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冬季乾癢的秘訣 — 保濕、滋潤,讓肌膚水嫩又美麗!
近來一波波的冷氣團南下,衣服越穿越厚的同時,卻感到肌膚越來越不對勁?平日還好,但入夜就寢時,蓋上棉被就覺得四肢發癢,忍不住就一直抓,但是卻越抓越癢,甚至不斷地有皮屑掉落,整晚癢得難以成眠。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冬天的肌膚狀況 乾、癢,是冬天肌膚最常發生的狀況,尤其乾性肌膚的人以及老年人,皮脂腺功能較差、出油少,所以在冬天更容易有紅、癢、痛的現象,很不舒服,而皮膚乾燥的感覺會隨著天氣越冷,而越來越顯著。 通常乾、癢的狀況最容易出現在四肢伸側、前胸等油脂分泌較少的部位,尤以小腿前側最為常見。一般冬季癢的皮膚會出現白色龜殼般裂紋、脫皮;有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等潛在疾病患者更容易有冬季癢,且會產生紅色網狀龜裂及大量皮屑脫落。 有人以為冬季癢是因為肌膚不乾淨而引起的,所以就拼命地以沐浴刷搓洗,專家提醒,這樣做不但把皮膚表面的天然保護層刷掉,使肌膚失去了水分與油脂,反而變得更粗糙、皮屑掉得更多! 預防肌膚「不聽話」的方法 冬天保養肌膚是基本的動作,但是你用對方式了嗎?選對方法,才能輕輕鬆鬆地預防肌膚不聽話。 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 厚重外衣穿上身的同時,不要忘了也要幫肌膚補充必須的水分!由於天氣乾冷,人體攝取的水分減少,除了要多喝水補充之外,泡澡或冬天盛行的泡溫泉都可幫助皮膚水分的補給,但是洗的次數、洗的時間,以及溫度都要控制,尤其在冷冽的天氣下,泡在暖暖的溫泉裡,會讓人寒意全消,冬季癢的症狀也因為泡熱水而減輕不少,不知不覺就泡很久,但起身離開水池後如果沒有即時保養,待水分蒸發反而會使皮膚癢的症狀更加嚴重。 滋潤肌膚 冷風一吹,肌膚的水分蒸散快,如果不幫肌膚穿上一層保護膜,不小心就會呈現乾、裂、脫屑、粗糙的症狀,嚴重的還會破皮、結痂甚至引起感染。如果肌膚本身為乾性的,平時在沐浴、泡澡、泡湯後,就要馬上塗抹含油性高的保養霜,保持皮膚的濕潤,不讓肌膚的水分那麼快就流失;根據皮膚科醫師建議,洗澡後不要立刻走出浴室,最好在浴室中擦乾身體後,並於三分鐘內即全身擦上乳液,才能達到最好的滋潤效果。 保持空氣溼度 寒冷的天氣,許多人都窩在家裡不出門,並使用空調、電暖爐等保暖電器,提升室溫;但是溫度提升的同時,空氣的溼度也相對降低,肌膚表面的水分不斷地流失,就顯得更乾燥了,而有乾癢症狀的人也會更嚴重。因此,使用保暖電器時,可在室內放置一盆水,提高空氣的含水量,也可幫助保持肌膚的濕潤度。 舒適穿著 冬天穿著的保暖衣物,內著應儘量選擇舒適、寬鬆的貼身棉製品,尤其容易冬季癢的人,更不建議穿著直接接觸肌膚的尼龍材質或毛料材質的衣物,才能降低衣物對肌膚的刺激,減輕冬季肌膚癢的症狀。 寶寶的防禦措施 寶寶的細嫩肌膚可是禁不起寒風的吹襲!小孩子的嘴唇、皮膚在天氣乾冷下會較乾燥,嚴重的還會乾裂到出血,媽咪平時可以幫寶寶擦些綿羊油之類的油性軟膏,保持濕潤;也儘量不要讓孩子暴露在寒風中,外出最好戴上口罩、手套、帽子,並穿上襪子比較保險。 叮嚀 冬天保養肌膚並不難,只要日常生活多注意,就能有效預防肌膚不聽話的狀況發生;但是如果肌膚狀況已經變差,甚至已經破皮、龜裂,記得不要亂買保養品來擦,還是盡快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