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主講
我記得我在念國中的時候,記憶很深,我的校長,那天是放假時候,學校沒有人,我剛好到學校,校長彎腰去撿起校園裡面的垃圾。我站在他後面,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學生在後頭,可是校長這個動作影響了我一輩子,我這一生有沒有可能再丟垃圾?沒有。一來,校長感動了我,二來,我假如再丟垃圾就對不起校長的教導。所以有個學校開會,因為校園太髒,學生都丟垃圾,這些校長跟老師在那裡要討論用什麼方法比較好改善這個情況。諸位同修,你們幫他出出點子,什麼方法?假如那天校長帶頭開始撿,那學生一定會玩得不亦樂乎。所以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上行下效。
為什麼經典教育推展的效應不會很大?因為一開頭的認知不對,都想著誰來學?小朋友學好就好。大人不學好,小孩如何學好?做到以後才說,叫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叫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叫騙人。大人都不帶頭做,小孩每天想:你自己都沒做,你都騙人。心裡都不服,怎麼可能可以長養他德行的根基?我們到了海口去,小孩的課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長跟老師的課,絕對不能斷。所以我們大過年,這些課都沒停,繼續都在開課在薰習。
「有心非,名為惡」,我們只要自己明白這是錯誤的,絕對不能再做。假如常常做這種事,心裡面會覺得很不安、很不踏實,這會影響我們的清淨心,所以不用貪一時之快。我記得我父親在開車當中,最常講的一句話:再快也不會快那五分鐘。父親是個榜樣,孩子就會學習,我們開車就不會貪快。我父親開車也從來不按喇叭,所以上行下效,我們也不習慣按喇叭,「緩揭簾,勿有聲」,會影響到他人安寧都不能做。當我們開車的時候,也儘量不要亂鳴喇叭,反而讓很多人嚇到。所以你不亂鳴喇叭,也是在落實「十善業道」,不惱害眾生。像晚上開車回來,假如整條街都已經在睡覺了,我們要趕快熄掉引擎,以免吵到他人的安寧。然後像一些喜慶當中,比方說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要不要放鞭炮?縱使要放,時間也要抓對。人往往得意忘形,我就記得有一次,他一接到消息馬上就放鞭炮,結果那時間差不多一、二點,很多一、二歲的小孩好不容易睡著了,結果他這麼一放,炮聲放完以後,接下來是什麼聲音?孩子的哭聲。這都有損陰德。
現在的人常常會有一種心態,他說「他既然這樣對我,我也要這樣對他」,用這種報復心理。其實當我們用報復心理的時候,我們要回頭想想,我們為什麼生氣?因為對方做錯了,我們才生氣。結果我們現在也要學對方做錯,那我們應該氣誰?氣自己!你當初生氣是他做不對,你還效法他,那你哪有資格生他的氣,你不是跟他一般見識!所以最重要的應該是包容,應該是去轉化,絕對不能報復,因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我們遇到惡緣的時候,一定要生還債想。諸位同修,當你欠人家二十萬,拿了十萬塊去還的時候,你的內心應該舒服多了,慢慢就減輕了。所以隨緣消舊業,愈不跟人起衝突,愈能夠包容,愈能夠在逆境當中提起正念,業障一點一滴就消掉了。
『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改過相當重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而真正勇於改過的人,他也很容易能夠贏回他人對他的信任跟支持,俗話也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孔夫子也告訴我們修學的三個方法:第一個「好學近乎知」,第二個「力行近乎仁」,第三個「知恥近乎勇」,所以改過的勇氣很重要。一個人要改過,要具備三種心:第一個就是恥心,第二個要發畏懼之心,第三個要發勇心。我們要常常想到佛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要糟蹋自己,不可自甘墮落。
我有一次在繞佛的時候,突然悲從中來。諸位同修不要誤會我很愛哭,我就哭的情況都講完了。突然那一次在繞佛的時候,悲從中來,哭得稀里嘩啦,覺得我本來是佛,怎麼搞成這個樣子,在這裡輪轉不已,都跳不出去。所以確實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真如本性,不能再糟蹋。這些聖哲人可以留名青史,我們絕不能一身瓦裂,這一生死了就付諸黃土,那就浪費了這一生的價值,也浪費了祖宗、父母對我們的提攜跟教誨。所以我們要有羞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