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2,95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89714
♡夢凡♡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最經典的10句愛情句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少與多的管理哲學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撞牆期
作者:
♡夢凡♡
日期: 2010.01.10 天氣:
心情:
運動學裡有一個所謂的「撞牆期」,通常發生在第一次作長距離跑步,或者運動一下子之後,這時身體會認為這樣的運動程度已經到達自我設定、無法繼續負荷的極限,肚子疼痛、呼吸困難、肌肉僵硬等徵兆相繼出現,讓人覺得異常疲累,甚至喘不過氣來…;遇到撞牆期,你會質疑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覺得何苦這樣虐待自己,還是放棄算了,多輕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一旦撐過這個時期,身體就會再次恢復常態,並且將當下的狀況調整為運動狀態,此時運動起來不但健步如飛,還能讓人覺得身心舒暢。
不只是運動,在面對生活、事業、家庭、工作時,我們一定也曾有過類似的情況。
在那個面臨撞牆期的當下,你一定認為再也撐不下去了!但是,就算是放慢腳步,你都不可以輕易停下,即使跑不動,用拖的、用走的,不管如何也絕對不可以停下,慢一點也沒關係,放空一下也好,只要能繼續堅持下去,度過那個自我設限的關卡,往往就能海闊天空,看見更不一樣的風景。
是否能真正致勝,關鍵就在於能否多撐那十分鐘。不放棄,永遠是關鍵中的必要條件!若選擇放棄,怎麼會知道下一次出現在眼前的,是彩虹或者晴空呢?
繼續,才能看見更美的風景。你可以放慢腳步,可以按步就班,就是不能輕言停下。
企業經營時,也常會遇到所謂的撞牆期,好像總有一面高牆擋在前方,看似無形,卻又如此巨大,怎麼跑都跑不過…。撞牆期會讓公司或員工不自覺的停留在原地,讓人誤以為好像怎麼繞都無法繞出,怎麼走都無法突破,但只要能突破那面隱型的牆(不存在的假想牆),不但能併發出新的火花,找到新的方向,同時還能提升公司或自我的能力,往另一個階段邁進,而且再也不怕下一次撞牆期的來臨、下一個嶄新的、艱難的挑戰。
決心,絕不放棄
唯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看見海闊天空的時刻,如果不管怎麼做都無法突破,那就試試其他方法吧,隊員、成員間若能彼此打氣,彼此激盪,相信要走出「撞期」困境並不難。記得某球隊經理有句名言:「球隊要進步、球員要成熟,撞牆的經驗很重要。」在這個階段上,我們要遇到的是面對,面對那堵牆,面對撞牆的可怕,試試無所適從、茫然慌亂的恐懼,然後設法突破那堵牆,慢慢跑,一步一步走,體會突破那撞牆滋味的美好。
再多撐一下
根據統計顯示,佔台灣企業多數的中小型企業,往往在成立數年之後,面臨經營困境,不是財務出了狀況,就是營運不佳、核心事業有了瓶頸,常常不是苦撐,就是倒閉,據估計,約有98%的中小型企業,其經營時間不超過三年。而這個第三年就像是企業的撞牆期,衝破,就可以看見之後的美好,再領風騷;衝不過就是面對結束經營,或是放棄繼續的打算。如果在這一關,企業能夠順利以決心和毅力撐過去,那麼在面對未來的各項問題,好像也不會難到哪裡去了。
信心和意志力
在面對撞牆期時,若能抱著破斧沈舟的決心,奮力一搏,相信衝破那道牆的機率,也會大的多。特別是持續的意志力,相信自我,不到終點絕不輕言放棄,唯有抱著必勝的決心和不停歇的腳步,才能讓我們邁向終點。意志力是人生最珍貴的寶藏,象徵著決心、勇氣和自信,而可貴的意志力,往往能讓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起死回生、再度重生。
願景
馬拉松運動時,面臨撞牆期,我們總會以美好的想像來激勵自己!想像一下吧~當你到達終點時,眾人夾道歡呼,家人朋友們熱情的擁抱、歡愉喜悅的神情,還有豐沛的飲水、豐盛的佳餚和美食,是不是感受到力量了呢?這個方法,往往特別有效,當遇到自認無法解決的撞牆期時,試著想像成功的美好!想像接下來的願景,往往就能鼓舞我們,彷彿擁有了不可思議的力量,不但能帶領我們思考新方法、嘗試新作法,或許還能讓我們走出藩籬,打破舊有傳統和迷思,重新建設!
遇到撞牆期 唯有繼續固執、堅持、任性、充滿韌性的跑下去,才是唯一的王道。
標籤:
瀏覽次數:
958
人氣指數:
3358
累積鼓勵:
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3
2
最經典的10句愛情句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少與多的管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