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文明病心身症
阿強是我的好朋友兼同事,他經常跟我抱怨他身體到處都不舒服。看遍了各科的醫師,只差婦產科沒看, 醫生都說沒問題, 可病老好不了,真是痛苦萬分。有時候想死了算了,此時,「心身症」 也許已經悄悄的上身了。
什麼是心身症呢? 它又稱 「精神生理反應」,是指因長期的心理壓力造成身體器官功能的失調,長久下來,往往會造成身體組織的病變,而患者常常只注意到身體功能的障礙而到處求醫,很少注意到心理及情緒方面的症狀。
其實早在西元前四世紀以前柏拉圖就已經認為心靈與身體是不能分開的。所謂「久病厭世」、「積勞成疾」也是病由心生的描述。如果你有氣喘,醫生提醒你心裡要放輕鬆,凡事想開點,你會覺得他囉嗦嗎?先別不高興,你該感謝醫師才對,這表示他有心身醫學的觀念,知道你的病症是源自「心理因素影響生理狀態」,他所做的這些處置和建議是很恰當的。
怎樣的人會得心身症?
每個人都有機會碰到這種情況,不過在人格特質上,緊張型、依賴型、敏感型、過度求完美型、強迫性格型、不成熟型的人在遭逢心理衝突或過度的壓力時,更容易罹患心身症。根據國內研究顯示,罹患這類疾病的人口比例可能高達百分之四十二,在一般科門診病人,更有一半到四分之三患者可能是各類心身症疾患者。絕大多數的人也或多或少經歷過重大的壓力事件所引發的頭痛、胸悶、腹痛、腹瀉等症狀,簡單來說,這些都是心身症候群的典型表現。
心身症的患者往往有明顯的情緒障礙,或一部分的神經質性格,由於身體疾病受惡劣的心理狀態影響而惡化,情緒因而更加的焦慮憂鬱,最後走上厭世之途,往往在眾人錯愕之間,遺憾的離開人世。
臨床上的表現
根據馬偕醫院家醫科醫師詹欣隆表示:心身症遍及身體各個器官及臨床各科別,在門診及急診常可見到非常多樣化的表現,常見的包括有:
一、心臟血管系統:二尖瓣脫垂、冠狀動脈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塞,此外一些類似心絞痛的胸部悶病感也是常見的表現。
二、呼吸系統:過度換氣症候群、氣喘等。研究發現過度換氣在極度焦慮、緊張時刻常會誘導其發生。
三、消化系統:胃食道逆流、嘔吐、消化性潰瘍、腸燥症、肥胖症、神經性厭食症等皆被視為心身症的臨床表徵。
四、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或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腦下垂體功能也與情緒變化或心身症有特別關聯。
五、免疫系統:包括過敏反應、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的產生,都與長期處於心理壓力狀態有關。
六、皮膚疾病:皮膚搔癢是很常見的表現,此外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蕁麻疹也都是心身症的表現方式。
七、慢性疼痛與肌肉骨骼系統:經常性的頭痛、偏頭痛、腰酸背痛,甚至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也經常是心身症的表現之一。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罹患了心身症呢?教大家一個大原則:「當您因為身體症狀遍訪名醫治療多年卻效果不佳時」可能此病已悄悄上身。心身症患者不能只是治療生理的部分,得雙管齊下,同時作心理治療,有許多調適心理壓力放鬆心情的方法或音樂治療、靜坐等都可嘗試。
文/記者葉涵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