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道不輕傳’,這經絡穴位中想必也有許多不傳之秘吧?”
說實話,秘法我這沒有,如果有的話,也只能算作一些學習經絡的心得和思路,就拿來和大家隨便聊聊吧。
拿肝經來說,我一直推崇“太沖”,並把它叫做“消氣穴”,它散肝火,補心血,安心神,利水道,功能極為強大。有人說,看古書中對每個穴位的解釋,用詞都差不多嘛,並沒有額外強調誰更加重要,你是怎麼知道這個穴位有神奇的功效?其實,古人在許多穴位的名稱中早已標明了它的地位和用途,那穴名可不是隨便起的,裏面大有學問,有很多東西可挖呢!
比如“太沖穴”,太,盛大的意思;沖,重要的通道。那麼人體盛大而重要的通道在什麼地方呢?那一定是在氣血聚集流動最多的地方。那就是肝臟和心臟相通的地方。
肝是血庫,心是血泵,心血不足,非心臟本身造成,而是肝臟供血不足。因何供血不足,因為兩髒之間的通路瘀阻。因何瘀阻,源于肝氣不舒,氣滯則血瘀。“沖”字還有用水灌注的意思,更加形象的告訴我們刺激太沖穴就會把肝的血液灌注到心臟中去。但一定要朝“行間”的方向去揉。行間是肝經的“火穴”,肝臟屬木,心臟屬火,正是“木生火”之意。
再說個肝經的蠡溝穴,此穴在內踝尖上5寸。‘蠡’的本意是指小瓢蟲在咬木頭,所以我們看到上面是個"椽"子的右半邊,底下有兩隻小蟲在往上爬。‘溝’,指細長的水道,在這裏暗指婦女的陰道。古人對於‘私處’常用這種暗語來表達。所以這個“蠡溝”在中醫院的針灸科一貫是用於治療陰道瘙癢的要穴。當然,陰道瘙癢的內因是源於肝膽濕熱,最好再加上去濕要穴“曲泉”與“陰陵泉”,平日再喝些綠豆薏米粥,以解肝毒,除濕熱,才是治本之道。
肝經還有個要穴叫“章門”,位於肋骨下緣。章的意思是“貴重的材料”,什麼是人體中貴重的材料呢?那當然是五臟了,“章門”是五臟的‘會穴’。會是指五臟的“精氣”都在此穴會聚。刺激這一個穴,等於把五臟功能都調節了,所以,我們敲“帶脈”減肥的時候,別忘了順手把這個大穴也敲一敲,此穴還是脾經的‘募穴’,(募是聚集的意思),此穴清肝火而補脾,好處多多,大家慢慢去體會吧。
有個朋友發燒後音啞失聲,我直接給她點按腎經的“大鐘”穴。她疼的大叫“好痛呀!”我說:“你看,出聲了吧”。我們相視哈哈大笑。“大鐘”為什麼會這麼有效呢?除了要記住它是腎經的絡穴,(腎經通於咽喉,所以治咽喉腫痛)更不要忘了它的名子叫“大鐘”,鐘不敲不鳴。
那裏蘊藏著祖先們的智慧與厚愛,我們怎可不心懷感恩呢?!
文出處:中里巴人
作者:中里巴人
風: 上述,有沒有比杜部長棄中華文化的三隻小豬文化,更為實用呢?
中華文化幾千年來,博大精深,我深以福建移民來台灣第九世的台灣人身份為榮,說我的國籍呢? :當然是中華民國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