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20094
 梭哈的soulhear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轉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笑呵呵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生活中的困苦交錯地出現
作者: 梭哈的soulheart 日期: 2014.08.08  天氣:  心情:



--



前陣子好不容易將保羅.奧斯特的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讀完,但其間的艱
難困苦卻超乎原先所想像,這讓我想起過去閱讀黃碧雲《末日酒店》以及唐.德里
羅《大都會》時的經驗。

只是奧斯特這本回憶錄,本質上應該是比《末日酒店》與《大都會》容易理解得多
才對。

《末日酒店》原本就是基於黃碧雲本身並不希望太多人懂她而去寫的,因此她用上
了蠻大成分的港式中文用語,也恣意地無視標點符號,敘事模式明顯顛覆常理,時
間軸、人稱交錯頻繁。或許她不是故意這麼寫的,只是不再遷就於讀者,單純地想
用自己的方式來書寫而已。而我承認在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失敗的,即使關掉音樂,
再怎麼集中精神,文字讀過卻依然感覺不到有留下什麼,中斷之後隔一段時間,第
二次去讀才理出一個脈絡。

而《大都會》帶來的卻是另一種不同的痛苦,雖然要搞懂字句的涵義或許不難,但
每當句子堆積到某個程度,就會痛恨自己了解得太少,仔細思考之後,還是會覺得
解構概念的拼圖少上好幾塊。這樣下來,愈讀下去愈痛苦、愈矛盾,可一旦將線索
的一部分湊起來、或者將兩塊拼圖接上時,卻又能帶來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種片
片斷斷出現的滿足感與痛苦交錯出現,現在想起來,還真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經驗。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前面三分之一寫的是作者的父親,後面的三分之二卻是一段
接一段關於作者自己昔日困苦生活所集結而成的〈記憶之書〉,描寫父親的文字客
觀體貼得多,可寫到自己的部分,卻不像他另一本也算是回憶錄的《失意錄》來的
直接坦白,至少〈記憶之書〉的外表是變化多端且模糊不清的,雖然內在是誠懇又
透明的…

現在想起來,這本回憶錄並不像另外兩本那樣麻煩,至少在個別的段落或情節上不
難理解,但或許是當時自己的生活也正處在近期比較困苦的階段,沒有太多的能量
來裝載必須細嚼慢嚥的事物。



--



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欣賞Travis的演唱會是一次十分奇特的經驗,
這跟之前聽幾個一生也許只會聽到一次的樂團的感覺略有不同,
那些震撼與感動依然是滿滿的,只是這回卻有更多的心酸與傷感。

但這麼說並不代表這一次產生了某些負面情緒,
相反的我還很享受一些內心失溫現象的啃蝕,
也不是發現像是Don Henley的聲音有些退化而難過的這種,
當時的難過只是一種假象畢竟他已經是一種永恆。

穿插在終能親眼看到這支蘇格蘭團體的悸動之中的,
是一種一波接著一波、徐徐而來的莫名感傷,
而這種失落感(?)好像又跟自己當下的心境相仿,
毫不保留地貼合在一起。

主唱Fran Healy聲音確實已無當年的爆發力,
但嗓音仍是極具魅力又穿透力十足的,
現場聆聽好像更能帶出悲喜交錯的心境,
不斷地反芻自己的和對方的點點滴滴。

尤其是當Fran唱著像是〈Turn〉或〈Sing〉這些全盛時期的作品,
再對照到去年才發表的〈Mother〉、〈Moving〉時,
那種時不我予的感覺會變得特別強烈。

明明Travis還是這麼棒但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被那麼多人追逐著?
為什麼他們總無法達到像Radiohead那樣的境界?
而現在連Coldplay都已經遠遠地將他們甩開…

並不是對另外兩支英倫天團有所埋怨,
事實上Radiohead與Coldplay都是我相當喜愛的團體,
Coldplay主唱Chris Martin還是Fran最忠實的擁護者,
單純就是對Fran與他的團隊而感到不捨。

Travis鼓手Neil Primrose在十二年前差點因泳池滑倒傷到脊椎而失去生命,
而後他們克服解散危機重新出發卻發現接腫而來的的卻是種種的不如意,
總能創作出如詩般詞曲的Fran有一段時間還飽受抑鬱症的折磨…

或許是因此而造成錯覺也不一定…
總覺得Travis在渡過那段最失落的歲月之後,
多數作品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憂鬱色彩,
即使是吹著口哨、輕快的〈Reminder〉也是一樣。

我想並不是依此做為對他們作品的一個界定,
只是情感因應之後所造成不同觸動的各自集結而已,
第二張專輯《The Man Who》仍是最愛、也是最棒的,
但過去十年的許多歌曲總會挑起內心某些困苦或虛弱的部分,
在不斷流動的思緒與時間軸中交錯地出現著。

在現場聽著Fran唱著一首接一首的成名曲,
腦海裡偶而會響起幾首近年來不太會出現在演唱會中的旋律,
像是《The Man Who》裡的〈As You Are〉
想到歌詞的第一句就是「每天醒來都是孤獨的…」
那種無奈卻會心一笑的感覺就十分強烈。

更常想到的是他們為什麼不唱《Ode to J.Smith》裡的歌,
這雖然不是一張在市場上成功、普遍造成共鳴的專輯,
卻是Travis最抒發內心、最能證明自己存在感的證據。
而我又最想念專輯最末的〈Before You Were Young〉
Fran的詞寫得好簡單、卻又棒極了,
如果能在現場聽他唱著「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從低吟唱到假音的戰慄感肯定會讓淚水崩塌下來。

Fran發表這首歌大約是在35歲的時候,
能想像這年紀的他唱著「青春未滿」或「年少輕狂」嗎?
人們總在辛苦的時候回到過去來觀看現在的自己,
卻又不太願意承認這種看似自虐其實卻是自省的行為,
而Fran的誠懇帶來了多麼大的勇氣。


In the days before you were young
We used to sit in the morning sun
We used to turn the radio on, what happened?


We'd see our lies in the aisles of fate
And take our cradles to the grave
But even then we're never safe from danger


And if you ever need me call
I will be there waiting
When you fall you know I will
I love you forever, I'll never say never


But I've only got two hands
And I never learned to dance
I'll never get a second chance whatever


I'll take the breath away from your sighs
And wipe the tears away from your eyes
And hope the fire never dies inside you


And if you ever need me call
I will be there waiting
When you fall you know I will
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









標籤:
瀏覽次數:565    人氣指數:19065    累積鼓勵:92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轉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笑呵呵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8-08 23:29
她, 43歲,新北市,農漁牧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