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1107
 Sei Bella~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喜歡寂寞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奇不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孩子是「低頭族」,怎麼辦?
作者: Sei Bella~ღ 日期: 2011.11.17  天氣:  心情:
看了這篇報導,心有戚戚焉。
科技進步雖是好事,但有時候卻壞了生活品質,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
多找機會與家人或朋友相處,
偶爾聚聚餐~面對面聊聊天,增加彼此間的情誼。

孩子是「低頭族」,怎麼辦?
天下雜誌 – 2011年11月14日 下午7:12.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睿智的父母在用心照顧孩子的同時,可別讓孩子失去原來的強韌與能力,
變成一株華麗而脆弱的溫室花朵。
文/呂奕熹

智慧型手機掀起另一種「網路使用習慣」的革命,以前在捷運、公車上常會嫌棄學生講話太吵,
現在不管大人小孩,全都變成了「低頭族」,面無表情盯著那小小的螢幕或對著它傻笑。

五建議,讓孩子不被手機牽著走

面對科技的進步,筆者從實務經驗提供父母們以下建議:

1.確認孩子需要的手機功能,夠用就好

父母提供高階的手機,卻不希望孩子沉浸在手機的娛樂功能裡,這就像送了一台頂級的保時捷跑車,
卻不斷告誡只能開時速六十公里一樣,會不會太強人所難?

只給孩子適當的需求,不要超過。正如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說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般,父母親給得太多、太好,不僅會讓孩子失去了努力的目標與動力,
自己也會為了要如何提供「更好的」資源而傷透腦筋!

2.不要試著介入孩子的社群

父母愈想去親近孩子,孩子就會逃得更遠,或許保有一定的距離,才不會逼得孩子遠離自己。
家長可適當的提醒孩子在網路上要保護自己,並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忙的時候,
父母親一定全力協助,不要害怕告訴父母。然後就請信任你的孩子。

3.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工作賺錢後自己買」的概念

在衣食不缺的狀況下,從小教導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沒有工作能力,不會賺錢,就不應奢侈浪費。
幫孩子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後自己賺錢自己買的概念,不僅可以教導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
也可以幫孩子找到未來生涯的意義。

4.以身作則,放下自己的手機

不管是網路成癮或是手機成癮,如果不能夠全家一起改變,每個人都遵守相同的原則,那成癮者的症狀,
絕對很難被改變。

因此,請父母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 iPad 或電腦,那是跟孩子溝通的基本誠意。

5.使用不經意的案例提醒,比說教有效

在與孩子溝通臉書或網路成癮時,若能加入一些事實的案例,對孩子會更有說服力。
例如因為曾經在臉書上使用謾罵的字句,變成後來求職時不被聘任的理由。
這樣的例子會讓孩子在網路上的行為言語更為謹慎。

Good TV 創辦人陳進隆曾說過一個「絲瓜的比喻」。
某位農產專家研究出一種又大又甜的絲瓜,因此挑選一位農民進行栽種,並且隨時回報結果。
幾個月後,絲瓜長大結果,真的又大又甜,但是這位農民卻不願意分享一些種子給其他農民。
沒多久之後,這位農民發現他的絲瓜愈來愈小,愈來愈不甜,跟一般的絲瓜沒兩樣。
原來絲瓜必須授粉之後才會結果,但授粉的來源卻是鄰人的一般絲瓜,好的品種當然就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以同樣的例子,筆者也想提醒父母,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不過是想給孩子好一點的環境,
好一點的現實條件而已,能力可及之處為何不能用這樣的高科技產品?
卻沒有想到,孩子的網路成癮、臉書成癮就是來自於每個人手上都有智慧型手機;
也沒有意識到,有部分的校園霸凌或是校園搶奪打架事件,也可能是因為孩子炫耀自己的高階手機,
或嘲笑其他孩子的一般手機而起。究竟我們是在培育優秀的品種,還是在製造讓品種愈來愈差的環境?
睿智的父母在用心照顧孩子的同時,可別讓孩子失去原來的強韌與能力,變成一株華麗而脆弱的溫室花朵。


延伸閱讀:

鄧惠文:小孩,是禮物還是枷鎖?

標籤:
瀏覽次數:25    人氣指數:625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喜歡寂寞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奇不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