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1263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夢の中へ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而我只是你生命裡一個匆匆過客。





幸福中的傷痛

幸福是跟著災禍來的, 而人往往覺得那是災禍, 這就是人對禍福迷惑的原因. 相對來說, 面對災禍卻不等如幸福經已遠離. 是禍是福其實端視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處理事情態度, 修養和包容尺度. 轉禍為福或因福成禍, 又或禍福與共都只是時差上的感覺而已.

無可否認, 毎個人都難免經歷過一次或以上刻骨銘心的傷痛, 那份無形的千迥百轉、肝腸寸斷、泣血的、放不下又拿不起的心內痛楚, 又豈是其他人所能體會呢.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若以這些傷痛來比較一下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烽煙四起的戰亂國家, 人民流離失所, 失去親人及至愛, 生命朝不保夕, 又看看那些貧困落後的非洲國家, 人民都備受飢餓與疾病的交相折磨; 再看看今天柬埔寨幾近百份之十八人口感染愛滋病, 那無助、沒有明天、缺乏醫療、那種生存比死亡更痛苦的感覺, 直教人不寒而慄. 

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我們以為的幸福不見得是真的幸福, 我們以為的災禍也未必是真的災禍, 只是我們需要把時間拉長了來看.

一般人最大的挫折不外乎失戀、落榜、老公外遇、老婆出牆、失業被裁員, 每天翻開社會新聞, 總有人為情自殺再不就是為情殺人, 有人因為落榜覺得人生灰暗而跳樓, 有人因為失業付不出房貸而燒碳自殺. 面對挫折的時候, 先被擊倒的往往是自己.

如果你走一趟醫院, 你就會知道, 那麼多的人在跟疾病掙扎, 因為病, 你才體會到健康的可貴. 好好的人只要進一次醫院, 通常都完全不想再來, 從此會知道身體的健康多麼重要, 也因此開始注意身體的健康. 出院的人再見到陽光那一刻的心情, 一定是深吸一口氣, 感覺活著真好, 陽光的味道真好, 還好有了這場病, 讓人感受到痛, 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因為住醫院真的很怕人, 很痛苦.

幸福往往是跟著災禍來的. 先別氣餒, 告訴自己怎麼樣也要撐著, 告訴自己, 加油, 你一定可以的, 然後等待, 等待黑夜即將過去的黎明.

失去了並不是最傷痛,  失去了才後悔才是最傷痛




奮鬥的人生

外表的美醜, 並不代表內心的善惡; 生命的價值, 也不能以世俗中利害的尺寸來衡量. 莎士比亞說:「最軟弱的果子, 最先落在地上; 一個怕吃苦的人, 永遠脫不了寂寞和悲哀; 怠惰和消極者, 將使自己加速的步入墳墓.」想來實在很有道理.

只要我們秉著「鬥志」, 不管人生的道路多坎坷, 都不足以阻礙一個有志上進者的成功. 而小的失敗, 只是在為你鋪設一條成功之路. 俗語說得好:「一個經不起考驗的人, 永遠不會堅強; 不經失敗, 永不會成功; 步入險境才能發現奇蹟; 嘗試冒險,  才能發覺天才.」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 應該為遠大的前途奮鬥.

人生是一串奮鬥的痕跡, 埋藏著人們多少歡笑, 多少辛酸, 而奮鬥的成果却永遠閃爍發光. 是誰說過的:「我們的真, 不是剎那的存在; 我們的善, 不是短暫的誠實; 我們的美, 不是空泛的音樂.」 而經過奮鬥後的人生, 就是真、善、美的結晶了!




意念, 信念, 意

意念是一個人在剎那間盟生出來的一個念頭, 或一堆想法; 它是未經過過瀘或細心思考的. 意念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未付予行為, 正所謂一念之仁, 一念之差, 分別就有如天淵之別. 一個意念的產生, 可以在任何時刻, 任何環境, 任何際遇, 只要是需要作出决擇的時刻, 意念就會不期然的浮現出來; 成熟而有修養的人, 與目不識丁的人所產生的意念基本上分別不大, 端視乎所需要作出的决定及環境使然. 當然有素養及成熟的人作出意念的同時, 會顧及到他人, 並加以分析及過瀘才付諸行為; 相反的, 不經思考的人, 也是一般大部份的人, 通常都是想到即去做, 做了使算, 完全不顧後果.

我們介定意念的真實價值, 是從意義方面去判定; 跟意念完全不同的是, 意義是由社會作出的認同及共識, 可以說是對別人, 對社會, 都是有一肯定貢獻, 或價值的事情及行為, 通常我們會稱之為「有意義」或「沒有意義」. 判定意念的正確或不正確, 就視乎意念本身的有意義或沒有意義.

信念與意念, 或意義又是完全不同的範籌; 信念是個人, 或機構, 或家庭的一個宏觀追求目標, 比理想或願望來得更崇高. 信念可以長久或者一生一世的伴隨着你, 有些人都會有着很多不同的信念, 或者時刻改變信念; 但無論如何, 沒有信念或時常改變信念的人, 通常在社會上都是不會有很大成功的機會.




金錢和財富

金錢和財富給人帶來的是快樂和滿足, 這一點亳無疑問. 那麼, 除了金錢和物質之外, 還有沒有另外的東西同樣能給人快樂和滿足? 回答是肯定的, 那就是知識. 知識涵括了宗教信仰、科技、文學、歷史、生物、天文、地理, 等等, 等等;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他都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要. 金錢和財富滿足的是人們物質方面的需要, 而人們精神需要的滿足往往要靠知識. 知識能給人心靈上的慰藉, 能給人以精神上的無限昇華及自由.

人一旦沉浸於知識領域, 他便進入另一個天地. 這天地的無限能給人以超拔和神聖, 這天地的豐富能給人以充實和智慧; 人一旦擁有了知識, 他便能洞澈和俯視現實生活, 能獲得人生悟性, 能深切領悟世間名位財色等不過是過眼煙雲. 但要補充一句, 有了知識或知識增多了, 並不等如智慧相對性提高了, 或者可以說, 智慧是先天而知識只是後天的努力而已.




寬恕

寬恕是治療人際關係問題的妙方. 但是「試著寬恕」和「真正的寬恕」這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 當人們嚷嚷著他們想要寬恕某某人時, 不過是隨口說說而已. 雖然他們在口中說:「我會寬恕誰和誰…」其實在他們心裏面, 還是有許多掙扎和矛盾. 如果你就是這樣,你需要先感覺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憤怒是什麼. 憤怒的背後就是受傷. 你要先承認自己曾被傷害過, 你才能接納以前的種種. 有了接納, 就有機會做到真正的寬恕. 為了做到真正的寬恕, 你得在自己和對方之間先創造出某種空間. 因為要是你還在和對方直接來往, 你的傷口勢必很難清洗乾淨. 只要你讓自己去感覺傷口的存在, 那種疼痛感就會緩解下來. 你必須先釋放那些可怕的記憶、思想和影像, 你的內心才會平靜下來. 你要先找回自己, 才能輕鬆自在地和那個曾傷害過你的人一起相處. 傷口好了, 所有的痛苦和記憶都被釋放了, 寬恕自然會降臨.

要是有人問你:「你已經寬恕了誰嗎?」你會對自己很訝異!沒錯! 我已經寬恕了他們. 你終於不再怪他們, 不再牽掛那些是是與非非, 這就是你已經寬恕的最好證明. 寬恕是一種心靈的過程, 不需要別人在場. 你只要想到他們, 就可以自行處處理那些感覺和憂傷的情緒. 安靜下來, 釋放出那些痛苦的過往記憶和影像, 讓那些已成為你生活中一部分的過去故事, 隨風而逝吧! 把仇恨和傷害完全放下, 這是一件多自由的事情. 如果你想讓自己打從心底快樂起來; 如果你想要在人際關係中, 找到真正的幸福, 你就得這麼做.




欲望

有欲望, 並沒有錯. 對欲望執著才會有挫折和絕望. 有欲望、 有目標, 但不在情緒上苦苦執著, 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如果你學會區分自我的欲望, 和心靈的欲望, 你就可以和欲共舞了.

選擇權在你手上. 你可以滿足自我的欲望, 藉此獲得短暫的快樂; 也可以釋放自我, 耹聽心靈的聲音, 擁有真正的幸福.

瞭解欲望的本性, 轉化它, 這個過程很花時間. 因為你已經被社會潮流淘化了, 所以你會向外尋求快樂, 渴望別人認同、渴望身份地位、渴望擁有金錢和物質. 要改變這些實質奢望, 要改變無休止向外尋找快樂的方法, 都得花點時間.

你需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欲望, 不執著它們, 告訴自己, 這個世界沒有甚麼再能支配你. 同時不要去作出任何比較, 無論是對事、物或人.

這就是平衡的方法. 當你不再執著於擁有或變成為某某, 就算這個世界有很多問題、很多衝突、很多引誘、很多新事物, 也影響不到你.

你不再為了快樂或滿足感而去要求物質上的保障, 因為你已有足夠的定力及行動空間去控制自己, 免受一切的誘惑, 你的內心是平靜的.

生活變得更簡單、更快樂了. 因為你能在欲望、擁有, 中間找到平衡. 生活對於你已經不再構成壓力.




工作

從好的方面來說, 工作是一種媒介, 可以用來表現你的創作能量, 讓你的靈魂-也就是你的真性-一化為具象形體. 它是一種讓你當下存在的機會, 也是一種「行動式」的自我修維方式. 有了工作, 這個物質世界才會不斷更新運作. 試想一下熱力學的函數原理, 簡而言之就是「事物毀敗」的道理. 工作是為了維護目前正在運行的事物, 或者為這些事物創造出全新的思維出路. 如果沒有工作, 以前被創造出來的事物就會逐漸毀敗. 所以說, 工作是用來維持物質世界平衡的基本要素. 要是沒有了工作, 你會賺不到錢來養家活口, 更別提想致富了. 你目前的工作可能不是你最熱愛的, 但你還是應該心懷感謝, 自己能有一份工作, 這才是最正確的態度.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精神上修練, 也是會很有幫助的. 你必須感謝是這份工作讓你找到了自我, 讓你有機會去服務別人, 讓你有機會賺到錢.

大多數人必須藉由工作來肯定自己的身分.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 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才幹. 但是從靈魂的角度來看, 光靠工作來肯定自己是不對的. 這種想法會讓你看不到、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甚至讓你的生活失衡, 充滿壓力. 如果你的身分必須靠工作來肯定, 萬一你失業了, 那該怎麼辦? 找到你人生當中物質層面與心靈層面之間的平衡點, 這一點才是重要. 如果你是靠自己在做什麼 (也就是說,有一份工作、有某種地位或頭銜) 來肯定你自我的身分, 來維持那份安全感, 你的心靈絕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靜和快樂.

只要你有工作, 你就抬得起頭來, 你就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萬一失去了工作, 就等於失去了自我, 或者說, 失去了部分的你.

在這裏要補充一下, 一份工作並不是局限於光是賺取金錢的事情, 任何形式的工作, 包括辦公室, 車間, 銷售貨場, 殺?屠雞, 設計, 管理, 修理, 甚或家庭主婦等, 都是神聖的生活磨練; 不管酬勞多少, 有工作總比每天閒坐只是擁抱憂慮來得令人容易適應.




熱愛你的工作

如果你有一份你熱愛的工作, 就算不能馬上進帳, 你還是覺得很滿足. 萬一必要的話, 你也會接納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 至少要讓自己溫飽. 如果你有很清楚的人生方向, 再大的痛苦, 你都會忍受. 就算你目前的工作, 並不是你喜歡的工作, 可是你知道它可以幫助你達成某種「夢想」, 那麼你一定會忍耐下去. 在你找到人生中的平衡點之前, 你還是得先委屈一下, 好方便自己夢想的實現. 如果你可以專心做眼前的工作, 這就算是真正的奉獻. 不管那份工作有多卑微、多單調, 薪水有多少, 你都無所謂.

無論哪一種工作, 都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分是無聊的、卑賤的. 你有沒有能力處理這些部分, 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這和你的成熟度有很大的關係. 你知道, 如果你不再抱怨自己的工作, 而是心懷感激, 你就會得到解脫. 這也是為什麼「平衡直接知覺」的方法會這麼管用. 只要你不喜歡眼前的事情, 只要你面臨了工作上的難解問題(或者是生活上的難解問題), 別忘了反問自己:「這裏頭一定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學習的, 它賜給我的恩典究竟是什麼呢? 也許從外觀來看, 它好像沒什麼大不了, 但實際上, 它一定能幫助我們成長, 可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成長呢?」要記住, 不是光靠「往好處想」, 就能平衡你的直接知覺. 你之所以往好處想, 是因為你要平衡以前那些不好的念頭, 或者說偏頗的念頭.

一旦你可以同時看清楚這兩個方向, 從兩個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 它們就會彼此中和, 讓你跳脫出來, 得到全新的知覺視野, 也就是超脫思想之上的那個知覺. 你讓全新的能量和創意源源不斷地流進來, 問題的答案也會跟著浮現出來. 萬一你真的很不喜歡工作中的某一部分(或某種情況), 不妨試著改變它. 一旦你下定決心要改變它, 你就會發現, 事情還是有可為的. 最重要的是, 不要抱怨. 抱怨只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 讓你變得更頹癈, 剝奪了你的力量.




愛你自己

我們經常奉勸朋友「愛你自己」, 因為「我」是自己唯一擁有的, 連自己都無法愛自己, 又如何愛別人. 有人以為: 愛自己是自私的, 是自我中心的. 其實自我中心的愛並不是愛, 而是沒有安全感, 是自卑. 因為自卑、因為恐懼, 所以採取自我防衛的手段, 變成一種自私和自我中心, 這樣的愛是空虛的; 能接受自己的人, 便能自在而踏實地愛自己, 而他的愛更能散放出去, 讓別人也沐浴在愛裏.

當自己能抽離出來, 以慧眼來觀看身旁的環境時, 便能夠面帶微笑地看清自己, 看清世界,可是, 許多人通常都在做一些沒有自覺的選擇, 他們透過一些偏差的信念, 以及某些習慣、行為, 讓自己一步步地落入痛苦局面.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 最容易發生愛與恐懼的矛盾, 即使我們的初哀是愛, 若我們能以接受的角度去看待別人與自己, 讓愛人者與被愛者都明白, 不一定需要完美才能被愛, 那麼彼此之間的愛便可以達到更理想的境界.




什麼是愛

什麼是「愛」呢? 愛是一種原始體驗, 也就是說「我們正在通過愛的各種形式, 如戀愛、友誼、父母之愛、夫妻之愛, 或同胞之愛、師生之愛, 而體驗著愛」. 愛的度量是生命,「愛的力量越強, 生命力也就越強, 生命的價值也就越大. 愛若在什麼地方迷失了, 生命本身也就絕望了, 人也就不願再活下去了. 因而, 愛為了完成自己, 便要求懷著愛的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 生命為了完成自己, 則要求必須有愛」. 可見, 愛是生命的支柱. 

如果一個人把愛視為一種德行去追求, 在愛的過程中尋求慰藉, 從而提高自己的生命感, 那麼, 他就不會陷入日常生活和名利的煩擾之中. 祟高的愛不僅僅能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而更主要的是能讓人體驗生命的意義, 擁有人格的力量. 因此可以說, 追求愛的人, 追求的本身就表明他在超越世事俗情. 一旦他將自己的一片愛心奉獻給他人, 他就會為自身生命的存在, 為自身生命意義的實現而感到快樂、安寧. 愛的範圍很廣, 除了親情之外,還有兩性之戀、朋友間的友誼, 以及對上帝之類超自然力量的嚮往. 這其中的每一種, 都能幫助人們超越現實的煩惱, 在一種奉獻的境界中尋到安寧. 不管我們以何種方式體驗著愛, 說到底, 愛對於我們心理的作用是:「讓自己感動自己」, 是自己為自己愛的行為所淨化. 有人說: 自己被自己感動, 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 它的美麗只有自己才能品味到.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大潮中,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趨於實用化, 金錢左右著一切, 掠奪別人的利益、利用他人是當前主要的「市場性格」. 在這種情況下, 講「愛」似乎不合時宜. 其實不然, 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越需要愛. 你如果真誠地愛一次, 把你的愛心獻給你的同事, 你的朋友, 你接觸到的所有人, 你就會完成一次精神昇華. 你不僅為自己感動, 也會感動他人, 同時也會因他人感動而感動.




友誼

人與人之間的真正溝通是必須相互尊重, 必須是坦誠的, 不吝於向對方說出自己的需求, 欲望, 情緒, 和恐懼. 溝通會帶來瞭解, 帶來包容, 寬恕, 及諒解; 如果你自認為自己很瞭解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你的這種瞭解卻不會讓你更愛別人, 更關心別人, 擁有更協調的人際關係, 那麼不管你對人生有多瞭解, 都似乎沒有什麼用. 從另一角度來看, 就算你不很瞭解人生, 也不是很清楚它的意義, 但是你很有愛心, 非常關心別人, 我想你才是真正懂得人生價值的人

在任何的人際關係, 最重要的是能坦然, 真誠以對彼此; 這亦是贏得友誼的最基本要素, 任何的不誠實, 都足以損害友誼. 一段真誠雋永的友誼, 是由自己本身做起及開始, 先學習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 再學習當身旁之人的朋友, 最後把你的友誼之手伸出去, 接納每一個願意和你交朋友的人

你不需要去愛每一個人, 甚至不需要去喜歡每一個人, 我們寧可實際一點; 但是你至少可以尊重其他人的存在, 尊重他們和你之間的差異, 他們的不同想法, 不同生活習慣或方式, 不同的愛好, 如果我們對每一個人都有起碼的尊重, 這個世界就會詳和多了. 而你本身亦快樂多了




自我控制

習慣也不是生下來就有的, 但是可以靠學習而養成.

一個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人, 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指標, 一般而言, 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較差的, 他們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動和願望, 通常會為了玩具或甜食而做一些情緒性的行動. 兒童的情緒控制力其實和他的環境有密切關係, 如果身邊的大人經常溺愛他、遷就他, 任其要賴, 那麼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就這樣孕育而成了. 因為在大人的溺愛下, 兒童己經失去了情緒控制能力.

學習如何控制自己, 是兒童成長的基礎課題, 一個兒童能夠培養出堅定的意志, 才能成為出色的人才, 否則他長大之後, 就非常有可能變成不堪一?的草莓族, 如果一個兒童沒有情緒控制力, 他的任性、自私, 自以為是, 非常容易影響這名兒童的人際關係發展, 造成他日後的性格偏差.

要如何培養兒童的自我控制力呢? 首先是要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準時起床、準時上床、不偏食、挑食、公德心、不可以侵佔別人的利益等等. 再來就是幫助兒童學會判斷自己的行為. 要讓兒童知道道理, 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做, 並且倚靠道理來判斷自己的行為, 然後開始約束自己不要去做不該做的事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父母長輩要起榜?的作用, 因為兒子善於模仿, 易受感染, 因此, 長輩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提供的良好榜樣, 引導出兒童以公平正義的態度處事、克服困難的良好習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幸福中的傷痛
作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日期: 2010.09.11  天氣:  心情:
   
   
   
   
   
   
   
   
   
   
   
   
標籤:
瀏覽次數:145    人氣指數:3325    累積鼓勵:15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夢の中へ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而我只是你生命裡一個匆匆過客。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1-09 04:29
她, 39歲,桃園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