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65290
 程甄兒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這......合理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文章分享"魯蛇世代的逆襲"
作者: 程甄兒 日期: 2014.04.12  天氣:  心情:
魯蛇世代的逆襲
作者: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一場持續24日的佔領立法院行動即在4月10日劃下句點,但是太陽花運動已經在全世界的學生運動歷史中創下了紀錄。在狂飆的六○年代,巴黎學生佔領左岸的拉丁區,東京學生佔據安田講堂,而高喊「全世界都在看」的芝加哥學生也不過只是包圍了民主黨代表大會的會場。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場學生運動能夠長期癱瘓國會運作,造成憲政危機,而且還持續獲得過半的民意支持。到底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起這股「退回服貿、捍衛民主」的風潮?

學生運動一詞所指涉的範圍已經被重新定義了:在二十四年前的野百合運動中,你要有學生證,才能跨越糾察線,成為運動的一份子;如今,那條區隔「市民」與學生的界線已經不復存在。在太陽花運動中,非學生的參與者成歡迎的「公民朋友」,到晚上,很多來參與各種論壇活動其實是剛離開辦公室的年輕上班族,在很多時候,學生根本不是多數,談論的話題往往圍繞著服貿對於醫療、社工、出版業的就業衝擊。換言之,學生運動不再只是學生才能參與,而是一場學生領導年輕世代發言的運動。

台灣的年青人為何憤怒?有研究者指出,現今20到40歲的群體是屬於所謂「崩世代」,他們直接面對了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威脅。大學畢業生的實質薪資在倒退,年輕夫妻也越來越不敢生小孩。年輕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父母輩為何相信「愛拼才會贏」,那是因為「黑手變頭家」的階級向上流動機會還沒有被封閉。[X(]但是如今,能住得起帝寶的往往是那些賣假藥、假天然麵包、賣假油的,而且是那些遊走兩岸政商高層的權貴世家 [X(]。結果明明是一整個世代的機會被剝奪了,強力推銷服貿的國民黨政府卻反而指責年輕人,說他們沒有競爭力,不願意到外頭打拼。試問那些與對岸紅二代杯觥交錯、官宦蔭佑的子弟們,那一個是曾接受過真正的挑戰?

就算胸無大志,台灣年輕人總是還有權利可以享受「小新清」、「小確幸」的安逸日子吧?香港評論家陳冠中曾說,台北是華人城市中最適合居住的,而不是上海或北京。不幸的是,在中國崛起的情勢下,目前的政府不但不敢維護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還要求我們要處處忍讓,來換取對岸的「善意」。當中國官員來訪時,我們要將國旗藏起來,但明明「青天白日滿地紅」是我們為國家代表隊加油時的象徵,而不是那個不倫不類的「中華台北」奧會旗幟。如果說打著「中華統一」名號的黑道可以公然聚眾,我們的警察都不敢舉牌警告,事後還辯稱只是「路過」,那麼那些因為弱勢者權益被踐踏,而起身抗議的年輕人,為何總是面臨了警棍與司法查辦?

台灣的年青人常以「魯蛇」(按:即是英文的「失敗者」(looser))來描述自己的處境。這個詞彙有點搞笑,一方面這是帶有嘲諷的意味,畢竟誰想要成為一事無成的輸家?另一方,這個稱呼也帶有一丁點的不認命、不甘願的成份。舉例而言,你寫一篇文章,一開頭就將自己稱為「小魯」,通常很容易就獲得讀者的共鳴,因為這往往召喚出一整個世代對自身的想像。台灣的魯蛇就是與日本所謂的「草食族」不同,因為後者是被別人定義的,而且被缺乏反抗的鬥志。

太陽花運動終將光榮落幕,但是一個「魯蛇」世代已經被喚起。到底我們的年青人如何面對公平正義與中國因素的兩大課題,將決定台灣未來的走向。

標籤:
瀏覽次數:116    人氣指數:1916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這......合理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雨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