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中醫療法 --吳蓉茹醫師
憂鬱症、癌症、愛滋病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的三大疾病,現代化生活步調日益緊張,工作壓力也愈來愈大,憂鬱症病患有攀升的趨勢。憂鬱症起因是大腦中化學物質不平衡,加上其他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干擾,導致憂鬱症發作。 可誘發憂鬱症的因素包括:失業、失去摯愛親人或朋友、受壓或患病、濫用藥物或酗酒、某些治療藥物,如類固醇及降血壓藥等治療,此外,憂鬱症亦可在沒有明顯因素下形成。若連續2星期出現下列5項或以上症狀,便有可能患上憂鬱症:1.情緒低落2.對事物失去興趣或無法享受3.暴飲暴食或食慾不振4.失眠或嗜睡5.激動不安或遲緩呆滯6.缺乏動力7.覺得自己是無用、沒有價值的人8.精神不集中9.重複地有死亡念頭。
憂鬱症屬於中醫“鬱證”範疇,在“失眠”、“善忘”、“癲證”、“百合病”、“梅核氣”等論述中亦有記載。一般認為其病因多與七情刺激有關,病機多為肝失疏泄,氣機鬱滯,日久鬱而化火,導致氣、血、痰、濕、食等諸鬱,引起臟腑失和、陰陽失調,心神失養而發病。 憂鬱症的證治分類: 一、肝氣鬱結:症狀為精神鬱悶、情緒不寧、喜歡嘆息、煩躁焦慮、夜不入寐,多做惡夢,胃納呆,大便不爽、胸悶、少腹痛或脇肋脹痛、噁心噯氣、婦女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乳房腫塊。
二、肝鬱脾虛:症狀為情緒憂鬱,頭暈神疲,記憶力減退,心悸少寐,多夢易驚,四肢沉重少動,納呆便溏,月經不調,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弦滑。
三、肝鬱化火:症狀為性情急躁容易發怒、頭痛、眼睛紅、欲嘔、胃酸過多,口苦口乾,便秘,胸悶脇肋脹痛,舌紅,脈弦數等證。
四、心神失養:臨床表現心神不寧,失眠,記憶力減退,沉默少言,疲乏,時常暗自哭泣。
五、心脾兩虛:症狀為失眠健忘、心悸膽怯,面色不華、頭暈,食慾不振、腹脹、易腹瀉、思慮過多,神疲懶言,舌質淡,脈細弱。
人若常以負面思考的方式,總是從不好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及周遭事物、甚至對未來的期待,就容易身陷在憂鬱的漩渦。人難免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刻,遇到困境時,應該採取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態度。「快快樂樂過一天,煩煩惱惱也是過一天」,日子要如何過,自己是可以決定的,這種決定端賴你用那一種思考方式去看待生活的種種。快樂與憂鬱,往往也正是這樣的一念之間。
倘若症狀輕微,不妨嘗試以下的自救方法:1.向人傾訴(伴侶、朋友或輔導員)你的感受。2.保持活躍的日常生活,安排戶外活動或多做運動。3.保持正常飲食:進食大量蔬果,確保飲食均衡。4.避免吸煙、飲酒及濫用藥物。這些東西不但不會使你精神好轉,反會令你情緒更低落。5.爭取休息。如果可行的話,放下日常工作數天。6.透過運動、冥想、瑜珈或按摩鬆弛一下。
目前憂鬱證之患者時常會同時就診中醫及西醫,我們可從西醫較為清楚的診斷標準來評估病患所處之憂鬱狀態,若屬輕度憂鬱患者,而病人也不願意接受西藥治療時,可經中醫的辨症論治後,採中藥治療搭配心理治療。原則上,從中醫的角度依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來治療各類型的憂鬱疾患,必要時可配合精神科少量治療劑量的精神藥物及心理治療,中西醫互相配合,可讓病患的服藥順從度增加,讓生理較快恢復常態、工作、社交、學習能力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