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2,578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89714
♡夢凡♡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令人動容的智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學生時的70分職場上的100分
作者:
♡夢凡♡
日期: 2010.01.06 天氣:
心情:
在10倍速競爭的時代,「第1名」,是許多父母對子女的期盼、也是許多人的目標。
然而,1989年,大陸小學老師周武提出的「第10名現象」研究,卻顛覆了舊思維:
第10名之流的中庸學生,獲得的關愛眼神不多,但壓抑也最少,在人生賽局中,反而容易
成為冠軍。當然,置身在耀眼的白小鴨之中,黑小鴨顯得黯然失色,然而,黑小鴨有「黑
」的本色與活力,何不讓想法轉個彎,脫離「白」的隊伍、評價與迷思,走出黑小鴨變黑
天鵝的尊容與自信。
今年是愛因斯坦發表影響全世界的「相對論」一百週年。這位近百年最偉大的科學家,在
大學畢業後,當時還沒成名的他曾經回母校找老師,但他老師根本不認得他,還以為,愛
因斯坦是一個想借錢而謊稱是他學生的小混混。
後來很多人在討論,愛因斯坦可能是小時了了,但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反問:「是愛因斯坦
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才華嗎?還是學校的考試,沒有把他的才華考出來?」李遠哲說,
愛因斯坦如果拿到考卷,看到第一個問題沒有道理,會好好地分析問題,而沒有回答。結
果,拿回考試成績,可能只有二十分;但如果坐下來跟他好好探討一些問題,那可真是了
不起。學校成績,顯然看不出,誰能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
後的今天依然,在中國大陸的一項小型調查,顯示類似的情況。
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杭州市天長小學老師周武受邀參加一次畢業學生的聚會。當時他暗
自吃驚:那些已經擔任副教授、經理的學生,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相反的,當
年那些成績突出的好學生,成就卻平平。
這個現象引發周武的好奇,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經過十年、針對一百五十一位學生的
追蹤調查,周武發現,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種動態變化中,小學的好學生
隨著年級升高,出現成績名次後移的現象: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五名,進入中學後名
次後移的,占四三%;相反地,小學時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學生,在進入國中、高中後,名
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八一‧二%。
================~~~~分格線~~~~===============
「第十名學生」潛力無窮
於是周武提出所謂「第十名現象」:第十名左右的小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
,讓他們未來在事業上嶄露頭角,出人頭地。這裡所指的第十名,並非剛剛好第十名的學
生,而是指成績中庸的學生。根據周武解釋,這個群體的共同特徵是:他們受老師和父母
的關注不那麼多,學習的自主性更強、興趣更廣泛。至於名列前茅的學生因為得到父母、
師長過分關注,過分強化學科成績,反而扼抑了潛能和學習自主性。
這個研究結果,觸及了基礎教育的癥結:究竟是分數重要,還是學習力重要?經由大陸媒
體爭相報導,「第十名現象」引起廣大回響,從省教育單位到學校,從學生、家長到專家
……,透過網路不斷轉貼,餘波甚至蕩漾到了台灣。聯電發言人劉啟東三、四年前到大陸
出差,被當地同事熱烈討論「第十名現象」,激發探索的興趣。這研究也呼應著他個人的
成長,這位曾被全球外資法人票選為「亞太區第一名」的半導體分析師回想自己的歷程,
一直以來最好的名次也就是第十名。劉啟東說,他不是不念書,而是不把所有時間都用在
念書。
讀書時的第十名、職場上的第一名,劉啟東是「第十名現象」的典型代表。
不過,周武的調查,在周延度上仍有爭議處。專門研究青少年行為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吳齊殷認為,畢竟孩子的發展是不斷地變化,嚴謹的方法必須是針對每一個孩子
的生命歷程做紀錄,而不是取幾個時間點的學業成績做比較,這過於隨機。
儘管如此,「第十名現象」的研究,丟出了兩大觀點:其一,考第一名有用嗎,名次有多
大價值?其二,讀書時代學會什麼,才具有永續競爭力?
~~~~~~~~~~~~~~~~~~~~~~~~~~~~~~~~~~~~~~~~~~~~~~~~~~~~~~~~~~~~~~~~~~~~~~~~~~~~~~
考試,是考人類已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觀點,李遠哲的看法是:「考試是考不出到底這個人有多大的能耐。考試考的是人
類已經解決的問題,別人都已經去做了,老師從來不去考老師不會的事,他怎麼會去考他
不會的事呢?」
因此,「當你把所有時間放在考試,你一輩子就會被糟蹋掉,」今年三月二日,他在一場
對台大學生的演講上「生活在急速轉變的世界裡」,對未來的社會菁英提出警告。考試名
次既然價值性不大,究竟什麼才能產生價值?
李遠哲說,五十年前,父母親希望孩子進到大學後可以學得一技之長,然後靠一技之長走
遍天下,這在過去是行得通。但現在的社會,如果還想可以靠一技之長走遍天下的話,他
會說:「時代不一樣了。」在知識經濟時代裡面,很多重複操作的工作都已經被機器人取
代了。留給人類做的事情,往往是變化多端或是令人驚訝的事情,這需要擁有能夠適應變
化的智慧。他分析自己的歷程,過去累積的很多知識,隨著歲月都慢慢地忘掉,沒有多大
用處,但是很有用的是:「自己學東西的習慣,是一輩子享用不盡的。」
分析學習力,可以進一步探討人類的學習動機。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教授Carol Dweck分析,學習動機來自兩種目標:
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和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
「學習目標」指的是,打從心裡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棒,事情做得更好而產生學習動機
;「表現目標」則是指,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
屬於「學習目標導向」的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充滿學習興趣,他們會選擇有挑戰性的
工作,並且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屬於「表現目標導向」的人,則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
,會努力求得好成績。但是這種人如果遇到自己做不來的事,就會拚命逃避,以免因為失
敗,被人家瞧不起。
動機強,中庸生也能靠續航力得標
政大教育系教授吳靜吉解釋,一個孩子會用功拿好成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學習得很有
興趣,很有學習動機。名次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如果學習動機和表現動機都強,這樣的
孩子未來的學習力仍能持續;但如果是表現動機強但學習動機弱,這樣的孩子只能拿到當
下的第一名,不具有學習續航力。至於學校成績比較中庸的學童,有很多就是屬於學習動
機強的學生,因為擁有學習力,即使小時候成績不突出,靠著續航力未來表現越來越好。
台北縣新莊國小校長吳順火指出,所謂的學習力來自「先天屬性+後天屬性+努力」,先
天屬性指的是孩子的性向;後天屬性則需要父母認知到孩子的先天屬性之後,給予引導和
支援。可惜的是,吳順火觀察大部分的家長,總是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們要求名次、要求
名校,以為這樣未來就能成功,
「如果後天不引導,甚至打壓,孩子的先天屬性是會消失的!」
考試、排名 都是自信殺手
擁有耶魯碩士學位的建築設計師黃永洪,從小成績都只求及格。記憶中,除了小學一年級
考過第四名之外,後來幾乎對名次不再有記憶。「考試、排名都是在打擊你的自信!」
黃永洪非常慶幸自己在澳門求學,不但沒有聯考壓力,反而得到父母、師長的支援,建立
他對建築、美感的自信。
「我的自信來自一種幸運,」他說,國小時候雖然也曾經因為考不及格被爸爸打小腿肚,
但其實他父親也只要求及格就好。
中學時候黃永洪每年暑假都跑香港,拿著相機拚命把喜歡的房子拍下來,當時他不知道原
來蓋房子可以是一門學問,純粹就是把相片收集起來欣賞。高中的班級壁報比賽,給了黃
永洪第一次驗證自己能力的機會。他費盡心思,用柏油、麻繩、金屬做壁報,三年下來為
班上拿下九次的冠軍。到今天,他的櫃子裡頭還收藏著一面獎旗——奧華中學一九六五年
班際壁報比賽冠軍。
黃永洪對藝術的喜愛因為壁報比賽而更加熱烈,他到舊書攤翻閱國外的建築雜誌、上課時
候低頭畫著自己的夢想之屋。有一回,荷蘭籍神父看到他上課在畫畫,不但沒有責備他,
反而建議他以後念建築系。
「建築耶!」那是黃永洪生平第一次聽到這個字architecture,
以前他就只知道房子,黃永洪太興奮,他一直以為畫房子只能偷偷摸摸,沒想到竟然有大
學可以正大光明畫房子!
黃永洪對建築的無窮學習力來自不斷實做(壁報比賽)與師長(神父)的鼓勵,所培養出
來的自信心。這連他申請耶魯大學建築研究所被拒,都沒能把他打倒。「我當時簡直發狂
!」黃永洪不相信自己沒有錄取,立刻又準備了一本作品集,請英文比較好的弟弟黃永沃
幫他寫信給系主任。一個禮拜耶魯回信,原來是秘書弄錯了,他終於如願踏入耶魯的殿堂
有目標的人,才能管理信心
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的母親從來不要求他的名次,但他懂得自我設定學習目
標並且找到學習方法。施振榮說,每個人都要設定目標,但必須是有挑戰而且達得到的,
這樣才能建立起自信。「人生最重要的是管理信心。」他認為,小孩子還不夠
成熟的時候,是沒辦法承受太大的挫折的,所以很多事情只要馬馬虎虎就好,重點是抓住
一個大原則。
例如,「要更好」是施振榮的大原則,所以他經常為自我設定目標,要求自己一定要有進
步,但不一定要考一百分。就他觀察,過去成績很好的同學,因為對成績的得失心太重、
壓力太大,反而沒有機會去發展人際關係。
學習的態度,是求學的基本。父母不該是培養第一名的孩子,而是培養孩子成為學習目標
導向的人,這才是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全力拚讀書,會產生排擠效應
「人生是長跑,不應該拚命讀書贏了上半場,下半場就沒了持續力。」專研資優教育的師
大特殊教育系教授吳武典比喻,第一名的學生如果為了維持第一,把所有的資源都拿來讀
書,自然會排擠掉發展人際關係、領導力或是其他興趣的機會。父母以為考第一名就等於
能考上好學校,而考上好學校又等於未來能出人頭地,如果一再這樣畫上等號,忘了培養
孩子成為有學習目標的人,可能留下遺憾。
張文瑜,三十二歲移民美國的家庭主婦,兒子才六歲就開始上滑雪課、潛能開發課。
「我很怕他跟我一樣,所以要讓他多學、多玩!」
童年時代的張文瑜,是個「第一名學生」,小學四年級已經戴上厚重的眼鏡,國小到高中
累積的獎狀塞滿兩大本資料夾。「我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第一,」問題是張文瑜不算資
優,讀書的時間經常是別人的好幾倍,每次都是盡到最、最、最大的努力才拿到第一。同
學呼朋引伴出去玩,張文瑜一定是窩在家念書。張文瑜沒有不快樂,因為父母以她為傲,
「只有拿第一,他們才會繼續愛我!」
大學聯考張文瑜沒有上台大外文,生平第一次讓父母失望。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張文瑜
幾乎無法承受,她抓狂似的放火燒高中課本,還好父親及時滅火。街坊鄰居耳語:他們家
小孩讀書讀瘋了!
放火事件讓父母不逼張文瑜重考,但是上大學後她頓然失去目標,不知道為何要讀書,
「同學都只希望不要被二一,老師也不要求第一名!」張文瑜不敢讓同學知道自己過去都
是第一名,每當大家談論起高中、國中的事情,她都藉故走開。更挫折的是,同學會跳舞
、會唱歌,這些卻從來不曾出現在張文瑜的生命中。
「過去的已經不可能彌補了!」人生的目標在大學變得越來越不清楚,總是在羨慕別人的
情緒中度過。大三上學期張文瑜就嫁為人婦,直接從學校踏入家庭,因為她不認為自己有
能力在社會上找到好工作,舉家移民美國更讓她鬆了一大口氣,因為不會再有親戚問起她
小時候的輝煌戰果、更不會有碰到同學的尷尬。她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讓孩子過一種和
自己截然不同的童年。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史登堡(Robert J. Sternberg)是美國研究智慧方面的大師
他提出「智慧三元論」——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
實務能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創造能力〈creative intelligence〉。
並認為只重視智力的「成績評量方式」是偏差的,這類評量方式只測量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卻沒有分析到實務能力及創造能力。也因此,根據羅伯.史登堡的論點,學業能力只代
表「今天」的成功,無法保證未來的成就。
激發孩子去「贏未來」
現在許多教育制度已經越來越能肯定多元價值,包括體育優秀的學生也能拿縣長獎,
吳順火說,德、智、體、群、美五個面向都設縣長獎,彰顯的就是多元價值,不會永遠都
是考試最厲害的拿獎。小學的名次也只排到第五名,第六名是進步獎,其他學生都是第七
名。這樣的方式讓許多父母、學童喘了一大口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就
說,就算孩子是最後一名我也不知道,真是太好了!
分數不能代替經歷,文憑不能代替文化和智慧,
「絕對不能以小看大,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有機會!」
吳齊殷說,許多成功人物的成長經歷都說明,名次和人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父母應
該保護孩子智慧的火花,而不是拚命給壓力。
「考試爭第一,是投資現在,教育是要投資未來。」吳武典認為,「第十名現象」的主要
意義,是「觀念上的暮鼓晨鐘」——即使不是名列前茅,成績中庸的學生還是有無窮潛力
。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成績真的不能特別反映出什麼,孩子的未來路很長,變數是很大
的。正如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所說:
「他還在學習,你要他贏什麼?我們要讓他去贏未來!」
標籤:
瀏覽次數:
911
人氣指數:
3911
累積鼓勵:
1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3
1
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令人動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