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有力走遍天下 2014-04-10 01:1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新北市長朱立倫在臉書撰文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但台灣最怕的是,已經錯過可以自己選籃子的時機。令人憂心的是,他可能說對了。 朱立倫認為台灣曾經可以讓新住民文化成為台灣與東協交往的優勢,並且變成我們擺蛋的籃子。眼裡只看到中國算是什麼樣的世界觀?當我們只會忙著擁抱中國或是仇恨中國時,中國就成了台灣人眼中的全世界。經歷服貿爭議之後,台灣得從蛋雞轉型成肉雞,最好想辦法變成國際社會爭相來看的藍鵲、環頸雉,才有出路。 服貿之所以引發許多民眾的疑慮,是因為有一定的心理背景,除了對中國大陸的善意信任不足外,背後還潛藏著缺乏自信與鬥志,認為自己無力與經濟日趨強大的中國大陸比拚,擔心經濟上對中國過度依賴,日後生殺大權將操在對方手上。不過這也意味著,台灣人自覺經濟力量日走下坡,對外來的競爭愈來愈恐慌,只希望關起門來抱緊自己的小確幸過日子。 但這恐怕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經濟依賴外貿的台灣,沒有閉關自守的本錢,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讓自己更強大。經濟實力愈強大,就愈有抗衡對手保護自己的力量;經濟實力愈弱、經濟管道愈窄,愈容易陷於過度依賴而受制於人的脆弱處境。 的確,台灣若像藍鵲一樣受到國際重視,在各方面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就不會對中國大陸的崛起驚慌失措。但這需要經濟實力做後盾,而經濟實力需要我們勇敢走出去開發,耕耘任何有商機的市場,這些,都不是躲在家裡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