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國際換日線位於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舉個例子如果你油換日線以西向東的話就要加一天 以東向西的話就要減一天時區的劃分,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不同地區的人進行同一件工作時能夠順利進行而少爭議.這就好像同樣的重量A說70公斤,B說70000公克,若能轉換成同一單位,認知與溝通上較無爭議與問題.所以時區的意義就是如同當王建民在紐約晚上7點比賽,你可以由時區標準轉換而得知自己該在台灣何時看即時轉播.國際換日線的問題其實只發生在東經172.5度-->180度-->西經172.5度這15度之間的範圍.因為此一範圍為同一時區(時間相同),但172.5度-->180度這範圍比180度-->西經172.5度這範圍早24小時(多一天),所以兩地雖然時間相同,日期卻差一天.所以若有一國家疆域跨此兩範圍,可能會出現同一國卻分處不同日期的錯亂事件,因此實務上國際換日線是折線彎曲的以避開此一現象.至於搭飛機跨越國際換日線,或航行經過多個時區,對正身在飛機上的人而言,跨越時區沒有多大意義.你只要注意飛行時間預計要多久,在經由時區轉換規則換成抵達時當地時間,並藉以在起飛前聯絡接機或相關事務才是重點.例如由臺灣飛往加州一定會經過國際換日線,如果要飛12小時,而你於今晚10點起飛,你要注意每跨一時區就填整手表一次,甚至飛越國際換日線時調整日期;還是只要記得在起飛前通知加州親友何時接機並先調整手錶為加州時間,上飛機後安心睡覺到飛機降落加州呢?
答案很清楚吧!以此例而言,由於台灣為+8時區(比英國早8小時),而加州為-8時區(比英國晚8小時),所以台灣比加州早16小時.
所以起飛時加州時間為台灣時間-16=22(晚上10點)-16=6
即與台灣同日的上午6點,也就是3月3日上午6點.
飛行要12小時,所以抵達加州時為當地6+12=18點(晚上6點)
所以不管飛機怎麼飛 ,只要航空公司航班預計飛12小時
你只要請加州親友3月3日晚上6點接機,而你上飛機後起飛前將手錶調整為加州時間(上午6點)接下來你要睡覺 ,看電影或吃東西都可以,因為你可以輕鬆知道當手表下一次指示到晚上6點時,也就是飛機到加州了.試想,他日若飛機超高速,如上同樣起訖點,同樣飛行時間(12小時 ),卻能地球繞3圈以服務旅客,你需要日期加減3天嗎?從此可知搭飛機雖跨越國際換日線 ,卻根本不需注意國際換日線.
國際換日線會隨著地球自轉而變動,但是在地球上的位置還是固定不動在太平洋上(國際換日線是地球表面一假定之線)
國際換日線(InternationalDateLine),乃地球表面一假定之線,用以計算星移斗轉,歲月遷流者,略與一百八十度之子午線(Meridian)或稱經度線者相符。此線設定放太平洋中部,作南北延伸,以通過英國倫敦附近格林威治之子午線為零度起點,稱本初子午線(PrimeMeridian)。由於地一球之有公轉與自轉,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乃產生時差。當地球運轉時,自格林威治零度子年線向東前進十五度,增加一小時;向西進行十五度,則落後一小時。東西分向進行至最高子午線一百八十度時,其與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線之間的時差各為十二小時,兩者合計為二十四小時,正是地球自轉一周,旋轉三百六十度所需之時間。具體言之,每當格林威治星期六中年十二時,在換日線以東,正是星期六的凌晨;而在換日線之西,正是星期六的子夜,因此一百八十度子午線的兩側,有二十四小時的差距,世界各地新的一日的計算,都是以一百八十度子年線為起點。換言之,自西向東跨過一百八十度子午線,時間落後一日,如果恰逢周末,即可享受兩個星期六。如若自東向西行,則時間的耗費,加多一日,失去了星期日而進入星期一,這一百八十度子午線,被稱為國際換日線。又如元月一日,首先出現於換日線的西邊,結果換日線以西的紐西蘭人民開始慶祝元旦,要比換日線以東的夏威夷人民早二十二小時。
由上述時間推算,國際換日線應與一百八十度子午線重合。但為避免少數地點出現兩個不同的日期,因而稍作調整,以達到一地或同在一島群之上的時日一致,故圖上的國際換日線,並非一直線。此項調整,見之於西伯利亞東北角,其地位於一百八十度子年線東部約十度,如果該地換日線完全遵循一百八十度子午線,則西伯利亞東北角有一小部分地區的日期與西伯利亞其他各地不相同,所以當地的換日線,稍作東移,向東微凸。阿留申群島,亦有同樣情況,有少數島嶼位於換日線之西,為免同一群島,出現兩個日期,把換日線西移,使全部阿 留申群島,皆位於線以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