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幸福中的傷痛
|
幸福是跟著災禍來的, 而人往往覺得那是災禍, 這就是人對禍福迷惑的原因. 相對來說, 面對災禍卻不等如幸福經已遠離. 是禍是福其實端視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處理事情態度, 修養和包容尺度. 轉禍為福或因福成禍, 又或禍福與共都只是時差上的感覺而已.
無可否認, 毎個人都難免經歷過一次或以上刻骨銘心的傷痛, 那份無形的千迥百轉、肝腸寸斷、泣血的、放不下又拿不起的心內痛楚, 又豈是其他人所能體會呢.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若以這些傷痛來比較一下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烽煙四起的戰亂國家, 人民流離失所, 失去親人及至愛, 生命朝不保夕, 又看看那些貧困落後的非洲國家, 人民都備受飢餓與疾病的交相折磨; 再看看今天柬埔寨幾近百份之十八人口感染愛滋病, 那無助、沒有明天、缺乏醫療、那種生存比死亡更痛苦的感覺, 直教人不寒而慄.
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我們以為的幸福不見得是真的幸福, 我們以為的災禍也未必是真的災禍, 只是我們需要把時間拉長了來看.
一般人最大的挫折不外乎失戀、落榜、老公外遇、老婆出牆、失業被裁員, 每天翻開社會新聞, 總有人為情自殺再不就是為情殺人, 有人因為落榜覺得人生灰暗而跳樓, 有人因為失業付不出房貸而燒碳自殺. 面對挫折的時候, 先被擊倒的往往是自己.
如果你走一趟醫院, 你就會知道, 那麼多的人在跟疾病掙扎, 因為病, 你才體會到健康的可貴. 好好的人只要進一次醫院, 通常都完全不想再來, 從此會知道身體的健康多麼重要, 也因此開始注意身體的健康. 出院的人再見到陽光那一刻的心情, 一定是深吸一口氣, 感覺活著真好, 陽光的味道真好, 還好有了這場病, 讓人感受到痛, 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因為住醫院真的很怕人, 很痛苦.
幸福往往是跟著災禍來的. 先別氣餒, 告訴自己怎麼樣也要撐著, 告訴自己, 加油, 你一定可以的, 然後等待, 等待黑夜即將過去的黎明.
失去了並不是最傷痛, 失去了才後悔才是最傷痛
|
|
奮鬥的人生
|
外表的美醜, 並不代表內心的善惡; 生命的價值, 也不能以世俗中利害的尺寸來衡量. 莎士比亞說:「最軟弱的果子, 最先落在地上; 一個怕吃苦的人, 永遠脫不了寂寞和悲哀; 怠惰和消極者, 將使自己加速的步入墳墓.」想來實在很有道理.
只要我們秉著「鬥志」, 不管人生的道路多坎坷, 都不足以阻礙一個有志上進者的成功. 而小的失敗, 只是在為你鋪設一條成功之路. 俗語說得好:「一個經不起考驗的人, 永遠不會堅強; 不經失敗, 永不會成功; 步入險境才能發現奇蹟; 嘗試冒險, 才能發覺天才.」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 應該為遠大的前途奮鬥.
人生是一串奮鬥的痕跡, 埋藏著人們多少歡笑, 多少辛酸, 而奮鬥的成果却永遠閃爍發光. 是誰說過的:「我們的真, 不是剎那的存在; 我們的善, 不是短暫的誠實; 我們的美, 不是空泛的音樂.」 而經過奮鬥後的人生, 就是真、善、美的結晶了!
|
|
意念, 信念, 意義
|
意念是一個人在剎那間盟生出來的一個念頭, 或一堆想法; 它是未經過過瀘或細心思考的. 意念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未付予行為, 正所謂一念之仁, 一念之差, 分別就有如天淵之別. 一個意念的產生, 可以在任何時刻, 任何環境, 任何際遇, 只要是需要作出决擇的時刻, 意念就會不期然的浮現出來; 成熟而有修養的人, 與目不識丁的人所產生的意念基本上分別不大, 端視乎所需要作出的决定及環境使然. 當然有素養及成熟的人作出意念的同時, 會顧及到他人, 並加以分析及過瀘才付諸行為; 相反的, 不經思考的人, 也是一般大部份的人, 通常都是想到即去做, 做了使算, 完全不顧後果.
我們介定意念的真實價值, 是從意義方面去判定; 跟意念完全不同的是, 意義是由社會作出的認同及共識, 可以說是對別人, 對社會, 都是有一肯定貢獻, 或價值的事情及行為, 通常我們會稱之為「有意義」或「沒有意義」. 判定意念的正確或不正確, 就視乎意念本身的有意義或沒有意義.
信念與意念, 或意義又是完全不同的範籌; 信念是個人, 或機構, 或家庭的一個宏觀追求目標, 比理想或願望來得更崇高. 信念可以長久或者一生一世的伴隨着你, 有些人都會有着很多不同的信念, 或者時刻改變信念; 但無論如何, 沒有信念或時常改變信念的人, 通常在社會上都是不會有很大成功的機會.
|
|
金錢和財富
|
金錢和財富給人帶來的是快樂和滿足, 這一點亳無疑問. 那麼, 除了金錢和物質之外, 還有沒有另外的東西同樣能給人快樂和滿足? 回答是肯定的, 那就是知識. 知識涵括了宗教信仰、科技、文學、歷史、生物、天文、地理, 等等, 等等;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他都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要. 金錢和財富滿足的是人們物質方面的需要, 而人們精神需要的滿足往往要靠知識. 知識能給人心靈上的慰藉, 能給人以精神上的無限昇華及自由.
人一旦沉浸於知識領域, 他便進入另一個天地. 這天地的無限能給人以超拔和神聖, 這天地的豐富能給人以充實和智慧; 人一旦擁有了知識, 他便能洞澈和俯視現實生活, 能獲得人生悟性, 能深切領悟世間名位財色等不過是過眼煙雲. 但要補充一句, 有了知識或知識增多了, 並不等如智慧相對性提高了, 或者可以說, 智慧是先天而知識只是後天的努力而已.
|
|
寬恕
|
寬恕是治療人際關係問題的妙方. 但是「試著寬恕」和「真正的寬恕」這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 當人們嚷嚷著他們想要寬恕某某人時, 不過是隨口說說而已. 雖然他們在口中說:「我會寬恕誰和誰…」其實在他們心裏面, 還是有許多掙扎和矛盾. 如果你就是這樣,你需要先感覺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憤怒是什麼. 憤怒的背後就是受傷. 你要先承認自己曾被傷害過, 你才能接納以前的種種. 有了接納, 就有機會做到真正的寬恕. 為了做到真正的寬恕, 你得在自己和對方之間先創造出某種空間. 因為要是你還在和對方直接來往, 你的傷口勢必很難清洗乾淨. 只要你讓自己去感覺傷口的存在, 那種疼痛感就會緩解下來. 你必須先釋放那些可怕的記憶、思想和影像, 你的內心才會平靜下來. 你要先找回自己, 才能輕鬆自在地和那個曾傷害過你的人一起相處. 傷口好了, 所有的痛苦和記憶都被釋放了, 寬恕自然會降臨.
要是有人問你:「你已經寬恕了誰嗎?」你會對自己很訝異!沒錯! 我已經寬恕了他們. 你終於不再怪他們, 不再牽掛那些是是與非非, 這就是你已經寬恕的最好證明. 寬恕是一種心靈的過程, 不需要別人在場. 你只要想到他們, 就可以自行處處理那些感覺和憂傷的情緒. 安靜下來, 釋放出那些痛苦的過往記憶和影像, 讓那些已成為你生活中一部分的過去故事, 隨風而逝吧! 把仇恨和傷害完全放下, 這是一件多自由的事情. 如果你想讓自己打從心底快樂起來; 如果你想要在人際關係中, 找到真正的幸福, 你就得這麼做.
|
|
欲望
|
有欲望, 並沒有錯. 對欲望執著才會有挫折和絕望. 有欲望、 有目標, 但不在情緒上苦苦執著, 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如果你學會區分自我的欲望, 和心靈的欲望, 你就可以和欲共舞了.
選擇權在你手上. 你可以滿足自我的欲望, 藉此獲得短暫的快樂; 也可以釋放自我, 耹聽心靈的聲音, 擁有真正的幸福.
瞭解欲望的本性, 轉化它, 這個過程很花時間. 因為你已經被社會潮流淘化了, 所以你會向外尋求快樂, 渴望別人認同、渴望身份地位、渴望擁有金錢和物質. 要改變這些實質奢望, 要改變無休止向外尋找快樂的方法, 都得花點時間.
你需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欲望, 不執著它們, 告訴自己, 這個世界沒有甚麼再能支配你. 同時不要去作出任何比較, 無論是對事、物或人.
這就是平衡的方法. 當你不再執著於擁有或變成為某某, 就算這個世界有很多問題、很多衝突、很多引誘、很多新事物, 也影響不到你.
你不再為了快樂或滿足感而去要求物質上的保障, 因為你已有足夠的定力及行動空間去控制自己, 免受一切的誘惑, 你的內心是平靜的.
生活變得更簡單、更快樂了. 因為你能在欲望、擁有, 中間找到平衡. 生活對於你已經不再構成壓力.
|
|
工作
|
從好的方面來說, 工作是一種媒介, 可以用來表現你的創作能量, 讓你的靈魂-也就是你的真性-一化為具象形體. 它是一種讓你當下存在的機會, 也是一種「行動式」的自我修維方式. 有了工作, 這個物質世界才會不斷更新運作. 試想一下熱力學的函數原理, 簡而言之就是「事物毀敗」的道理. 工作是為了維護目前正在運行的事物, 或者為這些事物創造出全新的思維出路. 如果沒有工作, 以前被創造出來的事物就會逐漸毀敗. 所以說, 工作是用來維持物質世界平衡的基本要素. 要是沒有了工作, 你會賺不到錢來養家活口, 更別提想致富了. 你目前的工作可能不是你最熱愛的, 但你還是應該心懷感謝, 自己能有一份工作, 這才是最正確的態度.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精神上修練, 也是會很有幫助的. 你必須感謝是這份工作讓你找到了自我, 讓你有機會去服務別人, 讓你有機會賺到錢.
大多數人必須藉由工作來肯定自己的身分.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 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才幹. 但是從靈魂的角度來看, 光靠工作來肯定自己是不對的. 這種想法會讓你看不到、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甚至讓你的生活失衡, 充滿壓力. 如果你的身分必須靠工作來肯定, 萬一你失業了, 那該怎麼辦? 找到你人生當中物質層面與心靈層面之間的平衡點, 這一點才是重要. 如果你是靠自己在做什麼 (也就是說,有一份工作、有某種地位或頭銜) 來肯定你自我的身分, 來維持那份安全感, 你的心靈絕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靜和快樂.
只要你有工作, 你就抬得起頭來, 你就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萬一失去了工作, 就等於失去了自我, 或者說, 失去了部分的你.
在這裏要補充一下, 一份工作並不是局限於光是賺取金錢的事情, 任何形式的工作, 包括辦公室, 車間, 銷售貨場, 殺?屠雞, 設計, 管理, 修理, 甚或家庭主婦等, 都是神聖的生活磨練; 不管酬勞多少, 有工作總比每天閒坐只是擁抱憂慮來得令人容易適應.
|
|
熱愛你的工作
|
如果你有一份你熱愛的工作, 就算不能馬上進帳, 你還是覺得很滿足. 萬一必要的話, 你也會接納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 至少要讓自己溫飽. 如果你有很清楚的人生方向, 再大的痛苦, 你都會忍受. 就算你目前的工作, 並不是你喜歡的工作, 可是你知道它可以幫助你達成某種「夢想」, 那麼你一定會忍耐下去. 在你找到人生中的平衡點之前, 你還是得先委屈一下, 好方便自己夢想的實現. 如果你可以專心做眼前的工作, 這就算是真正的奉獻. 不管那份工作有多卑微、多單調, 薪水有多少, 你都無所謂.
無論哪一種工作, 都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分是無聊的、卑賤的. 你有沒有能力處理這些部分, 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這和你的成熟度有很大的關係. 你知道, 如果你不再抱怨自己的工作, 而是心懷感激, 你就會得到解脫. 這也是為什麼「平衡直接知覺」的方法會這麼管用. 只要你不喜歡眼前的事情, 只要你面臨了工作上的難解問題(或者是生活上的難解問題), 別忘了反問自己:「這裏頭一定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學習的, 它賜給我的恩典究竟是什麼呢? 也許從外觀來看, 它好像沒什麼大不了, 但實際上, 它一定能幫助我們成長, 可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成長呢?」要記住, 不是光靠「往好處想」, 就能平衡你的直接知覺. 你之所以往好處想, 是因為你要平衡以前那些不好的念頭, 或者說偏頗的念頭.
一旦你可以同時看清楚這兩個方向, 從兩個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 它們就會彼此中和, 讓你跳脫出來, 得到全新的知覺視野, 也就是超脫思想之上的那個知覺. 你讓全新的能量和創意源源不斷地流進來, 問題的答案也會跟著浮現出來. 萬一你真的很不喜歡工作中的某一部分(或某種情況), 不妨試著改變它. 一旦你下定決心要改變它, 你就會發現, 事情還是有可為的. 最重要的是, 不要抱怨. 抱怨只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 讓你變得更頹癈, 剝奪了你的力量.
|
|
愛你自己
|
我們經常奉勸朋友「愛你自己」, 因為「我」是自己唯一擁有的, 連自己都無法愛自己, 又如何愛別人. 有人以為: 愛自己是自私的, 是自我中心的. 其實自我中心的愛並不是愛, 而是沒有安全感, 是自卑. 因為自卑、因為恐懼, 所以採取自我防衛的手段, 變成一種自私和自我中心, 這樣的愛是空虛的; 能接受自己的人, 便能自在而踏實地愛自己, 而他的愛更能散放出去, 讓別人也沐浴在愛裏.
當自己能抽離出來, 以慧眼來觀看身旁的環境時, 便能夠面帶微笑地看清自己, 看清世界,可是, 許多人通常都在做一些沒有自覺的選擇, 他們透過一些偏差的信念, 以及某些習慣、行為, 讓自己一步步地落入痛苦局面.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 最容易發生愛與恐懼的矛盾, 即使我們的初哀是愛, 若我們能以接受的角度去看待別人與自己, 讓愛人者與被愛者都明白, 不一定需要完美才能被愛, 那麼彼此之間的愛便可以達到更理想的境界.
|
|
什麼是愛
|
什麼是「愛」呢? 愛是一種原始體驗, 也就是說「我們正在通過愛的各種形式, 如戀愛、友誼、父母之愛、夫妻之愛, 或同胞之愛、師生之愛, 而體驗著愛」. 愛的度量是生命,「愛的力量越強, 生命力也就越強, 生命的價值也就越大. 愛若在什麼地方迷失了, 生命本身也就絕望了, 人也就不願再活下去了. 因而, 愛為了完成自己, 便要求懷著愛的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 生命為了完成自己, 則要求必須有愛」. 可見, 愛是生命的支柱.
如果一個人把愛視為一種德行去追求, 在愛的過程中尋求慰藉, 從而提高自己的生命感, 那麼, 他就不會陷入日常生活和名利的煩擾之中. 祟高的愛不僅僅能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而更主要的是能讓人體驗生命的意義, 擁有人格的力量. 因此可以說, 追求愛的人, 追求的本身就表明他在超越世事俗情. 一旦他將自己的一片愛心奉獻給他人, 他就會為自身生命的存在, 為自身生命意義的實現而感到快樂、安寧. 愛的範圍很廣, 除了親情之外,還有兩性之戀、朋友間的友誼, 以及對上帝之類超自然力量的嚮往. 這其中的每一種, 都能幫助人們超越現實的煩惱, 在一種奉獻的境界中尋到安寧. 不管我們以何種方式體驗著愛, 說到底, 愛對於我們心理的作用是:「讓自己感動自己」, 是自己為自己愛的行為所淨化. 有人說: 自己被自己感動, 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 它的美麗只有自己才能品味到.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大潮中,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趨於實用化, 金錢左右著一切, 掠奪別人的利益、利用他人是當前主要的「市場性格」. 在這種情況下, 講「愛」似乎不合時宜. 其實不然, 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越需要愛. 你如果真誠地愛一次, 把你的愛心獻給你的同事, 你的朋友, 你接觸到的所有人, 你就會完成一次精神昇華. 你不僅為自己感動, 也會感動他人, 同時也會因他人感動而感動.
|
|
友誼
|
人與人之間的真正溝通是必須相互尊重, 必須是坦誠的, 不吝於向對方說出自己的需求, 欲望, 情緒, 和恐懼. 溝通會帶來瞭解, 帶來包容, 寬恕, 及諒解; 如果你自認為自己很瞭解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你的這種瞭解卻不會讓你更愛別人, 更關心別人, 擁有更協調的人際關係, 那麼不管你對人生有多瞭解, 都似乎沒有什麼用. 從另一角度來看, 就算你不很瞭解人生, 也不是很清楚它的意義, 但是你很有愛心, 非常關心別人, 我想你才是真正懂得人生價值的人
在任何的人際關係, 最重要的是能坦然, 真誠以對彼此; 這亦是贏得友誼的最基本要素, 任何的不誠實, 都足以損害友誼. 一段真誠雋永的友誼, 是由自己本身做起及開始, 先學習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 再學習當身旁之人的朋友, 最後把你的友誼之手伸出去, 接納每一個願意和你交朋友的人
你不需要去愛每一個人, 甚至不需要去喜歡每一個人, 我們寧可實際一點; 但是你至少可以尊重其他人的存在, 尊重他們和你之間的差異, 他們的不同想法, 不同生活習慣或方式, 不同的愛好, 如果我們對每一個人都有起碼的尊重, 這個世界就會詳和多了. 而你本身亦快樂多了
|
|
自我控制
|
習慣也不是生下來就有的, 但是可以靠學習而養成.
一個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人, 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指標, 一般而言, 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較差的, 他們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動和願望, 通常會為了玩具或甜食而做一些情緒性的行動. 兒童的情緒控制力其實和他的環境有密切關係, 如果身邊的大人經常溺愛他、遷就他, 任其要賴, 那麼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就這樣孕育而成了. 因為在大人的溺愛下, 兒童己經失去了情緒控制能力.
學習如何控制自己, 是兒童成長的基礎課題, 一個兒童能夠培養出堅定的意志, 才能成為出色的人才, 否則他長大之後, 就非常有可能變成不堪一?的草莓族, 如果一個兒童沒有情緒控制力, 他的任性、自私, 自以為是, 非常容易影響這名兒童的人際關係發展, 造成他日後的性格偏差.
要如何培養兒童的自我控制力呢? 首先是要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準時起床、準時上床、不偏食、挑食、公德心、不可以侵佔別人的利益等等. 再來就是幫助兒童學會判斷自己的行為. 要讓兒童知道道理, 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做, 並且倚靠道理來判斷自己的行為, 然後開始約束自己不要去做不該做的事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父母長輩要起榜?的作用, 因為兒子善於模仿, 易受感染, 因此, 長輩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提供的良好榜樣, 引導出兒童以公平正義的態度處事、克服困難的良好習慣
標籤:
瀏覽次數:145 人氣指數:3325 累積鼓勵:15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