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40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4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41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05.19  天氣:  心情:

蔡禮旭老師主講
確確實實言多必失,因為言語的謹慎度也要隨著我們的歷練才會慢慢的提升。在不熟悉的場合之下,儘量先保持沈默,多看、多聽、多付出,這個很重要。另外在團體生活當中,在企業、甚至於在道場裡面,我們要注意到假如是為了一些決策,為了一些發展的問題,我們在開會當中可不可以「話說多,不如少」?不行!一定要就我們所觀察到、所了解到的情況,大家要暢所欲言。因為是為了把這個事情、決策做好,在討論過程當中來取得共識,這個時候就不能不講話。很多情況是開會的時候都一句沒有,開完會以後話很多,這就不是正確的方式。好,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蔡禮旭 老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05/3/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24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諸位同修,今天也要好好睡,雖然明天要考試,不要太緊張,要平常心。剛剛講到:
【話說多。不如少】

諸位同修,剛剛在吃飯有沒有感覺聲音變少了?不過當我們的言談當中,可以讓人家歡喜,讓人家生信心,講的都是利益語、誠實語、軟慰語、智慧語,你是口吐蓮花,舌燦蓮花,這個話可以多說,因為是對人有益。所以我們說話就抓一個標準,只要對人有益就說,對人無益,就好好念佛。
剛剛最後我們也提到,在團體當中,當開會的時候必須集思廣益,把各種情況反應出來,好做調整,做往後的決策,這時候我們就必須把實際情況反應出來。而在這個談話過程,是對事不對人,因為我們建立的共識,就是要把團體的事情辦好,甚至道場裡面所做的事都是利益眾生之事。既然我們有這個因緣擔任這些工作,就應該該講話的時候要直言不諱。等大家的意見都講出來,當然最後的決策不可能每個人都滿意,不可能照每個人的想法去做,總會取得一個協調、一個共識。當團體已經決定要這麼做,往後每個人離開這個門,口徑都要一致,都要一起去做,真正在做的過程中又有問題的時候再趕緊反應。當每個人都是做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決定,感覺起來團體就很有向心力、凝聚力。假如開會的時候都不講,然後出門以後意見都很多,這邊也講,那邊也講,搞這邊一團,那邊又一團。團體只要失和,就很難把眾人之事辦好,因為要家和萬事才會興。當我們處理事情都有這個共識,就能夠把事辦得比較理想,而不至於因為我們的言詞而讓事情搞砸,所以言詞也要相當謹慎才行。
因為在很多的朝代當中,都是因為太多的讒言造成了國家的敗亡,團體的敗喪,都是言語的禍害,所以禍之所生很多都是言語以為階梯跨上去的。君臣之間,君聽了讒言,「君聽臣當誅」,領導者只要聽了讒言,很有可能忠臣就要掉腦袋了;「父聽子當決」,父親假如聽了一些讒言,可能父子關係都會出現障礙;甚至於朋友之間聽了讒言會疏離;夫妻聽了讒言,可能就要分離。所以我們對於言語要有判斷能力,要相當謹慎。有一句詩也提到「讒言慎莫聽,聽之禍殃結;堂堂七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所以處公事當中大家可以直言不諱,但是私底下,假如讒言飛來飛去的時候,我們心要把持得住,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其實我們可以設身來思考一下,當一個人有德行的時候,他願不願意團體不和諧?不可能!他只希望朝一個如何讓團體更團結的方向去走,而且他會更清楚明白,第一步一定是從自己做好來影響,他絕對不可能講出讒言,去影響團體和諧。俗話講「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些老祖宗的言語都有他很深的人生哲學,我們要用心去領會。
標籤:
瀏覽次數:11    人氣指數:1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40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42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