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71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252090
謙榮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卡爾施泰因城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波多野結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法西斯主義
作者:
謙榮
日期: 2014.09.06 天氣:
心情:
法西斯主義(英語:Fascism,義大利語:Fascismo,德語: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1])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22年至1943年間的墨索里尼政權下統治義大利。類似的政治運動包含了納粹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整個歐洲及世界[2],包括日本[3]及中國[4][5][6]。
《大英百科》對法西斯主義一詞的定義則是:「個人的地位被壓制於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7]法西斯主義通常結合了社團主義、工團主義、獨裁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中央集權形式的社會主義[8]、軍國主義、反無政府主義、反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9]、反共產主義、和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法西斯主義是西方國家在陷入經濟大恐慌的困境後的產物。政治、經濟和社會動蕩的加劇,處境惡化、不滿現狀的中間階層的情緒,要求政府尋求新的統治對策以及更為中央集權的經濟控制、和準備重新劃分世界的戰爭的需要,促成了法西斯的產生和發展。
1919年,出現了最初的法西斯組織:德國工人黨、義大利「戰鬥法西斯」和日本的猶存社。1920年4月,德國工人黨改稱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1921年11月,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成立,1922年10月發動進軍羅馬的政變,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專政。1926年義大利的法西斯體制開始形成。在日本,繼猶存社之後,出現了民間法西斯團體和軍隊中的法西斯運動。此外,匈牙利以霍爾蒂為首的軍事獨裁逐步走向法西斯化,1923年~1926年在保加利亞建立了常可夫的法西斯統治,1926年畢蘇斯基在波蘭建立稱為「薩納奇」的法西斯體制。
20世紀1920年代末,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上台,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極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日本走上了戰爭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就軍部為中心,從首先發動侵略戰爭著手,然後通過天皇制機構,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適應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1926年日本基本上建立起法西斯統治,1940年大政翼贊會的成立,標誌著法西斯主義體制的形成。在世界上,1933年10月,法西斯運動遍及23個國家,半年後增至30個國家。法國的火十字團、英國的法西斯聯盟、美國的自由聯盟和黑色軍團等法西斯團體也興盛一時。
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國際現象。它反對民主主義和自由主義,主張建立以超階級相標榜的集權主義統治,實行全面統制和恐怖鎮壓;進行由政府全盤計畫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宣傳,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法西斯主義代表的是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經濟動盪,各種民主政府挽救經濟的手段都告無效,在經歷中央集權和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惡性循環後,人民訴諸絕對獨裁者的聲浪所必然造成的。
目錄 [隱藏]
1 法西斯主義一詞的範疇
2 定義
3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
3.1 早期歷史
3.2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
4 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4.1 差異
5 反共主義
6 新法西斯主義
7 種族觀點
8 法西斯主義於現代東亞
8.1 日本
8.2 中國
9 參見
10 相關條目
11 注釋
12 外部連結
13 參考文獻
法西斯主義一詞的範疇[編輯]政治意識形態列表
自由主義
進步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
世界主義
綠色政治
社群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
無政府主義
基督教民主主義
保守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軍國主義
民族主義
第三位置主義
法西斯主義
政治主題頁
閱 ·論 ·編 ·
法西斯主義一詞有時候(無論支持者或反對者)也被用以稱呼其他同時期的獨裁主義政權,例如東條英機時期的大日本帝國、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Engelbert Dollfuss)時期的奧地利、霍爾蒂·米克洛什及薩拉希·費倫茨時期的匈牙利、揚·安東內斯庫時期的羅馬尼亞、愛奧尼斯·美塔薩克斯時期的希臘、胡安·裴隆時期的阿根廷等。這一詞也被用以稱呼一些較為長期的政權例如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時期的西班牙、薩拉查時期的葡萄牙,但這經常引起爭議。近年來法西斯主義一詞逐漸成為負面的用詞,某些政權(如印尼的蘇哈托)都被其反對者貼上法西斯主義的標籤。
雖然如果放寬法西斯主義的定義,所有獨裁主義國家都包含了其中一些特徵,但大多數理論家傾向於較嚴格的區分其中的差異。法西斯主義在1920年代的義大利崛起,混合了工團主義的概念與反物質主義的國家理論;後者已經與極端的民族主義相連結。一些人將法西斯主義視為是針對共產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崛起的反動,無論是在哲學上或政治上,不過法西斯主義也反對民主的資本主義經濟和自由放任政策—在這點上與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相同,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在1944年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主張,正是因為德國自經濟大恐慌以來訴諸的社會主義政策,訴諸以政府手段解決所有面臨的經濟危機,卻忽略了經濟危機正是因為政府干預所造成的,最後導致經濟計算問題的惡性循環,在民主議會無能掌控經濟的情況下,要求絕對獨裁者掌權的聲浪便不可避免的蔓延全國。
法西斯主義視國家為一種擁有積極權利的組織實體,而非一種設計用以保護群體和個人權利的制度,法西斯主義也不認為國家權力應該受到監督。法西斯主義傾向於否定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等級的概念,並且普遍反對階級鬥爭的概念,而改強調種族間的鬥爭、和青壯族群推翻年邁族群的鬥爭。這表示法西斯主義對於民族主義和神秘主義的信念,以及認同權力和力量即為正當性的概念,讚揚以戰爭和勝利來決定真理和價值。這些概念也可以在社會達爾文主義裡發現。這些概念都直接的與人道主義和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特徵對立,這也是法西斯主義與自由主義和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浮現主要差異的地方。
法西斯主義的特色是以極權主義的方式由國家控制所有層面的生活: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的、和經濟的。法西斯國家管理並控制生產工具。法西斯主義將民族、國家、或種族的地位置於個人、制度或組織之上,法西斯主義使用明確的民粹主義用詞;呼喚英雄式的群眾力量恢復過往的光輝;並要求對單一的領袖效忠—通常到達個人崇拜的程度。法西斯主義的領導人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們以訴諸利他主義的宣傳方式來正當化對於個體的壓迫。舉例而言,阿道夫·希特勒便曾說過:「由於個人已經完全將他的自我屈服於共同體的生命上,個人自我保存的本能於是便能發揮至極限,並且能在必要時替共同體犧牲他的生命。」
法西斯主義吸引了不同層面的人口支持,包括大企業、農夫、地主、民族主義者、心存不滿的一戰老兵、卡爾·施米特和馬丁·海德格爾等知識份子、中小企業和保守派,以及一些允諾將給予工作和麵包的貧窮人口。在一些國家如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以及一些其他國家),法西斯主義的支持者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人階級和極端貧窮的自耕農。支持者的層面廣泛使法西斯主義與其他的極權主義國家產生差異。
在軸心國於二戰失敗後,法西斯主義一詞成為政治光譜上的貶抑詞,在1945年後便非常少有政治團體會以此自稱,某些政治意識形態的擁護者也常被其反對者貼上法西斯主義的標籤。
定義[編輯]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梅里厄姆·韋伯斯特詞典定義法西斯主義為「一種政治哲學、運動、或政權(如同黑衫黨),將國家和種族的地位置於個人之上,並主張一個中央集權化的專制政府,由獨裁領導者所率領,嚴格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化,並強力鎮壓反對勢力」[10]。
Robert O. Paxton對於法西斯主義的定義在近年來獲得比較多的支持:
法西斯主義可以被定義為一種政治行為的形式,有著顯著的社會衰退、羞辱、和受害心理,並以對於統一、力量、和純正的崇拜加以補償之,在這種社會裡以群眾為根基的激進民族主義政黨與傳統的精英份子連結—雖然並不穩定但仍有效的互相合作,拋棄民主自由並追求暴力,以及沒有道德或法律限制的內部清洗和外部擴張的目標。[11]
——貝尼托·墨索里尼定義法西斯主義為右翼的集體主義意識形態,反對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民主和個人主義。他宣稱:
即使假定19世紀是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民主的世紀,這並不表示20世紀也必須是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民主的世紀。政治原理會消失,國家則會繼續存在。我們能相信這將是一個權力的世紀、「右翼」的世紀、一個法西斯的世紀。如果19世紀是個人的世紀(自由主義意味著個人主義),那我們能相信這將是一個「集體」的世紀,也因此必然是國家的世紀。[12]
——Stanley Payne在1980年《Fascism: Comparison and Definition》一書裡使用了一連串冗長的列表來定義法西斯主義,包括了獨裁主義國家的創立、國家的管制、國家整合經濟層面、反自由主義、和反共產主義[13]。符號學家翁貝托·埃可在他的論文裡也採取了類似的定義方式[14]。近年來,對於法西斯主義的定義也傾向於強調民粹的法西斯主義詞彙—強調民族和種族相結合的「重生」[15]。
許多學者認為法西斯主義是從左翼政治衍生的社會運動,不過許多學者也認為法西斯主義最終與右翼政治相結合,尤其是在獲得國家權力之後。當談論到納粹主義時這個問題又更為複雜了,納粹主義是從「國家社會主義」衍生的社會運動,但在希特勒掌權後便改變了其特質。
法西斯的主張既是政治性的也是經濟性的,學者們研究這些成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漢娜·阿倫特的研究主要是專注於政治上的,認為那些通常被視為法西斯主義的政權(如納粹主義),是屬於更大層面的極權主義[16]。聖何塞州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Thayer Watkins則認為法西斯主義是與社團主義相連結的,社團主義強調國家對於經濟的壓抑,Watkins認為全世界大多數的政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社團主義的成分[17],他認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只不過是大蕭條時期普遍出現的社團主義國家之一,他認為當時其他不同的政治系統如西班牙、阿根廷、和美國也都是社團主義國家。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政體的基本形式
(政治系列)
權力結構
邦聯 ·聯邦 ·霸權 ·帝國 ·單一制國家 ·
權力合法性來源
民主
直接民主 ·代議民主 ·其他民主形式 ·
帝制
絕對君主制 ·君主立憲制 ·
寡頭政治
貴族制 ·軍政府 ·集體領導 ·富豪統治 ·勛閥政體(英語:Timocracy) ·
威權
一人獨裁 ·專制 ·專制主義 ·獨裁政體 ·軍事獨裁 ·極權主義 ·
其他概念
無政府 ·半民主狀態(英語:Anocracy) ·判官統治(英語:Kritarchy) ·共和國 ·神權政治 ·
政治主題頁
閱 ·論 ·編 ·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編輯]早期歷史[編輯]Fascio(複數:fasci)一詞源於義大利語,這一詞在19世紀晚期出現,用以形容激進的政治團體,但並沒有針對哪種特定的政治立場。一部分民族主義的fasci後來在20世紀發展了法西斯主義的運動。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編輯]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語為fascismo)是獨裁主義的政治運動,在貝尼托·墨索里尼的領導下統治了整個義大利,從1922年至1943年為止。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結合了社團主義、極權主義、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反共產主義的成分。嚴格來說,法西斯主義所針對的只有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權,但這一詞也經常被用以形容類似的意識形態和運動。
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編輯]更多資料:納粹主義
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議題。雖然現代一般認為納粹主義是由法西斯主義衍生的一種分支,但一些人仍主張納粹主義並非法西斯主義,要不是因為兩者之間差異過大,便是因為他們認為法西斯主義不能作為一種通稱來形容。
差異[編輯]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主要差異之一在於,納粹主義強調國家的目的是為了達成那些於根其民族和種族的理念,尤其是在社會工程的文化上,納粹主義強調以犧牲其他所有種族來達成德國民族的繁榮。相較之下,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則認為文化因素應該替國家服務,國家不需替某些特定的種族服務。法西斯主義的政府目標是為了將國家的地位置於所有其他事物之上,因此法西斯主義可以說是一種強調政府中央集權至上的理論。而納粹強調的則是「民族」(Volk)和「民族共同體」(Volksgemeinschaft)。
納粹主義認為政府和政黨都只是用以達成某些特定人民的理想的工具,而法西斯主義則是明確地反社會主義的中央集權主義形式。納粹的運動—至少在其意識形態上,則認為以階級為根基的社會是不可取的,並且希望跨越這種既有的階級社會,團結所有階級的種族成分。社團主義國家的中心思想的確是精英政治。不過,法西斯主義的根基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社團主義,而社團主義則被認為是取代階級鬥爭的產物。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並非一直同盟,尤其是在1934年,希特勒下令衝鋒隊暗殺奧地利的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以替未來的德奧合併鋪路,這造成墨索里尼調派軍隊前往奧地利—義大利的邊界以準備和希特勒開戰,但最後墨索里尼仍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決定和希特勒同盟。
反共主義[編輯]參見:反共主義
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崛起的政治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間期,歷史學家如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指出自由主義在這個時期嚴重緊縮,而且幾乎已遭淘汰。1917年俄國革命的成功在歐洲引發了一連串的革命浪潮。社會主義的運動分裂為社會民主主義和列寧主義兩個派系。接下來形成的第三國際引發了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內部的激烈爭論,造成俄國革命的支持者們分裂出來,在大多數工業國家(和許多非工業國家)形成了各自的共產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整個歐洲都出現社會主義的暴動或暴動威脅,最顯著的是在德國,由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在1919年發起的斯巴達克同盟最終失敗了。在巴伐利亞,共產主義者成功的推翻政府並建立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從1918年維持至1919年。短命的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也在庫恩·貝拉的領導下於1919年成立。
俄國革命也引發了在義大利的革命運動,勞工們發起一連串霸佔工廠的行動,但革命最終仍失敗了。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法西斯主義便是為了應對這些情況而產生的,法西斯主義在訴諸勞工階級支持的同時也反對馬克思主義,法西斯主義也訴諸於資本家,作為抵抗布爾什維克的堡壘。左翼領導的運動造成數年的不穩定情勢,使得許多義大利的保守派開始恐懼共產革命可能無法避免,在保守派和義大利國王的支持下,法西斯主義終於攫取政權。
在整個歐洲,許多各國的貴族、保守派知識份子、資本家和企業家開始支持法西斯運動。在德國,許多右翼的民族主義團體浮現,尤其是戰後的自由軍團,先後擊垮了斯巴達克暴動和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隨著1930年代世界性的大蕭條,自由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自由形式似乎已經終結了,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運動迅速增長。這兩者之間也不斷的爭鬥,最顯著的例子是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成為了一場代理人戰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獲得法西斯國家和其國際上的支持,而共產主義運動與無政府主義、托洛茨基主義所組成的人民陣線結盟則獲得蘇聯的支持。
最初,蘇聯主張與西方國家組成一個聯盟以對抗納粹德國,並以各國的人民陣線組織來對抗其國內的法西斯主義。這個政策由於西方國家對蘇聯的不信任而沒有成功(尤其是英國)。德國、法國與英國之間的慕尼黑協定使得蘇聯更加擔憂西方國家意圖誘使納粹德國首先攻擊蘇聯,英國與蘇聯缺乏外交協商使得情況更加惡化,蘇聯最後決定改變政策,在1939年與納粹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莫洛托夫在他的自傳裡寫道,當時蘇聯的想法是這份條約能替蘇聯爭取時間備戰,史達林一直以為德國在1942年前不會發動攻勢,但最後希特勒仍選在1941年中旬發動攻蘇的巴巴羅薩作戰。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又成為互不兩立的仇敵,在雙方看來,這場戰爭是一場意識形態之間的戰爭。
新法西斯主義[編輯]參見:新法西斯主義及新納粹主義
新法西斯主義是用以稱呼那些在二戰後才出現並擁有某些或眾多法西斯主義成份的運動。新法西斯主義運動混合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以及其他國家的法西斯運動。
種族觀點[編輯]法西斯主義者對種族問題並沒有統一的看法,有些表現出明確的種族主義態度,有些表現出中立態度。就種族問題,墨索里尼本人就有完全自相矛盾的講話。[18][19][20][21]
在1934年法西斯國際大會上,各個法西斯政黨辯論了反猶太主義問題,一些黨派支持,另一些反對。最後雙方妥協產生「法西斯國際」的官方立場:
猶太人的問題不能被轉換成一個普遍的對猶太人仇恨的運動……考慮到在一些被征服的國家裡,安置在那裡很多地方的猶太人群體用公開的和隱蔽的方式去傷害性地影響那些收留他們的國家的道德和物質利益,建立國中之國,無視義務而追逐利益,考慮到他們已經具備了可以對愛國主義和基督教文明帶來破壞的國際性革命的元素,本次大會譴責他們這些元素的邪惡行徑,並已做好準備與他們作戰。[22]
——法西斯主義於現代東亞[編輯]日本[編輯]主條目:日本法西斯主義
1930年代晚期,日本政客中野正剛(英語:Seigō_Nakano)鼓吹日本的法西斯運動,被稱為「日本的希特勒」,訪問歐洲的法西斯份子,而其日本跟隨者著黑杉衣,其政黨在1937年選舉獲得2.1%的選票。[3]雖然在日本右翼的法西斯運動並沒有形成強勢的政治力量,但在一戰至二戰期間日本菁英的政治思想上,影響深遠,包括由政府官僚、軍官及知識份子組成的革新俱樂部(Kakushin),鼓吹「軍國」、「極權」或「新秩序」[3]。
中國[編輯]主條目:中國法西斯主義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在蔣介石倡導下,國民黨黨員成立的藍衣社(自稱為復興社)、CC系(Central Club,即中央俱樂部)、中國文化學會和中國文化建設學會,打著民族主義的旗幟大量宣傳法西斯主義的代表人物、理論特徵,並以出版及學會活動,對德國、義大利的制度介紹,以做為拯救國家、完成統一、扺禦外侮的參考。法西斯主義宣傳利用人們昐望統一的心態在中間階層及青年學生中,產生影響。這些宣揚法西斯主義的蔣介石派系亦為南京國民政府特務體系的籌建者。[5][6][23][24]
蔣介石的政敵毛澤東批評蔣介石倡導「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一黨訓政」為法西斯主義的軍事獨裁政權[25][26][5]。
有觀點認為1979年後的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往法西斯國家轉型,名義上的意識型態還是馬克思主義,實質以『發展主義(英語:developmentalism)─收復故土─民族統一主義』為內容(英語:developmental irrendentist nationalism)[4]。
參見[編輯]納粹主義
社團主義
工團主義
獨裁主義
民族主義
軍國主義
相關條目[編輯]第三位置
反法西斯主義
反社會
納粹德國
納粹黨
伊斯蘭法西斯主義
基督教法西斯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
標籤:
瀏覽次數:
718
人氣指數:
718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卡爾施泰因城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波多野結衣