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局勢,實在讓人快樂不起來。薪資成長停滯、政治情勢渾沌、台灣10縣市家戶收入下降……等等各種悲觀統計數據不斷出現,負面新聞不斷報導,日子似乎愈來愈難過。
儘管如此,在台灣各個角落,仍有許許許多多快樂工作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投注熱情,努力打拼。
2006年「快樂工作人大獎-快樂工作人」,選拔真正展現快樂工作、熱情生活的新工作典範,今年有超過100人報名參加,所有參賽的個人均由企業推薦,分為主管組與一般員工組。最後共選出7名得獎人與4名特別獎得主。
他們都是最基層的員工與主管,也許薪資頭銜不如人,沒有豪華氣派的工作環境,工作壓力有增無減,但是他們仍然能樂在其中。
為什麼《Cheers》雜誌不舉辦全國最優秀的員工與主管比賽,而是選拔快樂工作人?根據《Cheers》雜誌研究,近3年,台灣人工作時數名列全世界前5名,但同時期國民所得並無增加,未來台灣人才的競爭力,不再是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工作時數來謀取台灣的富裕。
對人的評價,也不是以職位、年薪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就如同“Cheers”這6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Career—生涯認知、Happy working—工作態度、Eanble—學習能力、Enrich—生活與視野、Relationship—人際與團隊、Success—績效表現),如果在這6個構面都能有高度的認同與表現,自然就是一個享受工作與生活的快樂工作人。台灣才能靠高度承諾工作、積極面對挑戰、增加附加價值的上班族,勾勒美好的未來。
擁有快樂的態度最重要
人終其一生,半生都在工作。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沒有錢會不快樂,但是賺更多的錢不會更快樂。薪水與職位不能讓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高度承諾。唯有在工作本身實現自我、感到快樂,才能持久。
如何培養快樂的工作態度?
快樂是一種態度,出自於內在,而非從外在獲得。這一次快樂工作人大獎評審、出版《快樂的50種方法》的知名作家王文華指出,一般人常將快樂的活動與快樂的精神混淆。「誤以為快樂就是去做讓自己快樂的活動,像是學北歐人曬太陽,學法國人吃cheese,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用快樂的精神面對困難。【重要的是正面的態度】
快樂並不是一帆風順。今天工作的挑戰與日俱增,能夠勇敢面對挑戰、面對挫折、面對變化,才會有快樂的結果。台灣惠氏公司營養品事業處的資深醫務行銷經理尹岱智便曾面對組織內部以及外在環境的雙重改變,但是他卻把這些挑戰視為機會。 【把挑戰視為機會】
從西藥事業處轉換到營養品事業處,成功將過去向醫護專業人員推銷的經驗運用在新工作上,使得產品的市佔率從原本的第3名上升到第2名。另一方面,在出生率急速下降、母乳餵哺率增加的情況下,他反而更積極規畫不同的行銷活動,維持品牌知名度。
為什麼有人可以如此樂觀?這些人懂得「告訴自己好的故事。」
《越快樂越健康》(Healthy Pleasures)作者羅勃‧歐恩斯坦(Robert Ornstein)說,快樂的人知道如何消除負面想法,用正面情境思考。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找出負面想法的根源。
‧我是否以全是或全非(all-or-none)的方式思考?
‧我是否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成常態?
‧我是否假設最壞的可能性會發生?
‧我是否忽略了自己的優點?
‧我要如何換個方式來處理這件事?
每當你又開始陷入負面情緒的困擾時,不妨拿這些問題問自己。
找到日常生活的快樂小片段
不過,就算再樂觀的人也有情緒跌落谷底或壓力大的時候,沒有人天天都是快樂的。
如何要找到方法,讓自己的情緒有宣洩的出口?那就得培養日常生活的快樂小片段。就算早上被客戶罵到臭頭,還是可以迅速調適自己,打起精神,繼續拜訪下一個客戶。亞培後勤管理部經理馬倩玲的應對方式就是「把事情和自己的情緒分開,先解決事情,再處理情緒。」
透過簡單的小活動讓自己快樂,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特別是面對壓力時。
心理學家艾德‧戴納(Ed Deiner)曾做過一項研究,請受試者連續6星期記錄自己的心情。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快樂來自於很多次體驗到簡單的樂趣,而非短暫的強烈興奮。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快樂的小片段才是重要的,例如看電影、喝杯咖啡、對朋友吐苦水。
選擇可以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
當然,工作仍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也是影響我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但是,什麼樣的工作才能讓自己快樂?
正向心理學家創辦人、《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作者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指出,工作快樂的關鍵不在於找到對的工作,而是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把任何一份工作轉化成對的工作。
洋基通運公司(DHL)運務員陳麗玲身為公司內唯一女性運務員,就非常能善用女性的細膩特質,把原本枯燥無聊的工作,變得有趣起來,這也是所有評審對她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她所負責的快遞區域是台塑大樓。為了方便記憶,因此用相機把台塑大樓每層樓的平面圖拍攝下來,列印好之後直接在地圖上註記不同收送件聯絡窗口的房號。
不僅如此,她還特地花時間和負責維護系統的同事學習如何操作、維護以及更新程式,細心地幫新進員工寫了一份無線掃描器使用說明書。
就如同AVEDA負責人朱平所說的:「快樂不在於找到讓自己快樂的工作,而是做任何工作都能得到快樂。」工作本身沒有所謂的好與壞,而是看你如何去做,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長處。
工作與生活不但是平衡,也是融合
不過,工作只是一部份,相較於過去,新世代工作者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
信義房屋專案執行協理陳國豐自稱是「房地產公務員」,非常擅長時間管理,因此15年來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正常週休2日,1年出國旅遊4次。雖然他不是信義房屋業績表現第1名的超級業務員,但是6年維持前10名,又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很好的平衡。
當然,不是所有的工作人都能做到這點。事實上,要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表示工作與生活完全地切割。
AVEDA負責人朱平認為,工作與生活應該是多元的平衡,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兩者很難真正切割,而是結合,「每個人要找到真正喜歡的工作,讓自己in the flow(沉浸在其中)。」
工作之外,尋求其他成就感來源
歸根究柢,工作不會是生活的全部,從這些得獎人的身上可以發現,他們的成就感來源非常多元,除了工作之外,也同時投入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派翠夏‧林維爾(Patricia Linville)表示,個人自我形象的建立如果愈多元,愈容易感到快樂,同時在遇到挫折時也比較容易復原。
如果成就感來源只有工作,很容易因為工作上的不順心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一旦在工作上遭遇挫折,心理的衝擊也會更大。
每個人應該在工作之外,尋求其他的成就感來源。
凌陽科技設計技術服務處的資深工程師陳孔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鏡頭,說服苗栗苑裡政府與居民,成功保存了當地老街。
進入公司第2年陳孔才開始接觸攝影。只要談到攝影,整個人立刻活了起來。對他來說,攝影不只是隨便玩玩而已,而是生活的一部份。
不過,這項興趣不僅讓陳孔有成就感,也對他的做事態度產生影響。拍照時他發現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但每個人照出來的景色完全不同。「為什麼別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色?」這樣的疑問讓原本講求絕對對錯的他,開始學習「多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角度」。
快樂力量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快樂的方式和定義,就看你如何調適自己。
《快樂的假設》(The Happiness Hypothesis)的作者、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Jonathan Haidt)便說,聰明的人會做3件事: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塑造有利的環境、選擇新環境。【主動機極】
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這些快樂工作人的快樂祕訣是什麼。但是他們並不代表全部,最後還是得靠你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2006年10月Cheers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