炎時,便會引起腹痛、發熱、噁心、嘔吐,並會形成腫瘤。
【腸、肛門】
痔核:
俗稱疣痔,這是肛門周圍的靜脈叢瘀血,而部份靜脈異常擴張形成瘤狀物的情形。以齒狀線為界,發生在上方者稱為內痔核,發生在下方則稱無外痔核,而橫跨在齒狀線上的稱為中間痔核。
痔瘻:
發生在肛門管及肛門周圍的瘻孔(組織中的異常管狀缺損),主要是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炎及化膿,另外在組織空隙中會形成膿瘍(稱為肛門周圍膿瘍),瘻管在肛門附近破裂流出膿液。膿液流出之後,瘻孔會殘留下來,而長期由膿瘍內壁排出滲出物,此症狀以年輕男性為主。
大腸炎:
大腸發炎性疾病的總稱,其中包括許多種疾病,因疾病不同而症狀也不一樣,主要症狀是水樣般或黏血性下痢,而大多都伴隨有腹痛及發燒症狀。
大腸癌:
因發生部位不同,而可分為乙狀結腸癌、升結腸癌、直腸癌等。主要症狀是出血、大便異常、疼痛,病因小時則大都無明顯症狀,近年來此病有增加的趨勢。
大腸息肉:
大腸內側黏膜發生病變而出現隆起乳疣,直腸與乙狀結腸較常發生。此病並無特殊症狀,大都屬於良性腫瘤,其中大約有10-15%會癌化。若息肉比大豆還大時,就會常出現血便。
闌尾炎:
也稱為盲腸炎,因種種原因導致闌尾發炎,而一般皆屬於急性發生,急性闌尾炎大多與暴飲暴食有關,以10-30歲的人發生率較高。主要症狀有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症狀開始時心窩周圍會疼痛,而疼痛會漸集中到右下腹及回盲部。
腸扭轉症:
也稱為腸軸扭症。腸管與腸間膜為軸發生後半旋轉兩圈的情形,發生部位主要是在乙狀結腸,會引起腹痛、嘔心、嘔吐、腹部膨脹、及急性腸閉塞症。
腸閉塞症:
因種種原因使腸管內食物無法輸送而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有腹痛、嘔心、嘔吐、腹部膨脹、停止排便、排氣等。
直腸炎:
直腸黏膜發炎症,因細菌感染而發生,除了血便之外並無其他症狀,與潰瘍性大腸炎一樣會一再復發。
腹膜炎:
包裹腹部內臟器官及腹壁內側發炎的症狀,一般指的是因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細菌腹膜炎。其次,因外傷或腹腔內臟器官發炎也會再次發病。
裂肛:
俗稱痔。肛門的皮膚黏膜裂開而發生潰瘍的症狀。此症非常的痛。主要症狀有排便疼痛、便後肛門痛,一般出血量並不多。
【肝臟】
肝炎:
這是因過濾性病毒所引起的發炎症狀,有A型、B型,非A非B型三種。A型是經由食物感染,B型與非A非B型則是藉由輸血感染。A型最容易治療,B型與非A非B型則易慢性化。發生肝炎之後有時會急速惡化而陷入肝不全症狀,稱為劇烈性肝炎。酒精藥物中毒也會引起肝炎。
肝癌:
發生在肝組織細胞上,以及發生在肝臟內膽管的上皮細胞的癌。肝癌有許多種類,慢性化的B型肝炎及非A非B型肝炎,會進一步導致肝硬化,而慢慢會引起肝細胞癌化。
肝硬化:
肝組織病變,肝臟變硬變小,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態。此病大多是由濾過性病毒及酒精性的慢性肝炎所演變而來。其代表症狀是蛛網狀血管腫(上半身出現紅色小斑點),與手掌紅斑。
肝不全:
發生乾癌之後生命就陷入危險狀態,有肝機能減退的現象。主要特徵是肝性腦症(精神神經障礙),與肝性昏睡。
【膽囊、胰臟】
胰臟炎:
這是因胰臟本身所製造的酵素侵犯到胰臟所引發的疾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屬於急性及嚴重時,胰臟組織會發生壞死。導致此病的主因為酗酒、暴飲暴食及其他因素。其症狀是由心窩下方到左上腹會感到劇痛,而慢性症狀從無痛到鈍痛、劇痛等不同階段。
胰癌:
發生在胰臟的癌症,50-60歲的男性最易發生。其症狀是上腹疼痛、體重減輕、黃疸等。早期診治仍不易達到效果,近年來此病有增加的趨勢。
膽管癌:
發生在肝外膽道系(左右的肝管、總肝管、膽囊管、總膽管)的癌症。以40-60歲左右最容易發生,不過發生率並不高。
膽結石:
再膽囊或膽管內形成石頭的情形,這是由膽汁內成分(膽紅素、膽邕醇)與鈣所形成的。患此病時有時並無症狀,但有時左右上腹部會劇痛。
膽囊炎:
因大腸菌等腸內細菌感染而發生發炎的症狀。而之所以會引起細菌感染的主因是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發生膽結石,導致膽汁無法順暢流通所致。有時雖無結石一樣會發生此病。膽囊炎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時會發高燒、右上腹劇痛,嚴重時膽囊壁會破洞。
膽囊癌:
發生在膽囊的癌症,60歲以上的女性較易發生,可能與膽結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