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816938
 我和我的小熊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認識膝關節滑膜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跑步膝造成髕骨韌帶微損傷鬆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滑膜炎
作者: 我和我的小熊 日期: 2013.06.30  天氣:  心情:
臨床症狀
  多數膝關節滑膜炎,是在上述各種膝關節損傷等情況下並發的,但也可以單獨發病或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後者多為老年人。在青壯年人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傷後膝關節開始發生輕度水腫、疼痛、活動受限及跛行。通常在傷後6---8小時出現滑膜反應性積液,膝關節明顯腫脹、發熱,不敢活動。檢查發現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下蹲困難並伴有疼痛,關節周圍可有局限性壓疼點,浮髕試驗陽性。慢性損傷性滑膜,可能無明顯外傷史,主要表現膝關節發軟及活動受限,腫脹持續不退,不敢下蹲。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後減輕。久病者,可捫到膝關節囊肥厚感。
  滑膜炎
併發症
  滑膜主要分佈關節周圍。於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而滑膜對炎症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
病因病理
  年輕人,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因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而造成的,如半月板損傷、滑膜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關節內損傷和脫位,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另一種原因是感染,其中常見的是滑膜結核,一般講,滑膜內血管豐富,血液循環良好,對細菌抵抗力較強,但在感染結核菌的情況下,病情進展較緩慢,其症狀表現時好時壞,此為膝關節慢性滑膜炎之一。
  膝關節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
  關節積水關節腫脹型主要是過度運動後腫脹為主,疼痛輕重不一。非腫脹型,以關節疼痛為主,常伴有輕度腫脹。研究證實,兩種類型實質相同,只是滑膜病理改變程度不同而異。研究者發現,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紅、白細胞及纖維素滲出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呈正相關係,且當滲出速度超過滑膜代償性吸收速度時,關節積液,進而使關節腔內壓繼續升高,氧分壓繼續下降的惡性循環,久之滑膜退變脂肪化生等慢性無菌炎症形成,從而認為,超量運動之後,創傷性滑膜炎的發生,不僅與關節面的重複揰擊,關節囊的損傷有關,而且在病程的發展及轉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膝關節滑膜損傷後,滑膜呈現充血、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滑膜血管擴張,血漿和細胞外滲,產生大 量滲出液,同時滑膜細胞活躍,產生大 量粘液素。滲出液中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膽紅質、脂肪、粘液素和纖維素等。嚴重者關節積液呈血性。關節腫脹及活動受限。如不及時處理,晚期可發生滑膜肥厚、關節內粘連和軟骨變性等。如果反覆損傷,滑膜反應即可轉為慢性,表現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這些現象均為非特異性滑膜反應。嚴重損傷造成滑膜缺損時,其癒合較快,這是由於滑膜細胞可以再生和增生,同時其它組織和細胞也可以生化為滑膜細胞。但是嚴重增生性膝關節炎,滑膜絨毛水腫、肥大、增厚,形成許多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滑膜皺襞,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生物學的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
臨床診斷
  對膝關節積液多者或反覆出現積液者,可做關節積液檢查,它能反應出滑膜炎的性質及其嚴重性。故關節穿刺和滑液檢查,對膝關節滑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膝關節創傷滑膜炎,易誤診為"良性關節痛",給予單純對症治療,效果差且常遺留後遺症。因為滑膜病變及關節液滲出性變化程度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正相關係,所以提高關節腔氧分壓,降低關節腔內壓,具有促進炎症吸收及滑膜修復作用。
治療方法
  [1]首先應避免引起創傷或勞損的運動,減少膝部負重及屈伸活動。鍛煉股四頭肌是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措施,直腿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關節積液吸收,輕度膝關節滑膜炎一般不必臥床休息,可短距離行走,若積液量多,應適當休息,抬高患肢,床上做膝關節功能鍛煉。
1.推拿療法
  用溫水把雙手洗淨,擦乾後雙手互相摩擦至溫熱;找一安靜的環境,最好是在床上;僅穿短褲,露出腿部;
  1、點壓六穴: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膝部都可以。搓熱雙手,用大拇指點壓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處穴位,力度要由輕入重,至相應穴位有麻痛感為好。6處穴位順序如下:環跳穴、伏兔穴、風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每處穴位點壓2分鐘。
  2、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雙手從大腿根部往膝蓋方向緩慢推按,力度由輕開始慢慢加重。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推過的部位,意念氣血被手推向了膝蓋部位。推按3分鐘。
  3、按壓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雙手按壓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對按壓(左手在膝蓋左邊,右手在膝蓋右邊)1分鐘,然後上下按壓(一隻手在膝蓋上部,另一隻手在膝蓋下部)1分鐘,接著全方位的按壓膝部關節(用雙手掌心從各個角度揉按膝蓋至膝部發熱)2分鐘。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觸的部位。注意:按壓時要用手掌心使勁,類似揉面那種力道。
  4、足腿導引:平坐在床上。以左腿患膝關節滑膜炎為例:
  第一步,左腿膝蓋彎曲,左手握住腳趾部位,右手握住腳跟部位;
  第二步,左手把腳趾向左方向牽引,右手把腳跟向右方向牽引,慢慢牽引到不能動為止,力度要柔和,同時配合呼吸為呼氣;
  第三步,雙手依然握住腳趾和腳跟,慢慢牽引讓腳自然歸位,同時配合吸氣。以上第二三步重複10次。如果右腿患病反之。
  每晚外敷滑膜消腫貼,以生薑水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本膏藥直接貼患處,左右各一貼。注意:做牽引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動作一定要緩慢,幅度要到不能動為止。
  臨症推拿
2.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 抽淨,並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 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 系。注射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 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物質,有明 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 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3.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滑膜炎的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與外用兩大類。外用藥物均為消炎藥,可通過消除炎症來緩解症狀,對滑膜勞損或創傷無治療作用。口服藥部分同外用藥作用機理相同,少有可對滑膜病變進行有效治療的用藥。患者在選藥時應注意甄別,仔細查看藥物的功能主治,如批示因滑膜炎引起的疼痛、腫脹、積液等,則表示此藥物僅有消炎緩解症狀的作用。患者如想達到好的治療效果,應口服外用同時治療,並且要堅持治療,不要症狀消失就停藥。
4.中醫膏藥療法
  滑膜主要分佈關節周圍。於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而滑膜對炎症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所以治療滑膜炎主要是調理微循環系統,只要微循環暢通了,積水也就循環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積水期間盡量不要勞累,減少抽液注射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
  中醫膏藥療法。原理:人體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是幹線,絡是旁支,經絡縱橫交錯,在人體裡構成一張大網,穴位是經和絡的交匯點。「褚病於內,必形於外」。當人體某個部位出現症狀,治療時要按照經絡的走向,在「阿是穴」及其相應的穴位同時展開,並遵照該病症相應的療程進行縱橫膏穴結合治療,以達到標本兼治,徹底切斷復髮根源的目的,外敷滑膜消腫貼膏藥刺激穴位,疏通微循環,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滑囊內滑膜炎症而痊癒的目的。 
  治療滑膜炎的方法,西醫學多認為,目前還沒有能力使滑膜炎的病理逆轉,患者只能使用止痛藥、止痛針、抽積液等來緩解症狀。然而,素來強調整體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國醫學對此症早有研究,並以長於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的傳統黑膏藥對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療效最為顯著者,即為中醫名方滑膜消腫貼。
  滑膜消腫貼,由赤芍、杜仲、紅花、牛膝、天麻、續斷、五加皮、川烏、草烏、桂枝、當歸、狗脊、土鱉、木瓜、乳香、沒藥、細辛、旱三七、川穹、冰片、血竭、自然銅、麝香、麻油、黃丹、生薑、老蒜、蔥白等二十八味中藥材組成,外敷膝關節可達通經活絡、祛風除濕、強骨壯筋之功效,從而徹底治療膝蓋積水頑疾。
  在相應的穴位貼敷可使藥效增加3-5倍,用療程貼穴位是中藥外敷的關鍵所在,在幾百年的實踐中已得到證實。治癒後不易復發。
  膝關節骨質增生(滑膜炎)貼法:
  可於膝蓋兩側「膝眼穴」各用滑膜消腫貼一張,把整個膝關節包裹起來。腿彎大筋疼痛必須貼「委中穴」,髕骨軟化可貼「鶴頂穴」,小腿麻木疼痛貼「承山穴」,均可加貼「血海穴」對治療下肢疼痛效果非常好。
5.固定與練功療法
  早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彈力繃帶加壓包紮,並禁止負 重。治療期間可作股四頭肌舒縮活動鍛煉,後期應加強膝關節的屈伸 鍛煉,這對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覆發作, 恢復膝關節伸屈功能,有著積極作用。
綜合治療效果顯著
  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產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調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長期以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有些患者四處求醫,反覆發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層陰影,滑膜炎是不治之症,那麼滑膜炎能不能徹底治癒,需要注意三個環節,1.及時明確診斷;2.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3.及時的功能鍛煉,做好日常保健,此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關節鏡下發現滑膜炎及時明確診斷
  滑膜炎症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
  經確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滑膜炎早期一般主要是急性期,採用西醫方法,比如:激素、抽液、沖洗、抗生素等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若治療不徹底,錯過最佳治療期,炎症逐漸轉化為慢性期,反覆積液滑膜肥厚、粘連,影響到關節的功能問題。可採用上述療法進行綜合治療,方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及時的功能鍛煉和康復後保健
  滑膜在治療過程中,關節要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制動,目的是減少積液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關節功能喪失,肌萎縮,誘發關節的其它病變,一般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後併發症,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康復後的保健至關重要,因為正常的關節容易誘發滑膜炎,何況滑膜炎的愈後,所以愈後保健是很有必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滑膜炎可以徹底治癒。
常識
滑膜的部位
  滑膜是組成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因此,所有的滑膜病變都發生於關節部位,滑膜炎是發生在關節內滑膜組織一種炎性病變。
  在人體內,關節的主要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其中,關節面是相關節兩骨的對應面,表面覆蓋一層光滑的透明軟骨(僅有極少數為纖維軟骨),叫做關節軟骨,該組織可以減少骨面間的摩擦和緩衝撞擊,增加關節的靈活性。關節囊為一層結締組織的膜性囊,附著在關節面周圍的骨面上,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纖維層與骨膜相續,在某些關節,纖維層局部增厚,形成韌帶,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滑膜層薄而光滑,緊密襯貼於纖維層內面,其周緣附著於關節軟骨的邊緣,含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能分泌少量滑液,以潤滑關節面和滋養關節軟骨,同時滑膜對滑液的分泌有調節作用,多餘的滑液可以吸收。在某些關節,包繞滑膜的關節囊與關節兩骨端的骨膜緊密相連,關節囊常為"間斷性",故滑膜組織可以從孔隙中突出,滑膜層穿過纖維層呈囊狀向外突出,形成與關節腔相通的滑液囊,簡稱滑囊。關節腔是關節囊滑膜層和關節軟骨之間所圍成的潛在性窄隙,也稱滑膜腔,內含有少量滑液。關節腔密閉呈負壓,這對維持關節的穩固性有一定作用。
滑膜的形態和結構
  滑膜是一層具有豐富血管的結締組織,它由平滑光亮、粉紅色、薄而柔潤的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緊貼關節囊纖維層的內面,附著於關節軟骨的周緣。除了關節軟骨、關節盤及纖維軟骨性半月板的中央部分以外,滑膜覆蓋關節內的一切結構。有時滑膜層從纖維素缺如處突出,形成滑膜囊。關節的血管穿過纖維層,在關節面周圍的滑膜內形成豐富的血管網。光鏡下,可以見到滑膜層內表面常有些微小的突起,稱為滑膜絨毛。滑膜絨毛可以增加滑膜的面積,有利於滑液的分泌和吸收。隨著年齡的增長,絨毛的數量和大小也增加,但是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則有明顯增加。正常人體中各個關節的滑膜面積總和約為1,000 cm2,其中膝關節中約佔一半。在關節軟骨的邊緣,滑膜形成皺襞,可以使該組織隨著關節活動被拉長而不受損傷。滑膜皺襞內含有脂肪墊,當關節活動引起關節腔的形狀、容積和壓力發生改變時,滑膜脂肪墊可以發揮調節作用。滑膜細胞通常呈橢圓形,有許多的胞漿突起,但是細胞間的形態可以有明顯差異
  冠狀切面滑膜可分為兩層,即較薄而靠近關節腔的滑膜內層(即表層)和滑膜下層,表層有2---3層細胞,在電鏡下可確認出兩種細胞,但兩者之間無明顯界線,它們和巨噬細胞密切相關,構成滑膜表層的兩種細胞如下:
  A型滑膜細胞是巨噬細胞樣滑膜細胞,可能起源於骨髓,屬於單核巨噬細胞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電鏡下觀察,該細胞的表面有許多的皺褶或者指狀突起深入周圍的基質;胞漿內有大量的溶酶體、大泡、小泡、吞飲泡、以及各種內含物和吞噬空胞,高爾基體發達,但是粗面內質網不發達。核仁中含有大量緻密的染色質。免疫組織化學表明,A型滑膜細胞具有巨噬細胞特徵樣的表面受體。微絲含量豐富,排列於細胞的縱軸。正常情況下,20%-30%的滑膜細胞為A型細胞。這種細胞體積大,並有許多偽足伸入滑膜間隙中,這種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進入關節腔的內源性或外來的異物,如關節內出血、關節磨損脫落的軟骨微屑及注入的藥物。異物被吞入一個吞噬空泡內,隨後空泡與溶酶體融合,在空泡內溶酶體被激活,通過降解酶作用,產物從細胞排出,進入滑液,或疏鬆結締組織內。但有些物質以不溶解形式存在於滑膜細胞內,保持不活動狀態。
  B型細胞為成纖維樣滑膜細胞,為間充質來源。這種細胞有大量粗面內質網、核糖體和多糖體,也有Golgi器和光面內質網,以及很多的含氧化酶和用於氧化磷酸化場所的線粒體,而大泡、小泡罕見,核染色質較為疏鬆,核仁發育好,胞膜皺褶較少。生理情況下約70%-80%的滑膜細胞為B型細胞。這種細胞和滑液內的透明質酸鹽--蛋白質的合成及分泌有關。
  C型細胞,形態上界於A和B型細胞之間的滑膜細胞,胞漿中同時含有粗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及大泡等。現在發現其具有樹突狀細胞的特點,故又稱為樹突細胞樣滑膜細胞。
  滑膜下層,又稱滑膜襯裡下層,主要由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膠原纖維和蛋白聚糖組成;滑膜下層含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血管內皮細胞在維持正常滑膜細胞的營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滑膜內還可以見到毛細血管後的高內皮微靜脈。高內皮微靜脈,是由扁平的內皮微靜脈在抗原活化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作用下轉化而來,它是由高立方形內皮細胞表面表達血管定位素,為各種淋巴細胞歸巢受體的配體,因而高內皮微靜脈可以促進淋巴細胞從血循環中游出。
治療膝蓋積水3步走
  1.清除寒邪,祛瘀止痛
  滑膜消腫貼以純中藥成分可快速疏通關節病灶部位淤血,滋潤關節軟骨、半月板、肌腱、韌帶;打通關節周圍血管,清除阻礙血液正常流通的淤滯,加速血液正常循環。
  2.代謝積液,清除炎症
  膝蓋積水主要是無菌性炎症在作怪,滑膜消腫貼可增大皮膚通透性,加速積液的新陳代謝,並代謝掉關節多餘的積液,藥物很快到達病灶處,祛除多年沉積在滑囊、關節、筋膜、肌腱、肌肉之間的粘連、積液和水腫等炎症。徹底改善患處微循環。
  3.受損再生,徹底治癒
  水腫消除後,滑膜腔內壓降低,大量血液進入肌肉而使有害代謝物得到清除。內循環徹底改善後肌肉關節、筋膜張力增加,滑膜炎導致的頑固性疼痛和肌體障礙徹底根治,滑膜消腫貼可促進關節正常潤滑液的分泌,增大關節靈活性,使滑膜受損組織再生,恢復關節應有彈性。
滑膜的功能
  1.製造和調節滑液 滑膜分泌滑液在關節腔內,含有高度聚合的、高黏度的透明質酸,充當著關節內的主要潤滑劑,它將關節軟骨的摩擦係數減至0.001。
  2.滑膜有吸收作用和吞噬功能 吞噬的方式有兩種形式:1親脂的小分子借助於單純瀰散,在滑膜內外移動;2滑膜吞噬關節積血中的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滑膜細胞在消化了吞噬物質後,可能離開內膜,進入滑膜下組織,成為滑膜下巨噬細胞。
飲食注意
  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乾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症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鬆與關節破壞。
  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注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加劇關節炎惡化。
  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製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
生活調養
<1>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滑膜退變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滑膜炎,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3>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
  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係。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4>減輕體重
  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滑膜炎症。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滑膜炎。
標籤:
瀏覽次數:194    人氣指數:614    累積鼓勵:2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認識膝關節滑膜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跑步膝造成髕骨韌帶微損傷鬆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