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主講
再來,有德無才,他做人很謙卑,對人很恭敬,但是才華不算是很突出。這樣的人你用他,他因為有德,他會記住我要把事情辦好,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他就會盡心盡力去舉才,所以他一定會用才。最後,無德無才,他看到人才絕對都要把他消滅,就會毀才。我們看到秦國時候李斯,因為嫉妒韓非子的才華,設計陷害了韓非子,害死他。不只害死韓非子,李斯還建議秦始皇焚書坑儒,所以嫉妒心確確實實會造極大罪業,果報萬劫不復。為什麼佛陀教誡我們要隨喜功德、要稱讚如來?確實因為嫉妒是修行的大障礙。李斯造作了這麼大的罪業,他的果報也很淒慘,他的孩子跟他一起到了刑場,腰斬東市,從腰部處死。這是讓我們理解到,用人一定要重視他的德行,只要為人君者能夠時時反省自己,能夠時時造福於民,又懂得用好人才,那他的工作一定會推展得很順利。
為人臣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本分、義務?俗話也常講「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所以為人部屬要盡忠職守,要把工作做好。當領導人有過失的時候,我們也要直言不諱,要勸誡。現在人敢不敢勸主管?不敢!為什麼不敢?這個值得我們思考。因為這些部屬,比方說在政府機關,長官有時候會調來調去,不知道要把寶押在哪個主管身上?假如押在這個主管身上,後來他調走了,我們可能成本都付之一炬。所以現在都比較偏向討好主管,反而忘了要對主管的一些做法給予一些建議、一些提醒。因為怕得罪主管就不敢建言,又深怕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每天在患得患失當中,這樣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
像這樣的朋友,你一定要拿一本書送給他,叫做《了凡四訓》。「命裡有時終須有」,不是這樣去鑽營,這樣去阿諛諂媚可以獲得的。而且說實在話,當我們能夠真正給長官建言,當我們時時是想著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去討好哪個主管;因為我們在政府機關工作就是要為人民負責,而不是為某個主管負責。而當我們愈盡心盡力把自己的工作辦好,無形當中積了福分,無形當中能力也提升上來。能夠用巴結諂媚而讓主管對你喜好的這些主管,他能不能做長久?保證做沒多久就垮下來了,你到時候那些投資也沒有用。可是因為你時時盡自己本分,有福又有慧,又有做事能力的提升。當真正好的上司、主管來了,他要用誰?當然用你!《中庸》裡面有提到「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絕不攀緣,但是充實自己,時時等待機會去造福於民。「而小人行險以僥倖」,小人只想著利益自己,抓些比較快速的機會,但是往往僥倖的心理都會做出一些不順道義的事情出來,到最後福也報銷了,能力也耗在討好上,而沒有在工作能力上。
臣子要時時想著自己的本分,而不是自己的功名利祿而已。在東南亞經濟風暴當中,我們也看到很多員工一、二個月拿不到錢,就把工廠圍起來,不讓它正常運作。諸位同修,這樣的做法好不好?其實我們冷靜來看,現在人因為沒有得到聖賢教誨,做事沒有理智,都是循什麼做?情緒,意氣用事,搞下來的結果都是兩敗俱傷。把它封起來,老板也沒有辦法正常運作,也沒收入了,那公司只有倒,危機也處理不了。倒了以後,員工有沒有工作?也沒工作。
當時我們就在思考,這家公司也二、三十年了,在這二、三十年來,這些老的員工為什麼能夠有穩定的生活?為什麼他的孩子能夠念書也是一帆風順?是因為他家裡有穩定的經濟收入。為什麼有穩定的經濟收入?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是老板給了他這個工作機會。這二、三十年來老板的恩德有沒有放在心上?人不念恩,忘恩負義,是最折自己的福報。很多人心裡會想,老板領的比我多,我領得少。其實一個人把自己工作做好,回到家裡都可以睡個好覺;老板、領導者,他還要時時想著,為整個團體謀長遠的發展。很多經濟出現狀況的時候,誰去張羅?都是這些老板,所以他為公司所操的心遠遠在員工之上太多。因為我父親在銀行上班,他很清楚,常常銀行要關門以前,都是這些老板急急忙忙在那裡奔波,所以這個恩不能忘。當我們能念恩的時候,君臣、領導與被領導之間才能夠化解一些衝突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