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0306
 rascal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威而剛不只床上,行登高山也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說謊_心中的那把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唯有文化是不能競爭的
作者: rascal 日期: 2007.06.12  天氣:  心情:

一段與朋友喝咖啡聊是非的紀錄:

競爭的意涵裡,有著一種快速、有效率地超越對方的動力概念。
不太計較手段的話,甚至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爭奪過程。


文化,反過來卻是隱含著一種涵養的意念,需要時間與心思的長久交互作用與發酵。


文化的集體識別形成,不是靈機一動天露曙光,隔夜就可以得到的。


 


台灣地窄人稠,競爭是每個人起床後第一個任務….(也許不少人連睡夢中也不忘跟『敵人』夢裡競爭廝殺一番不得好眠)


馬路上,開車、騎機車,甚至走路,都要隨時保持『有縫隙就鑽』的警覺….(難怪毫無交通秩序


上了班,更不得了,隨時要知道卡位的技巧,要在同事夥伴之前搶先一歩佔到制高點,不管妳是刻意還是一股莫名其妙的背後推力...(不然加薪、年終獎金與晉升可能希望渺茫…..


 


在一段30-40年的極度壓縮時間內,競爭讓台灣史無前例地完成了西方200-300年間才完成的經濟成就,不過社會結構與價值體系卻少了時間蒸煮,結果走了味,甚至有時還讓人食之無味…..


 


拍照的關係,注意到蠻多的台灣公共建築….卻老是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汗顏感覺。


單調、乏味、粗糙、低品質、甚至毫無長期規劃設計的理念。


競圖、比價、争預算,其實都只是包裝了競爭或者掠奪,找不到太多的文化的思維。


公共建築,其實是公民與她實際生活的社會間,相當直接互動的一部份。


長期接觸累積的感受,將會形成社會運動的一部分,根植人心,也就是一種文化素養,最後會表現在生活的品味上,也就是一種文化的集體識別形成。


 


政客大概不會關心這一些需要長時間做功德的事吧!
他們要的是SNG車,要能夠馬上佔據新聞時段與版面的驚悚或速食事件。


難怪這塊土地,越來越少人願意駐足欣賞,自然也看不到任何文化的深刻。
其實台灣社會的文化集體識別是什麼我現在還蠻疑惑的....


也許….是無窮的爭奪之外,再加上某種長期的無奈與漠視吧…..

標籤:
瀏覽次數:64    人氣指數:1844    累積鼓勵:8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威而剛不只床上,行登高山也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說謊_心中的那把尺
 
住戶回應
 
時間:2007-06-13 18:32
她, 66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7-06-13 00:55
她, 99歲,非洲,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