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108
 KI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燒煤天然氣發電再多的醫院也沒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董智森:白色柯P的暗黑市府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你的經濟和兩岸政策並不挺下一代
作者: KING 日期: 2018.07.18  天氣:  心情:
民進黨全代會打出「改革挺下一代」的主軸,蔡英文以主席身分發表激情演說,用連串「是誰」的反問句法痛批國民黨「不反省還想教訓改革者」。蔡英文如此賣力,卻難掩其焦慮;她大罵在野黨留下爛攤,卻忘了自己已執政兩年多;她自詡改革,其實卻留給下一代更困頓、不安的未來。

面對年底艱苦的選戰,蔡英文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力拚,才能保住自己的黨主席職位;因此,她連發八問強力數落對手罪狀,其心情不難理解。問題是,既然標榜大刀闊斧改革,又動用《黨產法》等利器把國民黨五花大綁搜刮殆盡,卻還對關在牢籠裡的在野黨如此咆哮;看在民眾眼裡,難道不會覺得執政者太苛虐?何況,除了謾罵對手,民進黨卻吝於針對民眾的不滿作出回應,這又表現了什麼氣度?

檢視蔡英文的演說,民進黨更大的執政盲點是:把施政全面簡化為「改革」,又把改革的目的完全縮減成「挺下一代」。如此偏狹地解讀執政目標,是嚴重的錯誤。嚴格而論,蔡政府的各項施政中真正符合「為了下一代」的改革,恐怕只有軍公教年改一項,這點獲得不少民眾肯定,卻難掩做法粗暴。至於其他諸如司法改革、一例一休、加薪等都卡在半路,不見成績,更引爭議。簡言之,民進黨標榜「改革挺下一代」,其實內容空洞。

進一步說,一個偉大的施政者,通常能就決策的得失作出全盤考量,兼顧政策的良莠、各方的利益和手段的正當性;絕非是「犧牲這一代」來挺下一代,或「犧牲一個族群」來成就另一個族群。理由很簡單,在民主社會,沒有人應該被設定為「可以犧牲」的一群。但在民進黨政府眼中,卻不時出現這類的分化手法,用似是而非的口號打擊一群人,以討好另一群人;其結果,人人都輪流成為被打擊的對象。

「改革挺下一代」是文青台詞,但終究是一句口號,缺乏召喚的力量。原因是,如果真心要為台灣的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明天,仍得從發展經濟、落實法治、締造和平著手,才是可長可久之計。但蔡政府的施政,過度強調點狀或片段的改革理想,卻缺乏全盤的國家目標思考和營造;有時更只為了達到狹小的目標,卻可以不顧法治,犧牲理性與和諧,甚至不惜製造社會對立。換句話說,一句偉大的「改革」口號底下,其實往往掩蓋了真實的粗暴、嚴重的短視與更大的不公義,這留給下一代的怎麼可能是幸福?

以前瞻基礎建設為例,蔡政府在短短時間決定大手筆撒下數千億元,進行未經仔細評估的地方建設。這樣的砸錢術,事實上旨在綁樁的成分居多,並將國家資源導進其派系與親信,以遂行利益重分配。這類草率建設未來變成蚊子館的機率很高,必然要由下一代承受後果。以兩岸政策為例,蔡總統的政策導致兩岸人民疏離,不僅對台灣觀光、夜市、旅館、農漁等業造成衝擊,更不斷升高兩岸對峙敵意。如此發展下去,一旦兩岸兵戎相見,就算台灣年輕人真有七成願意「為台灣而戰」,但任意把青年推上戰場,能算「挺下一代」嗎?更別說,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已經險象環生,未來數年,台灣陷入缺電、空汙交加的危機已可預期。那麼,蔡總統今天美好的「非核家園」口號,明天變成缺電及空汙台灣的醜陋事實,下一代要找誰追討?

經濟學家凱因斯有句名言:「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執政者要能針對當下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不要拿無用的長期口號來搪塞,更不要讓下一代踩著上一代的屍體前進,還宣稱這就是進步。年輕人需要的,是一個能自我實現的就業環境,一個和平及安定發展的社會,一套有規則可循的法制;這些,請不要假藉改革之名毀壞它。
標籤:
瀏覽次數:136    人氣指數:13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燒煤天然氣發電再多的醫院也沒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董智森:白色柯P的暗黑市府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