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52090
 謙榮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梅特歐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墨爾本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克里米亞
作者: 謙榮 日期: 2014.04.06  天氣:  心情:
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又稱克里木半島,是位於前蘇聯歐洲部分南部、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目前是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府辛菲羅波爾。克里米亞半島屬地中海氣候,風景壯麗優美,氣候溫暖潮濕,曾是蘇聯著名的旅遊療養勝地,半島名城雅爾塔曾是蘇美英三國首腦舉行“雅爾達會議”的地方。在這裡,不僅有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輕騎兵被殲滅的遺跡,還有俄羅斯的9個圓頂教堂也位於高高的懸崖之上。 1991年,在由蘇聯保守派發動、最終流產的“緊急狀態”中,蘇聯首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就被囚禁在鄉間別墅中。



檢視圖片



北、中部為平原,東南部的刻赤半島為低丘陵,富鐵礦藏。克里木半島總體上屬地中海氣候,這里風景壯麗優美,氣候溫暖潮濕,曾是蘇聯著名的旅遊療養勝地,半島名城雅爾塔曾是蘇美英三國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克里米亞戰役就發生在這裡。半島南部屬亞熱帶氣候。半島1月平均氣溫1~2℃,7月24℃;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南部的克里木山地是一長150公里、寬50公里的中山,北坡平緩,南坡陡峻,最高峰羅曼科甚山海拔1545米。山區櫟、山毛櫸和松林茂密,山頂為草地,多處已闢為自然保護區。克里木山南麓濱海地帶長約150公里,寬2~8公里。冬季溫和,1月平均氣溫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西部山地達1000~1200毫米。半島上河流短促少水。分佈地中海型植被。 15~18世紀屬克里木國。 1783年併入俄國。 1918~1954年初為俄羅斯聯邦一州,1954年2月起劃歸烏克蘭。平原地區主產小麥、玉米、向日葵等。山區養羊業較盛。南部狹長的濱海地帶廣泛栽種葡萄、亞熱帶果樹、香精油料作物和煙草等。

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也是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都是辛菲羅波爾。克里米亞又譯作克里木半島,面積25,500平方公里,人口250萬。它的名字源自塔塔爾語「克里木」,是韃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克里米亞最早名稱是可薩利亞,因為可薩人曾在那裡居住過。古希臘人稱克里米亞為陶里斯。
向北克里米亞半島與歐洲大陸通過一條僅數公里寬的地峽相連。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它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

克里米亞半島的海岸線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在半島的西北部上是卡爾基尼海灣,在半島的西南有塞瓦斯托波爾和巴拉克拉瓦等良港,在半島的東北部有刻赤海灣,在東南部有費奧多西亞海灣及同名的良港。

沿半島的東南海岸一直延伸到半島的西南角有兩條山脈(克里木山脈,最高點1545米)。半島其他地方75%的面積是半乾燥的草原。在半島的草原上散佈著許多斯基泰人留下的墓。

半島的南岸溫暖潮濕,是一個療養勝地。在蘇聯時代這裡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休假地。這裡也有許多果園和葡萄園,許多村莊、清真寺、修道院、俄羅斯皇家宮殿以及古希臘和中世紀的城堡聚集在這裡。
今天能夠找到的最早的在克里米亞半島定居的人是凱爾特人,前7世紀斯基泰人開始將他們排擠掉了,只有在山區還有少數留了下來。與此同時希臘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前438年這裡建立了一個叫做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國家,這個國家與雅典的關係非常好,它向雅典提供麥和其它貨物。前15年,克里米亞半島海岸上的國家和城市都淪為羅馬帝國的附屬國。

此後克里米亞半島相繼被不同的民族佔領:250年被哥德人,376年被匈奴,8世紀被可薩人,1016年被拜占廷帝國,1237年前欽察人,1237年被蒙古人。

13世紀義大利商城熱那亞將其競爭者威尼斯逐出克里米亞半島並在半島的海岸上建立了多個城市。這些繁茂商城一直存在到奧斯曼帝國佔領克里米亞半島為止。

與此同時韃靼人已經佔領了半島的中部和北部。金帳汗國分裂後,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一個後裔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汗國。最早管理克里米亞的是禿花帖木兒,他是拔都的兄弟。到1430年,他的後人哈吉·格來正式立國,在巴赫切薩拉伊定都。他是虔誠的穆斯林,因此汗國有強烈伊斯蘭色彩。他死後,次子努兒道刺特和六子明里·格來爭位,後來明里·格來得位。1468年,他在喀法訪問,同時奧斯曼帝國派了一支騎兵前往奪取喀法。他在1475年被土耳其人囚禁,但鄂圖曼人尊重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因此兩年後獲赦,成為蘇丹的封臣。半島南部由土耳其人統治,汗可以繼續統治其餘的半島和北方草原地區,允發行自己的錢幣。他們之間關係特殊,土耳其帝國每有戰事也找韃靼人幫忙。1502年,金帳汗國徹底崩塌,克里米亞成為金帳汗繼承人。

從1478年到1777年,克里米亞汗國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附屬國。從1584年伊斯蘭·格來二世開始,在星期五聚禮上,以土耳其蘇丹的名稱頌胡特巴。這汗國的其中一個收入來源是前往東歐捕捉奴隸,稱為草原民族的收成,喀法淘是著名奴隸市場。國內主要是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最大的一次戰事是在1570年代圍攻莫斯科,捉拿了十五萬人,屍骸塞滿莫斯科河。在被沙俄併吞前,克里米亞維護了伊斯蘭邊界,定期掃蕩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從1777年起,它附屬俄羅斯。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納入版圖。

1854年至1856年間,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克里米亞半島也是一些很血腥的戰役的戰場。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佔領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線,只有塞瓦斯托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1944年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史達林以許多克里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把全部韃靼人居民強逼流放到中亞,大約46%被流放的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其餘的人直到數十年後才獲准返回克里米亞半島。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達召開雅爾達會議。

到1955年為止,克里米亞半島是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一部份,在紀念二戰勝利的時候它被轉交給烏克蘭加盟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半島成為烏克蘭的一部份。許多半島居民對此不滿。島上還駐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當時情況相當緊張,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在選舉中失利後,情況開始減緩。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半島宣布獨立,後來決定成為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俄羅斯租借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部份作為黑海艦隊的基地。
標籤:
瀏覽次數:32    人氣指數:23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梅特歐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墨爾本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